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反思民俗志--关于钟敬文先生的"记录民俗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志是“中国民俗学派”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志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由钟敬文先生提出来的。在新的“记录民俗学”理论指导下 ,本文提出新民俗志撰写的基本要求 ,并对民族志与民俗志两大学术领域近年来所做的理论反思工作进行比较总结 ,提出“反思民俗志”这一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借鉴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理论思潮和成果影响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的书写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以摆脱民俗学的危机。但只有刘铁梁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与民族志的区别,具有特别的学理意义。民俗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民俗志需要作适当的层次划分。在民俗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一般民俗志"和"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共生共荣,使民俗知识有更好的机会和渠道与社会契合,实现民俗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俗志基于民俗田野调查,是民俗研究的一把利器,属于民俗研究的重要环节和结果呈现.民俗志书写不应只是一种资料汇集式的民俗记录,它应具有一定的理论追求,允许民俗学者的个性化诗性与美学书写.民俗志书写,更应贴近民俗主体的现实民俗生活,关注其民生与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俗志"作为文化书写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现代民俗学科建立以来才产生的,在我国"民俗志"书写传统古已有之,它存在于我国卷帙浩繁的史志文献中,是一种"有实无名"的民俗志;自20世纪90年代"民俗志"概念被正式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写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民俗志已经进入了对其书写范式的反思阶段.本文首先追溯了我国史志文献民俗志的书写传统及其写作程式,并进而对"民俗志"概念作了发生学上的研究,提出在新形势下应当实现现代民俗志书写范式的转换,并对现代民俗志书写的可能形式和多种类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来民俗志书写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新探索作了初步梳理,指出了"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对于创新民俗志书写模式、增强民俗志书写主位视角和对话功能的意义以及"感受之学"在探寻民俗志独特学科品格上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自1950年代至今,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学术史上出现了几次关于田野作业的大型讨论,2006年12月在京召开的"民族志、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便是其最新进展。主持人刘铁梁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民俗文化志》的首批成果,对于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目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究竟如何撰写当前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所期待的民俗志?"——做了回答。本文将《中国民俗文化志》所依赖的概念("标志性文化")与写作模式("标志性文化统领式")加以批评,重启它所蕴含的可能性,以促使当前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有关田野作业的讨论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俗变异与民俗学者的立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今中国的经济变革正在引起包括物质、精神、社会等层面上的民俗的复杂变化。作者认为民俗学者应当站在学术、社会和人文的立场上来对待、研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9.
对禹步史料的分析已有多种成果,但对禹步目前尚缺乏民俗文献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对禹步史料进行历史文献学与民俗学综合研究,可以有一些新的见解,包括禹步与大禹历史人物史料的关系、与数术民俗文献的关系以及与先秦社会史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0.
11.
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及有关生态方面民俗研究成果积累的学科建设的视角出发,提出了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并从生态民俗的视野,关于植物生态民俗,关于动物生态民俗,自然周期的生态民俗,人类在食物链中居统治地位的生态民俗等五个论题,阐述了中国生态民俗研究的重要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俗学是研究民众生活层面文化的学问,与文化人类学关系最为密切.民俗学强调要把民俗事象作为活态文化来研究,当前民俗学研究更应结合田野调查不断升发一些新的问题,然后展开讨论,从而丰富民俗学的理论.民俗志不仅要记录、描述民俗事象,而且要说明和解释民俗事象.民俗志是一种文化自觉的书写,地方民俗志的编写应以标志性文化提领.  相似文献   

13.
"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是以空间观念划分的民俗类型,作为彼此分离又相联系的文化范畴,在当代正经历着必然的整合过程,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更显出互动、互流、互感、互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老庄的著作中有着先秦民俗的丰富表达,包括生产民俗、生活民俗、民间信仰等等。与其他先秦诸子相比,老庄的民俗思想颇具特色,主要表现为自然淳朴之民俗观与人性之民俗观,而其哲学根源则是"道"。老庄民俗观对于我国后世民俗的影响不能低估,它对于我国乡村长期淳朴民风的形成与传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老庄有些思想虽然不直接涉及民俗,却是后世民俗重要的思想根源,在中国民俗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黎平民族风情浓郁,尤其是侗族建筑、音乐、服饰、饮食等独具特色,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本文从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两个方面对黎平侗族众多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曾经闻所未闻的新名词———网络化生存。九十年代后期,它大规模地出现在中国各大新闻媒体之上,成为社会的“主流词语”。搜索所有关于“网络化生存”的材料,感想只能有一个:无论使用多么浓墨重彩的词语来评述它,都不显得夸张。这就像新年到来时的钟声一样,无论茫茫大地怎样为之摇撼,我们都不嫌其为网络化生存正在彻底地改变着我们旧老的生活方式。这是目前人类最不可回避的一大现实———高科技信息化社会带来了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在谈论“中国少数民族跨世纪话题”时,《民族教育研究》主编、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滕星博士径直…  相似文献   

17.
古文献是储存民俗文化资料的宝库,而训诂则是开启这座宝库的钥匙。本文着重探讨了民俗与训话的互补关系,认为训诂知识是研究我国民风民俗之基础,而训诂工作又必须以民俗文化为佐证。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代社会发展对民俗学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民俗迅速消失 ,民俗学的研究对象正在发生变化 ,民俗学研究面对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戏剧体裁来源于民间文艺,题材多来源民间文学,同时戏剧也属于市民文学(通俗文学)。本文从民俗学角度看元代四大悲剧,认为其作者是受民俗心理的支配来构建戏剧冲突,反映了普遍的民俗信仰、突显出戏剧的主题,并表现出了时代的民俗心理特点,突显出戏剧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