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条件下的国家政策,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开放开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历史基础条件的局限,定位于由单一"管理"转向两岸"共同治理"全新范式的先行先试区的平潭,在公共管理领域面临着法律制度建设、行政体制管理、公民社会培育等诸多迫切需要厘清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存在的上述制约治理格局形成的因素,并参考借鉴域外治理案例,提出下一步平潭综合实验区应从两岸"共同治理"这一主旨出发,加快解决法律机制保障问题,调适行政管理体制并推动社会组织发展,从而进行良好和有效治理,构建和谐美好的两岸共同家园。  相似文献   

2.
在"两岸区域合作"中,如何在合作的区域中进行立法,是两岸区域合作中的重要问题,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实验区的建设也需要法治保障。在进行平潭实验区相关地方性立法的过程,应该遵循三项原则:(一)坚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原则,此原则可以看作是地方立法自主性、创制性的依据。(二)坚持地方职权立法中的"不抵触"原则,即"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原则。(三)坚持地方授权性立法中"遵循基本原则"的原则,相对于地方职权立法中的"不抵触"原则,更加宽松和灵活,使得地方授权立法比职权立法在权限上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实验区在许多方面的创新,客观上要求突破一些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框架,实验区在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先行先试"的品格,有以下三种思路:思路之一,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特别授权立法;思路之二,以某种形式将厦门特区的相关待遇延伸至平潭实验区,使平潭实验区的立法享受经济特区的立法权限;思路之三,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用足用好福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立法权,在地方立法的创制性、试验性和先行性方面大胆实践,为平潭实验区建设走出一条法治化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当前,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组织体制还存在职能交叉、关系不顺等问题,迫切需要尽快推行行政组织体制改革,建立符合现代行政理念的组织结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和横琴新区等国内其他地区的实验区,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平潭实验区加以学习与借鉴。文章提出,需要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进行长远规划,高标准地设定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通过持续的改革建立一种扁平化、高效率的管理体制及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所蕴含的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为"学为政本"型的高等教育行政立法体制与"民主倾向"型的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针对当下高等教育行政立法"泛政治化"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行政化"的倾向,民国时期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为当下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提供的借鉴价值主要有: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走向"学为政本"、高等教育举办体制与财政体制保证私立高等教育的"国民待遇"、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从控制和管理走向保障和监督等。  相似文献   

5.
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乡政村治"格局下,农村基层管理领域存在着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农村社区的自治权两种权力形式.由于制度、体制和环境等原因,乡镇行政与村民自治在衔接和互动方面显现出非此即彼的发展偏向或者互不相干的独立倾向.通过修改法律,起草配套性法规,采取制度创新、体制变革、选举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等举措,明确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工作关系、权限范围、行为边界和工作机制,是实现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两岸共建平潭岛“共同家园”示范区的战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加快平潭开放开发首次列入国家规划(草案)。平潭开放开发,乃至两岸共建平潭"共同家园"示范区,不仅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平潭应抓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契机,以两岸人民"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为理念,探索连通平台、两岸合作共建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示范区;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创新活力示范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宜居宜业示范区;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两岸文化教育合作示范区;山海融合、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示范区。  相似文献   

7.
在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打造海峡旅游的大背景下,对台旅游合作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平潭独特的区位优势、扎实的民间交流、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强力的政策扶持都为对台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础。平潭应积极邀请台商,围绕海峡旅游主题,合作开发旅游新品,优化海峡旅游产品组合,协同改善游客出行条件,共同拓展客源市场,联合保障旅游品质,共建长效合作机制,携手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行政协商制度作为"和谐行政法律秩序"建构的基础模式之一,是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变革,在体现协商民主理念的同时,符合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吸纳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论证规范路径的可行性分析,旨在证成将行政协商制度引入行政立法与行政执法等行政程序中的合理性,由此建立起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理性交往的桥梁,实现对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邓佑文 《学术界》2012,(2):38-47,282,283
参与式行政是当代公共行政兴起的新的行政模式,赋予行政相对人行政参与权是参与式行政的根本标志。行政参与权改变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地位,重构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转变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目的,变化了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存在方式,形成了新型行政法律关系,亦即参与式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代为官从政的道理,我国传统行政理念是古代行政主体对行政活动和行政价值的规律性认识。传统行政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父母官"的行政意识、公勤廉的行政价值观和"内圣外王"的行政理想,体现出道德化、人格理想化和政治化的特点。实践与理念脱离是传统行政理念运行中的最大困境,角色界定不明晰、法律制度不健全和人情伦理难回避等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转变行政角色意识、明确法律制度底线和坚定理想信念追求是传统行政理念为当前行政文化建设提供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示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诸多行政法文件都从不同侧面规定了行政公示,包括行政公示的适用范围、行政公示的程序、行政公示的约束力等.然而,理论界对该制度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关问题似乎都没给予足够重视,基于此,我们对这一制度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包括行政公示制度的法律构成、行政公示制度的法律范畴、行政公示制度的法律效力等.认为行政规则制定、行政法关系确认、行政义务设定、行政事件处置中的事项都应纳入行政公示的范畴;行政公示制度对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利害关系人、对行政监督机关等都应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12.
单一的法学视角在研究行政主体理论时存在诸多缺陷.从行政体制视角研究行政主体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单一视角的缺陷,丰富行政主体概念的内涵,拓宽行政主体理论的研究领域,增强行政主体理论在改革过程中的适应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综合考虑我国现行体制及WTO规范对行政体制和行政主体的要求,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行政主体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从多维视角,多层次界定我国行政主体概念,赋予不同层次的主体以不同的涵义.  相似文献   

13.
当下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在适用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实现由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向行政判例制度的转型是一种理想选择。个案解释应成为实现统一法律适用、司法价值追求和法律解释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论意义上具有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组合形态的行政判例和司法定向理论下决断论的理论逻辑,为以个案解释实现司法公正的制度转型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实现由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向行政判例制度的转型,通过将典型行政案例上升为行政判例并作为个案性司法解释、明确界定行政判例的制定主体、重视行政判例的类型化研究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从全面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到试点建设行政审批局是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一大改革创新,这有利于促进行政许可权从“平台整合”到“实体承办”、从“局部程序集中”到“全面权责集中”的提升。邯郸市作为河北省确定的第一批在市县全面组建行政审批局的设区市之一,以组建行政审批局为牵总,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框架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组合、重新再造,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破解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职责同构”等深层次问题,从而为“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改革能否从政策试点走向普遍实行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行政问责制的建设方面比较薄弱,未制定统一的法律规范,只是散见于一些条例和规定中。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有诸多问题,主要有缺乏专门问责法律规范、问责主体不明确、问责范围过窄、问责程序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当制定专门的"行政问责法",明确行政问责主体、强化外部问责、扩大问责范围、完善问责程序,以充分发挥行政问责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一种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扩大公民参与的政府制度创新活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具有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内涵,包括了体制与机制之间的关系协调、防范"悬浮式"改革问题及注重公众参与作用等。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应加强行政权力的集中整合,建构行政服务局,扩大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行政强制执行和解协议是在我国传统行政法制度基础上的一项改革和创新,是一种相对柔性的法律行为。它打破了行政主体与义务人之间相互对立的法律关系格局,但并不意味着行政主体对所设定义务的克减,也不意味着行政相对人对本应履行义务的扣除。在行政法治实践中,必须强调行政强制执行和解协议始终具有的法律效力,即对社会的公定力、对被强制人的约束力、对行政主体的规范力和对第三人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8.
发展行政给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社会管理创新指引行政给付的进一步变革,表现为主体多元化、方式的非权力化、过程的民主化、制度的法治化。医疗领域的行政给付包括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中的财政给付及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等。为适应社会管理创新对行政给付提出的要求,医疗行政给付也需要在相应的方面发生相应转变,包括给付成本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但需由政府提供制度保障、给付方式不再限于权利性给付、给付过程具有规范性且设置促进给付过程民主化的程序、给付制度实现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的法制保障等。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六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解决了大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行政权力关系的调整和组织结构的变动,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改革必须要同县级党委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一起统筹规划部署,整体协调推进,注重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政策。该文认为要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和全面启动地级市改革入手,创新"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路向,建立县党政主要领导由省委直接管理,职级探索设为副厅级,其他县委常委由省委委托省委组织部直接管理的"省直管县"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省直管县"县委常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公开竞争制度,通过加大干部交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推进"省直管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配套性、实效性,确保"省直管县"体制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是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职权范围、管理制度、工作程序,调整行政主体与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的总称。宋代行政法规建设对唐代行政法规有诸多继承与模仿,其表现可从法律渊源、官职设置、官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得到体现。同时,宋朝统治者也在立法实践中鼎故革新,不断探索,形成了许多"自成一王之法"的新法规、新体例,并同样体现在官职设置、选任、考核等诸多层面。故而,宋代行政法制体系是唐制基础上的传承和创新。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对于巩固宋朝皇权统治、保持行政体制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做法即使对于今天立法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