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惠特曼的城市书写中蕴有丰富的生态意识。在惠特曼笔下,城市不是横亘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障碍,而是一个充满生态气息与和谐氛围的城市形象。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在城市化视野内重新对自我进行认知和定位,建构出一个普遍性与特殊性兼具的生态自我。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共同构成多圈层的城市生态系统,将生态环境的范畴由单纯的自然环境扩展至整个城市空间。惠特曼对城市、自我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探寻,也为后人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瓦尔特·惠特曼被公认为美国的“诗歌之父”。惠特曼时代,美国在文学、思想与意识形态上仍然依附于欧洲传统,深受维多利亚时代价值观的影响,但惠特曼却敢于向传统发出挑战,强调诗人要为自己的民族歌唱,他笔下的声音和景象都是美国的,他的表达这一切的语言也是美国的。惠特曼开创了新的诗风,他认为诗歌不在于形式化的格律,而是深层次的感情,强调情感的节奏,思想的韵律;他因此创造了一种具有惠特曼气质的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3.
爱情诗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子的每一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情感世界是"美好而破碎"的,但他仍然以生命与血泪在歌唱着爱情.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是自己感情的真实记录,数量众多,感情真挚,质量较高.忽略了海子的爱情诗,将难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海子.  相似文献   

4.
周焕灵 《南都学坛》2006,26(3):74-76
《女神》与《草叶集》的诗歌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惠特曼侧重于对废奴制的表现和对欧洲各国反封建斗争的回应,而郭沫若则着力于反帝反封建的时代主题且比惠特曼暴露得深刻、彻底;惠特曼对理想世界的描绘具有空想主义的色彩,郭沫若的理想世界尽管也恍惚朦胧,但却因社会主义色彩的注入而显得光彩炫目;惠特曼对人与劳动的歌颂虽然也不抽象,但因在“博爱”光环下却缺少对人的阶级分析,郭沫若对人和劳动的歌颂完全是把自己融入人民之中,而且高唱“劳工神圣”的颂歌。惠特曼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颂扬了科学技术给美国带来的科技文明,郭沫若歌颂那种使现代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的飞腾喷涌、狂叫不息的“力”;惠特曼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意在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与美国人积极向上的创造力,郭沫若的自然风光诗力图表现自然和我的融和,在歌颂自然中跳动着强烈的生命、火热的情感和无穷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一文中说:“这个世界主要的辉煌壮举就是造就了一个人……因为一个人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唱一个人的自我”,而且“也唱出‘民主’这个词,‘全体’这个词”;在《帕特森》中,威廉斯写道:“这座城市/这个人,一种认同.”可见,爱默生笔下这个“包含着所有人的性格特征”的“一个人”在惠特曼笔下变成了一个包含“自我”和“全体”的人,而在威廉斯笔下,这“一个人”又进一步与一座“城市”相互“认同”.本文围绕“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城市”这一主题,深入揭示威廉斯创作抒情史诗《帕特森》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19世纪的美国精神乐观自信,美国的民族观念是在优越感中建立起来的。惠特曼强烈的国家观念、国家意识,使他情不自禁地歌唱美国和美国人民,他的诗歌洋溢着乐观豪迈的美国气概。在美国内战的非常岁月,惠特曼创作的诗歌集中体现了联邦高于一切的国家情感。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对时代有着极强责任感的诗人,惠特曼诗歌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不容忽略。他以大地为父,海洋为母,并自诩为天地间一颗草叶。人作为天地间的一员,与万物等同,共同构成了整个生态网络。他继承和发扬了同时代的人文生态精神,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尊自然为师,并倡导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赞美劳动人民朴实自然的天性以及他们的户外生活。  相似文献   

8.
【文题展示】14.生命·自然·美【命题分析】这是一个看起来由三个独立的词语构成的作文题,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生命"一词在这里当专指人的生命,"自然"当指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指天地万物。如果我们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了,也就"美"了。所以这个题目实际是要我们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角度,反映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爱情诗是海子诗歌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子的每一次爱情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情感世界是“美好而破碎”的,但他仍然以生命与血泪在歌唱着爱情。他的爱情诗每一首都是自已感情的真实记录,数量众多,感情真挚,质量较高。忽略了海子的爱情诗,将难以呈现一个完整的海子。  相似文献   

10.
英美浪漫主义作家从自然的审美与精神意义、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共同体三个方面书写了各自的生态意识.他们揭示了自然中美的真谛,阐释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复归人类的美好天性,为人们追寻精神家园开辟出一条通往真、善、美的自然之路.此外,他们也表达了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呼吁人们敬畏生命,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强调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只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生命共同组成一个平等的生命共同体的宇宙血缘家庭.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人类与自然的深层关系和相互影响,促使人们参悟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具有自己的特点.意大利语音与歌唱发音、发声训练、歌唱技术有密切的关系.将意大利语音的基本发声规律作为一个理论与歌唱实践有机结合的系统进行研究,进而借鉴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对提高我们本民族声乐水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早期创作传达了一种亲近自然、尊崇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生态情怀,他笔下自然与人的关系更多体现为诗意栖居的生命诉求,彰显了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希冀.在他的生态情怀和生命诉求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构成一种生态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为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了生态文学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道家养生强调,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应顺应自然而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和谐完美的人物。他的一生,践行和丰富了中国道家自然养生哲学,顺应了天然自然、本我自然和生命自然,实现了人与自然环境,人与自身内心,人与自我生命的和谐统一。他是自然养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约翰·济慈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充满着死亡与痛苦的折磨.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使这位天赋异禀的诗人只能寄情于诗歌创作.诗人借助“消极能力”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在这种理论影响下其创作的《夜莺颂》便产生了一种含糊不定的状态,进而解构了物与我,生与死之间的二元对立.物我合一,生死相融的和谐状态能够使灵魂感受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能够超越时空的束缚使生命得到永生.《夜莺颂》虽是一首暗含强烈死亡意味的作品,但物与我,生与死这些看似对立的生命状态却相互交织融合,谱写了一曲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惠特曼研究的成果与主流发展趋势,侧重评述了几部有影响的专著,包括《重写惠特曼》。文章首先概述了20世纪70年代后惠特曼研究的发展状况,解读对惠特曼的研究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关联,并着重阐释了美国的惠特曼研究者缘何坚持不懈努力研究这位诗人,将其推崇为民族诗人,希望通过他来展现美国的民族个性与想象力。本文认为:除了惠特曼的诗歌及其具有远见卓识思想自身所拥有的价值和意义,美国惠特曼研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也促使惠特曼在21世纪的地位与使命不断得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进行研究,比较他们在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和描写自然的方式上的相似和差异,着重于分析惠特曼对爱默生、梭罗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三者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重庆植物园展览温室景观设计以植物为核心,“绿韵”为主题,将植物元素与文化有机融合,根据景观有机生长的理念,将代表生命历程不同特征的植物结构作为场景设计的符号语言,充分体现了人与植物、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广州"山水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广州自然与人文特征的基础上,回顾了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广州"山水城市"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广州"山水城市"发展模式的构想,并进一步探讨了广州山水--人文--城市有机结合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9.
以生态批评理论重读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是文学研究的一个新动向。美国现代著名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歌颂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想,《草叶集》中包含了生态思想的萌芽;而惠特曼的一部不为国内读者所知的散文集《采集日志》同样了蕴含了深刻的生态诗学思想:自然是文学创造的源泉, 诗人的使命是把大自然与人的灵魂联结起来,把常人眼中只看作物质世界和物欲对象的大自然所具有的生命气息、精神韵致和神性内涵揭示给人们,使诗歌变成大自然沟通、走近和融入人的灵魂的精神通道。《采集日志》包含了对诗歌在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生态功能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20.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历史传统、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正是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世界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横跨欧亚大陆,地处欧亚交通要冲,扼守黑海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带给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历史文化变迁,2 600多年的城市历史中,它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三大帝国的首都,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亚洲终点,东西方贸易的中心,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城区保留有众多的历史古迹,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城市的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存,构成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