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刚  何泼 《经营管理者》2009,(21):105-106
本文拟以三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分析我国现行的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并且指出了三种渠道各自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增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选取1999-2012年的相关季度数据,针对中国金融脱媒对货币政策不同传导渠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脱媒使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明显减弱,对利率传导渠道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总体上削弱了中国传统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正处于从信贷渠道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的过渡之中。由于新的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就我国的客观现实,信贷仍是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渠道。但实践中信贷渠道传递效果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文章从央行、商业银行、非金融部门三个层面来分析信贷传递受阻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赵娲 《经营管理者》2014,(29):19-2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与否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利率作为连接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纽带,利率渠道的高效畅通将使货币政策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利用2008—2012年相关经济月度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建立简单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以及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然后通过199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数据分析了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研究了其传导机制,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显著非中性及信贷传导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机制的结论,并提出了应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郝博 《经营管理者》2009,(15):40-40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货币和信贷两种渠道。信贷渠道以外部融资额外费用作为分析的基础,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对信贷可得性、信贷配给以及经济主体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目前,银行信贷是国内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但传导机制存在问题,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信贷渠道的重要性将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从而逐步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渠道。  相似文献   

7.
信贷配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丽 《管理科学》2005,18(3):71-75
传统的银行借贷传导机制大多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能自由调整其资产构成作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由于制度因素形成国有银行特殊的双重信贷配给,使得基于信贷配给的传统信贷传导机制模型在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时失去了解释力.引入相关制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马雯雯  母宇 《经营管理者》2009,(18):170-171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一般分为货币和信贷两大渠道。本文采用协整理论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各传导途径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渠道是畅通的,其余各种传导途径不能独立的对货币政策传导发挥作用,但是各个传导途径在共同作用下能够影响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提出的挑战和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重点研究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股票市场以及如何由股票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由货币市场传导到股票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渠道和股票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消费和投资效应,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一般来说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 (货币价格 )、资产价格和银行信贷等三个渠道 ,经过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三个环节 ,作用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个变量影响实体经济 ,发挥其调节宏观经济的功能。我国改革开放之前 ,只有信贷政策 ,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概念。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货币政策工具逐渐多了起来 ,货币政策传导开始从单纯的直接信贷传导向信贷、利率和资产价格多渠道传导过渡。但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没有完成 ,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 ,对利率调整的…  相似文献   

11.
尹振涛  罗朝阳  汪勇 《管理世界》2023,(4):33-46+99+47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金融市场结构与金融运行特征,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18~2020年国内某头部助贷机构的数字消费信贷微观数据,首次实证考察了中国货币市场利率在数字消费信贷市场上的传导效率。研究发现,数字化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能够有效传导至数字消费信贷市场,表明该市场具有正规金融的属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货币市场利率对数字消费信贷市场高信用借款者、贷款期限更长产品的利率影响更大,表明该市场具有明显的信用溢价和违约风险溢价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中期借贷便利为代表的中期政策利率以及货币政策利率处于货币政策紧缩期对数字消费信贷利率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数字消费信贷市场同样存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本文研究对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以及对微观市场的监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模型中利率是货币政策最为重要的传导渠道,利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消费水平呈反比,但从我国2004~2008的年的数据的实证分析来看,我国的实际利率的变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消费水平相关性不好,从而说明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并不明显或存在"硬阻"。  相似文献   

13.
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与其他传导渠道紧密相连,若没有事先对这一渠道进行识别,将会对该渠道的研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解决了这一渠道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图较为全面地对我国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多个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考虑渠道识别后,实际上应该用来衡量银行贷款渠道的实际利率IR系数符号为正,这与国内部分文献同样使用实际利率IR但却作为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且未经渠道识别)的结果符号相反。(2)实际利率越低于政策利率,银行利率追逐的激励就越大,银行风险承担越高。但是,引入渠道识别后经对比分析,发现利率追逐机制代理变量(TGAP)系数的绝对值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若未经渠道识别,我们对于利率追逐机制(尤其是考虑数量型货币政策后)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低估。(3)总的来看利率追逐机制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其重要性的绝对程度小于国外;此外类金融加速器作用机制越明显,银行风险承担越大。  相似文献   

14.
付一婷  范曙光 《管理学报》2007,4(3):330-335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方法,检验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效果。检验发现,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都对GDP增长率冲击具有敏感的反应,而名义利率也对名义汇率冲击具有显著反应,这说明外国货币政策已经通过汇率渠道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传递到投资的具体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途径传递到投资上。通过利率途径传递到投资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十分明显,通过股票价格途径传递到投资仍存在严重阻塞。  相似文献   

16.
陆军  黄嘉 《管理科学》2023,(3):112-135
在银行体系局部流动性问题频发的现实背景下,深入把握流动性创造对银行利率动态调整的影响机理,是理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微观基础.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上研究了流动性创造如何影响银行利率对市场利率及其预期的动态调整,并考虑了忽略预期市场利率可能产生的遗漏变量问题.研究发现:1)流动性创造对银行利率动态调整具有负向的影响,且考虑流动性创造后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的传导相对较低. 2)流动性创造对银行利率动态调整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市场利率对国有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传导不够顺畅. 3)预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利率的短期传导,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市场利率的长期传导,尤其是对于国有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而言. 4)在流动性创造对银行利率动态调整的影响机制中,同业拆借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利率异质性传导的原因在于流动性创造在同业市场中存在外部融资约束效应.基于此,建议从实现存款利率并轨、提高中小银行同业市场参与度、加强预期管理着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货币政策跨周期调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问题,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利率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委托贷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企业借款利率施加了显著影响,存在以Shibor为中介变量的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融资歧视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表现出显著的体制内外差异。一方面,对国有企业等享有融资优待的借款者而言,其借款利率对货币政策变化十分敏感;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等体制外企业的借款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降低其借款利率。本文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有效性,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大力发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以夯实货币政策有效影响体制外企业借款利率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导致了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域差异分析,又可以分为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和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差异,并且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区域差异作用于不同的传导渠道实现的。所以在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区域差异效应问题时,将分析的契合点集中在了体现货币政策传导主体与传导渠道差异的区域经济金融结构的差异性上。在反映我国经济金融结构区域差异性特征方面,本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在要求,分析了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产生的区域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上市融资行为的频繁出现,对资本金进行了充实,也让经营风险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信贷过度扩张,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产生,对货币政策效果起到了削弱的作用。本文进行我国银行上市融资、信贷扩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作用凸显。本文以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精确地度量系统中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的互动效应,但这种互动效应比较微弱且不稳定。最后,根据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目前状况,提出提高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