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层宝塔》是由作家朱辉创作的短篇小说,荣获第七届(2014-2017)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它是一部揭示乡村文明行将消亡的现实型短篇小说.小说中的语境差现象形式多样,它包括上下文、时间、空间、对象、形式、内容等一切与语境相关的因素.语境差的创作视角不仅局限于创作与鉴赏,而且可以延伸到语境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审美探讨.本文试从上下文语境失衡、内容与形式错位等方面对小说《七层宝塔》的语境差现象进行解析,挖掘其中审美价值,着重探讨其中具有积极修辞意义的语境差现象.  相似文献   

2.
荒诞视角是当代小说文本建构具有策略性意义的视角,它从美学原理出发,以颠覆为基准构建特殊的小说文本语境,在看似荒诞中体现深刻的蕴涵。荒诞视角主要由叙事者本身的荒诞与叙事对象的荒诞构成,由此延伸到整个小说文本语境的荒诞。荒诞视角投射下的荒诞文本语境,常由情节结构的荒诞体现。荒诞的时空调配,荒诞的人物关系,荒诞的语言表述构成了荒诞的情节结构。以荒诞视角创造的小说荒诞世界因具有"新的价值取向"而具有了审美价值,探求荒诞构思中的深层意蕴就是对荒诞文本语境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3.
王勇卫 《东南学术》2012,(4):266-273
文章运用修辞幻象原理对语词"酒"和"酒"作为参构语素的语象符号语义系列进行修辞分析,结合酒本体及其语词语义实例,从酒国醉乡生活的自由放纵,酒民生态的神魔共体,酒溢文思的诗画血脉三层面,在修辞审美价值上,较为深入细致地阐释酒及其系列参构语词语义中呈现出的多元融合的幻象意蕴,揭示"酒"的符号形态在精神文化认知上展现出的独特意象世界。  相似文献   

4.
审美对象和消费行为都是社会客观存在和社会现象,审美对象具有多重价值:凡审美对象均具可"观、品、评、析"之审美价值,也均具可交换和消费之经济价值。审美行为为消费行为的延伸提供了精神价值前提,而消费行为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赋予了物质保障,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上看,更多的审美承载形式和审美现象的存在,必将为审美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前提;科技的进步、审美消费市场的完善、交换规模的扩大和人们参与其间的规模与程度也必将会对审美现象的延伸及扩展提供物质基础,审美与消费将在更广的领域里密切合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玄幻小说具有的数字审美特征往往被夸大其词。当我们借助媒介美学理论来考察网络玄幻小说的超越对象、灭神情节和修炼行为时,可以发现其表现出视觉性、世俗性和技术性等印刷文学的典型特征。因此,网络玄幻小说的审美趣味应被视为印刷审美与数字审美的混杂态。以此为基础,可以发现新媒介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及数字技术对大众意识的"麻木"性问题。媒介研究的价值在于揭示我们身处其中的媒介和技术环境,发现其与我们的恰当关系。利用麦克卢汉的媒介美学揭示网络玄幻小说的印刷性,可以帮助大众从电子技术的麻木状态走出来,建立关于网络玄幻小说的混杂性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6.
潘孝泉 《学术探索》2012,(2):132-135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现代消费时代,文学不仅反映审美方式和独特的人文价值,更蕴涵了当下视觉文化特质的内涵意义能指。在现代语境以及媒介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下,文学作品体现了视觉化的叙事倾向。从视觉文化视角阐释,现代语境下文学的视觉化叙事体现了消费时代的拟态狂欢,包含了叙事中的奇观效应与心理狂欢以及身体的景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国学热",是一个大众文化现象,应该放在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下来加以审视。其在大众文化领域中的表现,可以从大众教育、大众传媒、大众审美、生活方式等方面看出。与近代以来历次传统文化热潮不同,这次"国学热"呈现出新特点:一是不再是局限于知识分子圈内的争论,而是借助发达的现代大众传媒,向大众文化领域大举进军;二是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得"国学"成为一门"产业";三是这次"国学热"是在"大国崛起""现代性批判"和"全球化"等语境下兴起的。对于本次"国学热"产生的影响,我们应审慎评估,既要看到其重要意义,也要认真对待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7,(10):149-153
文化转型与价值重建对传统学术与文艺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崭新的课题.面对社会转型特别是后现代各种消费文化现象,文艺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失语症"的梦魇与尴尬,从而引发出文艺学界对文艺理论与研究的困惑、对危机的反思.文章就解蔽文论与文论家的"失语症"、实现当下文论与文艺的同步性发展、拓展文论创新的方法论视野展开言说与回应,探寻文化转型大语境下文论创新的逻辑前提,以期获得既具学理深度又富人文关怀的理论视阈.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视阈内情感的缺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虹 《北方论丛》2007,1(6):115-118
自人类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精确化和数字化为手段,以功利和效率为最终目标的工具理性的肆虐与胜利不自觉地在消解着审美存在的意义,更是不断地驱逐其中所蕴含的重要的情感因素,这导致了审美价值的失落以及一些人情感生活"荒漠化"的严重后果。因此,从审美价值本身、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审美文化的视角反思这一社会现象,对于真正情感的回归和审美价值的实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小说话语信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敏青 《东南学术》2000,(5):111-115
人物对话是小说话语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这种双向交际活动中的信息差以小说假定语境中人物对话之间信息输出与接收的不等值为表现形态。信息差所输出的美学信息中蕴含着对某种“既定现实”颠覆和解构的美学功能。从信息差的生成 ,到读者的读解阐释及至美学信息的转换 ,有赖于话语张力场的调控 ,张力场使人物话语信息差中的不平衡、不对等 ,在作者与读者这一对交际关系中呈现出可接受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1.
富有挑战性的孙绍振在挑战中构建了幽默话语,其构建核心在于解构。在幽默散文中,他颠覆了传统形象观念,颠覆了常理常规,颠覆了情感倾向,颠覆了语言规则,解构了可能的与不可能的一切。对孙绍振幽默散文的审美是从话语表层的颠覆转化为深层平衡的审美体验过程,是从审丑到审美乃至审智的重新建构。语境参与从颠覆到平衡转化的全过程,是链接解构与重建的桥梁。在语境的参与下,孙绍振幽默话语以语境悖离与适应、荒谬与理性、审丑与审美等一对对辩证统一关系构建了其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幽默”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在近代形成的文化语境、历史过程及审美功用 ,指出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作为幽默的内在品质 ,对近代以来的人类文化精神有独特的表征功能。以米兰·昆德拉为切入点 ,借助于对其幽默小说观的阐发及其作品所受幽默文化影响的考察 ,揭示了近四个世纪以来幽默小说的伟大进程及其在 2 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曲折命运。论者基此认为 ,在新世纪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开创中 ,幽默不仅应成为主导性的小说美学风貌之一 ,还将因其所表达的特定的小说智慧、相对性价值立场而成为一种有表征能力的当代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它从来都受着特定的文化思维模式、价值理念、社会历史形态、生活方式及其生成的历史语境或潜在或显在的规约。中西文学史上的工业题材小说,也经历过一个审美及其主体性获得、确立、转变与调整的过程,对新世纪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梁启超为切入点,从近代"启蒙"的思想来源、文化语境、审美迷思以及"民族-国家"书写等层面,对中国近代文学变革"启蒙"与"审美"价值取向的矛盾性进行再解读:在"启蒙"的语境里,文学的"审美"追求遭遇时代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一) 小说文体研究实际是叙述语境、语言、结构、方式、观点等的审美研究。古典人情世态小说是在神话故事、志怪小说、传奇话本等中国小说的演变过程中,一种独特主题类型的小说形式。它与宗教文化的联系和情结,在主题原型方面最有密切联系,拙文已有论述。然而,作为独特的小说文体,宗教精神对其思想主题的渗透,也必然影响着它的叙述模式和语境、结构的形式。譬如,宗教意象的因果报应的观念与其小说说教化、历史化的情节模式;阴阳五行说与其小说“二元互补”的叙事结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世裕化、非理性化的倾向与其小说叙述方式的变更、调整等等。清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无进一步认识中国古典人情世态小说自身变革的过程和审美的价值;甚至,更具有中国小说自身演变规律性寻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审美视角来研究一个作家对于文学的意义.庐隐小说的意境建构是基于重建"爱"的王国,而庐隐散文的审美的原生态是作家真实告白.小说创作中具现的是庐隐身为现代知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呐喊,通过主动建构心中的爱的理想王国,形成浓烈的小说情感化意境;散文创作中的庐隐却是面对不同人生情感阶段,用散文笔调对生活进行哲学阐释,形成流丽的真实告白意境.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从个体经验和个人化叙事入手去展开新的可能性并且回应时代的新变,是当代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或者从历史与个体命运的关系入手探讨当代中国的某些隐秘的历史经验,或者从类似神话叙述的人性挽歌角度感慨现实变迁,或从中西文化交融交汇中去感受描绘种族文化的处境,或从后改革时代的经验去书写土地的主题,本文以艾伟、徐小斌、海男和关仁山等几位作家近年的创作,探讨了他们的个人经验在小说叙事中所起到的作用,由此来理解新世纪文学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审视新世纪文学如何寻求一条汉语文学自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下社会审美文化呈现出一股尚"轻"的趋势,体现在小说、动漫、影视等多个文化领域,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轻"的特质。"轻文化"生产和消费过程体现出互文式和语境化的特征,反映了后现代的多重症候,映射出当下消费主义的文化状况。从美学角度来看,"轻文化"是审美泛化和大众趣味权力化的产物,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对"轻文化"现象进行美学反思,进而为建构和谐健康的社会审美文化生态提供一种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全球语境下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独特文化文学现象,已给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增添了新的成分.在全球化语境下,海外华文文学所蕴涵的世界性、全球化特征和审美价值,使其有可能以"边缘"的身份,从文化和美学两个方面为中华文化、文学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类型小说的语言表达、人物设置和意境创造存在大量重复,由于作者创作、读者接受上的差异,网络类型小说的重复是基于差异生成的,将网络类型小说中的重复与差异在互文理论下统一观照,或许可以为审视网络文学价值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