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校思政课程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问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反思,提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等"五个注重"。 相似文献
3.
党办是服务党委、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重要部门,高校党办如何结合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四最一中枢”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以持续践行“五个坚持”为主线,以“三服务”工作为主体,着力谈谈党办如何围绕“三服务”工作建立“五型”机关,打造“四个表率”,为高校党办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坐后排现象可导致学生沦为旁观者、教与学关系疏离等后果。该现象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化解坐后排现象需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上不断加强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这是对思政课建设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也是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八个相统一”的视角出发,探析运用革命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推进伟大事业,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将新时代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事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破解难题,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领高中思政课,能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注入新鲜活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协调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复杂场域;绿色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生态链”;开放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认知建构;共享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7.
8.
在全国第一个安全生产月活动中,郑煤集团超化矿全员发动,认真组织,做到学习与宣传同步,举办活动与落实任务并行,坚持五个抓,落实五个结合,实现五个提高,确保活动生动扎实地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实戏性教学在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已是一个很大众化的概念,但作为思政课教学手段加以应用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教学现状、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等方面,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1.
模拟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思想指导下一种典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本文探讨了模拟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概论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积极作用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理性的自觉,深入践行“五个坚持”要求,争做信念自觉、精神自觉、行动自觉、纪律自觉的党办人。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形式正在发生变化。“微化”教学作为一种形式灵活多样、可操作性强、教育效果理想的教学模式备受各方关注。思政课教师应当把握机遇,将这种教学形式引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去,使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将创新创业带入教育视野,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就业意识和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必然趋势,也是响应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要让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思政课程,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突破原有的教学理念,才能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更好的效用。为此,文章针对“互联网+”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为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成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办公室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关键部门,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办公室工作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与挑战。本文将结合办公室工作的"五个坚持"根本遵循,在阐述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办公室如何以"五个坚持"为指引,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竞争速度与不可预见性的日益增加,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难度,如果人力资源管理者不适应这种不可预知的剧烈变化,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那么,人力资源管理者怎样在减少风险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在管理中的灵活性与准确性,从而在风云变幻的十字路口对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作出快速的反应?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到底应该怎样具有一种全球化或全面化的超越地方边界的视野和行动?或许,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协同育人的理论视角,各高校正积极探索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围绕该主题,本文就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传播、二者融合的可行性与实现路径展开分析,以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