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老子哲学的核心、最高范畴,"道"是统一于世界的一种符号或名称,但无法确切地界定.因此老子"道"论存在模棱两可、不可言说等特征.而由"观"入"道"来剖析"观"之本体认识和审美境界,是拓展老子"道"论的实践方式,在老子思想中具有独特地位和意义.通过对《道德经》中"观"在方法论上的洞见探究,来诠释老子哲学中的"观"的本体...  相似文献   

2.
道与演化——老子自然哲学推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其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宇宙演化思想形成奇妙对照,西方科学界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向往主要来自于对老子哲学的深层理解。老子《道德经》中对道的有关论述描述了一幅宇宙从无到有演化的图景。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之一,内容包括本体论、人生论、政治、军事等方面。老子学说在我国和在世界上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它当作“人君南面之术”而加以推崇;道教徒则奉老子为教祖;我国哲学史上,唯心和唯物论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通过对《老子》的注释、翻译来宣扬神秘主义,为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服务。 《老子》书在战国时代已经流行,由于它主要是讲“道”和“德”的问题,所以又被后人称作“道德经”。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是最早的《老子》注。关于《老子》的叙说,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四家(已佚)。今本《老子道德经》,旧题汉河上公章句,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不可凭信。魏晋以后注老者甚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所载有三十一家,隋唐以后注老者近二百种,收入《道藏》中的超过四十种。 《老子道德经》传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注和魏王弼注两种。王注是以玄学家思想注解老子,影响最大,历来被当作老注的标准本。河上公注则是道教徒从养生和修炼的角度注解老子。以上两家是老子注解中的两个主要派别。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两种是汉初抄写的。甲乙两本的文字稍  相似文献   

4.
王符君道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君道与和谐政治秩序的讨论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关注的重要问题,王符作为东汉中后期重要的思想家,一直都在关注着当时政治社会的运转情况。他的天民合一的民本思想是其君道论的基础,君道内涵规定为明暗之理和公私之分,同时把君德德目也规约为纳谏、受言与责己。王符对于和谐政治社会关注颇多,这集中体现在他的关于"和"的论述和定义上,和谐的治道愿景一直都是《潜夫论》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老子》哲学以“自然”、“无为”为核心观念而展开的思想体系根本上属于政治哲学。形而上之“道”下贯、落实于社会政治领域而为政治之最高原则,而道之“自然”亦最终指向被统治者民。由于“自然”乃自本、自根、自主、自成、自由之义,深蕴主体性思想的义理,故民“自然”的观点其实确立起人民乃政治主体即民主之政治原则。“无为”则指向统治者君,为其从政、执政之道德准则。君“无为”乃民“自然”的逻辑必然要求。“无为”之治本质上乃民意政治,其中蕴涵着权力制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民本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总结,它与现代民主并不止于对立。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现代民主和传统民本都具有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民主主义以"民治(by the people)"为体,"民有(of the people)"和"民享(for the people)"是其两翼;而民本主义以"君治"为体,两翼是"民为邦本"和重民利民。二者"体"虽相异,"翼"却相通,因此民主主义就有了向现代民主转化的可能性。在"君治"时代,人民被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政治主体性不立导致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无法突破桎梏迈向现代民主,政治主体性建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是汉代形成的政治化儒学的典型形态。《春秋繁露》通过"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来充分保障帝王的政治权力;同时,又通过"以君随天""屈君而伸天"将儒家思想传统的德治、民本转化为"天"的权威以限制君权。《春秋繁露》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一个思想整体,体现出儒家士大夫与汉代帝王合作的政治智慧。儒家士大夫与帝王之间的政治合作和思想共识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仅深刻影响了儒家经学形态的思想特点,同时也制导了中国传统政治形态的定型。  相似文献   

8.
王成  张玲 《晋阳学刊》2014,(4):102-110
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是多样化的,结果是多元的,从来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民族梦想,必须与本国文化传统尤其是政治文化传统相结合建设本国特色的政治民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是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产物。先秦民本思想在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依然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先秦民本思想认为"民"是"上天"的选民,其"心"之向背决定了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归属,而"人民当家作主"也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先秦民本思想认为立君是手段,利民、保民,实现民众福祉是目的,这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先秦民本思想认为如果君不称职,民可以反抗甚至易君、废君,这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执政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善于剔除先秦民本思想的局限性与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让"民本"这一古老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重新焕发青春风采实为一代学人的在肩重任。  相似文献   

9.
"观复"既是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命题。作为圣者,老子以其丰富阅历和知识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生命完善的文化滋养,他的"观复论"既贯穿着道德关怀意识,也蕴含着性命修持旨趣。长期以来,人们对老子的"观复论"做出了种种解释,但在理解上却存在不少分歧。如何领悟"观复论"的精神旨趣?唯有将之与《周易》联系起来。在老子《道德经》"观复论"与《周易·复》卦的象数义理之间有一条彼此贯通的思想连接线,而这条连接线正是揭开老子"观复论"奥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倡导重农的政策思想主要是对《老子》“圣人之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朴”的政治哲学,“不尚贤”的政治主张和老子“小国寡民”的政治情怀。《老子》与《吕氏春秋》之间有两条主轴贯穿始终:一是以老子政治哲学为主的道家“无为”思想,《吕氏春秋》将其浸透在重农政策中;二是《周易》、《老子》思维方式在《吕氏春秋》中的体现,具体表现在《吕氏春秋》的言说方式和言说内容具有正反相合、注重“天地人”三者融通与和谐的整体性思维特点。而《周易》、《老子》的流传与演变,为《吕氏春秋》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言说特点提供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注重道德伦理实践,而且具有表现为理性思维的形上之学。以“道”为理论核心的《老子》哲学就是中国形上学思维的最早表现形式。“道”是《老子》哲学确定的宇宙本体。《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种可以称为“无”的客观实在,是有与无的内在统一,是万物发展的宏观场合。“道”的观念的确立奠定了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赵毓民先生多年来于工余之暇,勤研老子《道德经》,1986年以来更集中全部精力,探索《道德经》奥秘,并撰写专书,数易其稿。拜读之后,颇受启发。用“中国古代的平民哲学”概括《道德经》真谛,确属独具慧眼,发前人之所未发,故乐为之序(以下简称《赵书》,中州古籍出版社即将印行)。  相似文献   

13.
《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考之典籍可知:《老子》书题以“经”名在史迁之后刘向之前;而《老子》书名演变为《道德经》更在班固之后,萌发于汉末三国的边韶、葛玄,形成于魏晋之际的王弼、皇甫谧。  相似文献   

14.
何忠东 《南方论刊》2014,(12):97-98
综观老子《道德经》全文的整体内容,其思想实质总体上反映了唯物主义思想,也科学地运用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来阐明了"道"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只是在历史观上夹杂着唯心主义的成分和受时代所限制的错误的东西。但这并非老子主观上想为之,是不能苛求于古人的。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重大社会历史意义和经久的影响力,其核心精神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刘笑敢 《文史哲》2021,(4):41-52+166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相似文献   

16.
姜涵 《理论界》2013,(4):147-150
《老子》阐述了一系列政治哲学,"无为"是理解"老子"的关键。"无为"并不是消极遁世,而是以此为径,达至有为;无为的本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在"无为"理念的指导下,"以百姓心为心"、"治大国若烹小鲜"等思想也体现了"民本"意识。当前我国正深入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要以广大民众利益为本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且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五千言《老子》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完整的哲学体系。所谓哲学体系所应有的主要内容:宇宙论、社会政治论、人生论、认识论等等。老子都以极其精辟的诗体语言作了独到的探讨。那么,老子哲学的宗旨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有多种看法。古代有人说是“君人南面之术”、是“阴谋诈术”;现代有人说是谈“天道”,也有人反对之,认为应是谈“人道”。徐复观在《中国人性论史》中指出,老子哲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  相似文献   

18.
从周公提出“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引)以后,民本思想就成了中国传统的思想。。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立君为民”都是民本思想的不同论述。西汉贾谊对民本思想作过系统论述。他说:“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又说:“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新书·大政上》)王符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也说:“故天之立君,非私此人也以役民,盖以诛暴除害利黎元也。”)《潜夫论·班禄篇》)君不是为自已私利去奴役人民,应该为人民去消灭危害人民的东西。他认为:“无功庸于民而求盈者,未尝不力颠也,有勋德于民而谦损者,未尝不光荣也。”(《遏利篇》)王符的民本思想与前人相比并无新见,在议边、论赦中论述这种思想却颇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毫无疑问是儒家思想,民本思想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都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但在超越传统民本思想的同时,他们的民本思想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历史内涵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长期探索的重要结晶。周公旦最早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要求国君“知稼穑之难,闻小人(此处指百姓,笔者注)之劳”(《尚书·无逸》);《故尚书·五子之歌》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说。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在先后产生的诸子哲学中,更有“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圣…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不仅是先秦诸子中,而且也是儒家经典中最具有民本思想的一部著作。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了西周以来"敬天保民"的思想和儒家的"爱民保民"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将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响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仁政"的学说。这是孟子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在当时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