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与严格责任之分。在具有明显依从性和隶属性的劳动关系中,若对双方当事人一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易为用人单位提供逃避法定义务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口实;若一体适用严格责任原则,又会同时加重劳动者承担责任的风险,将其推向更加困难与无助的境地。只有对双方当事人区别对待,即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时,采过错责任原则,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时,采严格责任原则才真正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2.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经济方面原因单方面解除一定规模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济性裁员不仅导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而且严重冲击经济社会秩序,因此是法律规制的重点.以<劳动合同法>第41条为基础建立的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问题挑战,立法缺失已经呈现.完善经济性裁员立法应明确经济性裁员界定的基本要素、加强裁员方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建立有序参与的裁员程序.  相似文献   

3.
就2008年以前的劳动法律制度及司法实践来看,对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保护微显薄弱和不足.完善劳动法规制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新劳动法的主要目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相关条款的颁布和实施,符合大多数劳动者的意愿,也适应了目前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竞业限制是在劳动关系终结后企业对劳动者权利的延伸,是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直接关系到双方的实体权利和经济利益。《劳动合同法》通过对竞业限制的对象、范围、期限及违约金等规定,在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同时,强化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体现了利益平衡的价值取向。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实务操作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平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规范与明晰竞业限制条款仍是我国相关立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劳动权本位"思想,本文所谈论的"权利",仅指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一方享有的权利,包括直接依据书面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而产生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或劳动合同终止后的有关权利(以下简称劳动者的合同权利);所谈论的"权利观",亦指围绕劳动者的合同权利这一核心问题所生成的学说和观念.在当前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探讨劳动合同法的权利观问题,意义非同寻常.因为无论是该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抑或是劳动合同的各项具体制度、规则及其价值取向,无不与该法的权利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制度是我国劳动法中的特色规定,体现了我国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原则。《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情形,增加了当劳动合同因期满发生终止时要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并取消对普通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年限限制,但对高收入者仍有上限规定,新法的制定很明显加大了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力度,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仍存在很多不足,有待于继续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劳动立法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劳动立法上经过了艰难探索的过程。在早期中央苏区劳动立法中,由于主张劳资对立,将资方作为革命对象,因而立法对劳动者保护的力度过大,对资方的限制过多,其结果使得劳动立法不仅没有起到保护劳动者的作用,相反对苏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最终也损害了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此后,在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党不断对中央苏区的劳动政策进行反思,在主张劳资双方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处理劳资关系的方针。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劳资关系政策上的演变,对当今我国的劳动立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和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应确立"鼓励稳定"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叶芳 《甘肃社会科学》2007,(2):167-170,195
"鼓励稳定原则"的提出基于劳动法的社会法属性.我国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劳动关系超常的不稳定状态迫切要求劳动合同法立足"稳定",鼓励"稳定",以"稳定"为核心.《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已经在诸多方面突出了对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视和鼓励,但是在劳动合同期限、效力、对劳动者离职的限制及经济补偿金等等制度设计上离"鼓励稳定原则"的要求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合同法强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条款应是劳动者一方渴盼的,但1/3以上的中小企业劳动者员工却不愿意签劳动合同。通过从微观数据入手对中小企业劳动者个体不愿意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提炼和定量分析,发现劳动者个体是否变换工作的经历、就业形式、企业工会、工作变动、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其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督促双方依法签订合同、解决对中小企业的监管、强化工会作用和运用信息化手段监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穆随心 《学术界》2012,(12):95-102,285
"倾斜保护原则"是我国劳动法基本法原则,是劳动法理论及制度建构的基石。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是由"保护劳动者"和"倾斜立法"两个层次构成。雇佣劳动的属性决定了其形成的劳动关系的从属性,而劳动关系的从属性所决定的雇主和劳动者的"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的"新的身份",成为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存在漏洞,企业通过劳动合同约定保密条款和竞业禁止条款的方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可起到预防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对商业秘密的约定和保护问题,并对我国当前劳动合同立法的完善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公益保护与劳动公益诉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在范 《中州学刊》2007,(3):100-102
劳动公益是劳动者阶层共同享有并为劳动基准法强制保护的社会利益,它集中体现和代表了现代社会中居于多数地位的职业劳动者的群体利益,其实现程度可以充分显示一国的人权状况与法治水准。然而,我国目前的劳动公益保护并不尽如人意,劳动公益在实践中屡遭侵害、处境艰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行法律救济机制已难以胜任劳动公益保护的重任。为此,我国应适时进行劳动公益诉讼立法,为劳动公益保护提供新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是以劳动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为基本要素而进行的立法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对劳动主体的立法规制,尤其是对劳动者的立法保护已成为迫切需要从法律制度层面上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劳动合同主体立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必要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宏观设想。  相似文献   

14.
许晋 《南方论刊》2014,(11):36-37
《劳动合同法》实施6年来取得了积极效果,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大幅提高,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减少,劳动合同内容逐渐规范,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是适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仍然困难重重,劳务派遣用工不规范,集体合同流于形式,劳动监察不力。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应该完善无固定期限合同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增加违反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责任条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平等就业权和选择职业权。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不分民族、性别、宗教信仰都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就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劳动期限等条款达成一致,签订劳动合同。 获取劳动报酬权。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当得到的回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公民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陈勇峰 《理论界》2012,(4):68-70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企业集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统一管理或控制是企业集团的根本法律属性,体现在劳动法领域,企业集团劳动关系就表现出比单个公司劳动关系更为复杂的特点。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专门针对企业集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使对相关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严重缺失。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企业集团的法律特点,应通过立法对企业集团劳动关系予以特别调整。  相似文献   

17.
论劳动合同的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春苗 《兰州学刊》2004,(5):184-185
我国现行劳动立法对劳动合同有效的规定尚不健全完善 ,空白点比较多。本文着重探讨了与劳动合同有效相关的几个问题 ,并就完善我国相关劳动立法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法经营罪的现行立法因其有"兜底条款"而被认为是立法技术的一个成功体现.但是,"口袋罪"又让非法经营罪的现行立法在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应然价值面前显现出缺陷.现已进入非法经营罪规制范围的行为类型应分不同情况予以处置,从而使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和司法更加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19.
编纂劳动法典,是新时代中国劳动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劳动法典不同于现行的所有劳动法律法规,也不同于其他法典,首先它是领域性法典而非部门性法典,其次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基本法律的地位,最后它既是实体法也是程序法。劳动法典应按照这一制度定位,形成一个“总—分”结构的逻辑框架体系,总则部分包括立法目的、基本原则、调整范围、调整制度、劳动基准等内容;分则部分按照劳动关系的不同领域分编规定,包括劳动合同编、劳动规章编、劳动保障编、集体劳动关系编、涉外劳动编、劳动监察编、劳动争议解决编。  相似文献   

20.
黄海峰  杨彬 《理论界》2010,(4):84-85
现实生活中,劳动合同不由本人签订而由代理人签订的情况很普遍,但基于劳动关系特殊的人身属性,对劳动契约代理的规制显得尤为重要。劳动契约代理既有工会、劳动者的监护人及其他关系人代理签订劳动契约的情形,也有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以用人单位名义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对各种情形的效力给予评价,对明确各方权利及责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