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非 《中州学刊》2003,(6):48-50
笔者结合中国实际 ,构建了一个用于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理论模型。在对计算结果和1980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失调情况作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以人民币均衡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调整依据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垂龙 《东南学术》2007,(2):110-115
均衡汇率"杠杆论"指出,汇率是比价,更是杠杆和政策工具,这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选择开阔了视野.本文对汇率的杠杆属性、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人民币汇率政策选择的约束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文章认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人民币汇率仍宜采取适当低估,并逐步升值的方略,即让人民币从目前比较低估的状态向比较不低估的状态进行缓慢升值.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预期与人民币NDF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寻找适合于描述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变量,我们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研究表明,人民币NDF汇率能够较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且此类预期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即NDF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的真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33-42
本文选择1997年1月到2014年10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美两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前后,盯住美元与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的人民币兑美元购买力平价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购买力平价在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下成立,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则不成立;包含盯住美元与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转轨的全样本下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成立;人民币购买力平价依次受到汇率、中国PPI、美国PPI及其协整机制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长期看不影响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成立。  相似文献   

5.
传统学说认为,两国的物价水平或相对物价水平决定购买力平价.劳动成本平价理论把物价归因于生产成本,考虑到劳动是生产成本最重要的因素,两国的购买力平价转化为由两国的劳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决定.本文以此为基础,考察了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认为官方制定的名义汇率偏低,导致我国GDP、人均GDP美元值偏小.当前存在的许多不定因素可能导致人民币短期贬值,但从长期来看,名义汇率应当向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均衡汇率回归,因此人民币始终存在内在的升值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更加密切,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而伴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不断加剧,作为对外投资参与主体的对外投资企业直接承受着较大的汇率风险。文章以境外资产总额和对外投资存量较大的30家中国对外投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针对对外投资过程中使用得最多的三种外币——欧元、美元和日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运用双变量GJR-GARCH模型考察对外投资企业的汇率风险暴露。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对外投资企业存在显著滞后一期的汇率风险暴露,其中80%、60%和67%的企业分别面临人民币兑欧元、兑美元和兑日元的汇率风险暴露,且风险暴露具有非对称性,人民币兑不同外币的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同,大部分企业受损于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7.
赵修安 《学术论坛》2007,(3):105-108
文章通过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一般均衡模型理论等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原理论的研究,提出人民币汇率应基于现代汇率之特点和研究成果,倚重存量分析和动态分析,并在经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容纳诸多价格信号和数量信号的非瓦尔拉斯均衡汇率决定模型,使其更具真实性和可检性,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理想状态运行所需的人民币均衡汇率。  相似文献   

8.
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从汇率的基本功能出发,以物价水平(P)和汇价水平(e)为自变量,建立了有关汇率和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分析框架。认为汇率是一个杠杆,均衡汇率是在名义或实际国民收入增长基础上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所对应的那个汇率区间,即均衡汇率可以是多重的,而不是唯一的。提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力,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和经济的强大是在汇率升值过程中实现的。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2%以后,关于人民币升值讨论仍在继续,因此通过均衡汇率来考察升值和升值幅度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Edwards的均衡汇率模型作为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根据1994年以来的季度数据,使用ADF单位根检验、H-P滤波和协整分析方法,计算出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值,并用实际有效汇率与所测得的均衡汇率进行比较,分析失调的原因,最后认为人民币合理的升值幅度在6%左右。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开放条件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我国经济、金融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的矛盾或不可持续性,其次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各种理论争论,最后提出了在进一步开放条件下的我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开放形势下,我国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运行和国际收支状况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选择汇率目标区,可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单向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汇率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为此,需要在理论上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政策体系并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汇率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汇率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上。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水平又是基于汇率制度的选择。本文试从近 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及其所带来的货币效应来分析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升值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目前人民币尚未完全实现自由兑换,不能进入国际市场,因而其汇率也不可能通过国际市场自发形成;因此,西方诸多以直接外汇市场为前提的汇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受到了限制。本文在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建立人民币汇率模型,并提出决定物价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借此客观地描绘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李翀 《学术研究》2013,(1):82-86,159
2005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不断走向市场化。但是,我国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还不是很规范,这一定程度上使我国政府与发达国家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也将影响到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因此,我国政府应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的改革,选择"管理浮动"的汇率安排。当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双向波动的态势,这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方式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也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的缘由,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测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方向与对策,即汇率水平和汇率形成机制同时进行渐进式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宿玉海 《东岳论丛》2003,24(6):60-61
当前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美要求人民币升值是出于其自身利益;人民币均衡汇率最佳;现行人民币汇率导致了人民币升值预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升值的态势,汇率的波动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都有深刻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一大特点,就是长期巨额的贸易顺差,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贸易,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近些年来,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向我国施压,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是导致我国长期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要求人民币升值。本文利用2003年—2013年季度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进料加工贸易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并不是造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主要受我国同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原材料价格、市场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升值预期与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以来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陡增 ,投机人民币升值的游资大量涌入 ,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进而关于如何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的争论愈演愈烈。为准确考证人民币的币值 ,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评价方法对人民币的实际均衡汇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999年以来 ,人民币的币值一直处在低估状态 ,无论从短中长期看 ,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同时 ,本文还从国际收支、经济增长率、相对劳动生产率、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政策等五个方面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因素分析。在这些分析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三个变量,分析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和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的方向与程度,在对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外汇储备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这三个内生变量所构成的VAR模型、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依然存在显著影响,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均存在均衡关系;而人民币汇率、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强度上比汇率制度改革以前文献的结果相比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洁 《中州学刊》2007,(2):71-74
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实际上仍是一种参考美元为主的“软盯住”的中间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制度注重于短期稳定,既存在技术支持上的困难,同时也制约了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向均衡汇率的靠拢,影响了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和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因此有必要通过汇率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逐步纠正汇率水平的偏差,促进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可持续性,为最终向更具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