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新诗的创作、发表、阅读与传播等方式与纸媒时代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便利参与到新世纪诗歌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异常活跃和繁盛的新世纪网络诗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语境下新生代小说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大众文化的挑战,新生代作家从解决雅俗分歧入手,不失时机地在小说创作中采取了一种折衷主义式的叙事策略:与大众审美趣味、审美方式的现实转换保持同步,以欲望化、时尚化、复制化的书写方式揭示边缘化人生的人性底蕴与生命内涵。新生代作家的创作焦虑由此获得了一次最为现实的释放,其文本也为当代小说的发展趋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世纪的前10年,东北作家的创作视阈更加开阔,小说叙事文本更加多元化,叙事空间获得更自由的拓展,边缘诉求张力突显,底层叙事尤见亮点,艺术探索出奇智胜,人文精神交融在叙事文本的字里行间,新世纪的10年间东北小说叙事在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中前行。  相似文献   

5.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相似文献   

6.
论小说话语信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敏青 《东南学术》2000,(5):111-115
人物对话是小说话语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这种双向交际活动中的信息差以小说假定语境中人物对话之间信息输出与接收的不等值为表现形态。信息差所输出的美学信息中蕴含着对某种“既定现实”颠覆和解构的美学功能。从信息差的生成 ,到读者的读解阐释及至美学信息的转换 ,有赖于话语张力场的调控 ,张力场使人物话语信息差中的不平衡、不对等 ,在作者与读者这一对交际关系中呈现出可接受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7.
董旭 《天府新论》2021,(3):132-13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锋小说的辉煌在于对叙事成规的反叛,其沉寂也在于对叙事成规的背离。对于先锋文学的理解,多数批评者和作者都将语言的创新和陌生化作为其旗帜和标杆,忽略了先锋文学的外部指涉而沦落为文字的狂欢。20世纪先锋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断裂:启蒙的极具终极关怀的现实主义与唯美的自律的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新世纪先锋小说的出现正是对20世纪先锋小说的拨乱反正,是将先锋形式寓于故事内容整体后的统一,是先锋与叙事传统融会贯通后的“叙述平静”,是先锋意蕴的成熟。继续把握好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平衡,是新世纪中国文学继往开来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至"新世纪",小说语言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作家的语言观也经历了从强调小说语言的形式意味,到突现小说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新世纪小说语言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新变。本文从学科视野和操作模式,梳理和讨论新世纪小说语言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从个体经验和个人化叙事入手去展开新的可能性并且回应时代的新变,是当代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或者从历史与个体命运的关系入手探讨当代中国的某些隐秘的历史经验,或者从类似神话叙述的人性挽歌角度感慨现实变迁,或从中西文化交融交汇中去感受描绘种族文化的处境,或从后改革时代的经验去书写土地的主题,本文以艾伟、徐小斌、海男和关仁山等几位作家近年的创作,探讨了他们的个人经验在小说叙事中所起到的作用,由此来理解新世纪文学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审视新世纪文学如何寻求一条汉语文学自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主潮",对新文学起着推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与视野下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反腐小说表面的现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的现实主义追求,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而底层小说也因自身命名的争议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表达底层、采取什么叙事态度表达底层等问题的提出,使得现实主义叙事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削弱.只有分析与反思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困境,才能获得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真正写"现实"而非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1.
刘春阳 《兰州学刊》2012,(11):91-95
新世纪以来,融合了武侠、动漫、科技、网络游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玄幻小说成为网络文学的领跑者。玄幻小说的一统江湖,与消费社会里文学作品的商品化、市场化逻辑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之间断裂的一种表现方式。更为根本的是,玄幻小说的出现与繁荣,反映了社会整体世界观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乡土小说基于转型话语所描绘的村庄形象,有三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消失与文化意义上的终结,二是村庄发展的不平衡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有违公平正义的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分化,三是村庄文化上的新旧杂糅,这是中国农村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表征,也是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具有历史过渡性特征。村庄从外在的地理人文景观到内在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急遽变化还在进行之中,乡村变革的历史及其叙事远没有所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王光东  丁琪 《中国社会科学》2020,(1):133-152+207
生态文学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它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深入探寻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整体利益价值观"是生态文学的思想之魂,新世纪以来中国生态小说主要有反思批判、生态理想、生命伦理等叙事维度,这与中西生态文化思想资源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密切相关。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及审美元素在生态文学建构和生态理想书写中发挥了结构性功能,它凝聚了多元并融汇了古今。当下我国的生态小说创作和研究应警惕概念化、简单化、审美性弱化等倾向,深刻理解"生命共同体"的精神文化内涵,以创造性的文学想象,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诗意栖居的美丽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丰村小说所呈现出的启蒙精神和文化反思意识正是通过其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实现的.丰村笔下,有在抗战烽火中已经站起来的坚定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的青年农民形象,有正在荡涤自身劣根性而逐步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还有封建宗法农村孵化出的典型的文化孪生者.同时,丰村还塑造了众多知识者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文学史中,汪曾祺发现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及其审美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关于人和谐、欢悦的生存的图景,从而迥异于主流小说的风格.汪曾祺温暖而独特的小说,既是中国20世纪历史变迁的产物,也是他从个体知识分子走向民间的产物,是知识分子文化与民间文化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历史虚无主义选择与网络空间相结合,是当前网络空间社会思潮多元化的真实写照。无论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语境下如何流变,不变的是其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历史虚无主义在网络空间的泛化,割裂了历史事件与历史环境的联系性,模糊了文化创作与历史事实的差异性,放大了社会冲突与阶层冲突的可能性,加剧了网络行为与价值取向的混乱性。因此,必须对网络语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剖析和批判,有针对性地加以消解与克服。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文化中心主义解构的时代,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发展呈现了价值形态上"趋后"的向度,即文学语言形式的"后现代性"。然而,中国当下客观物质层面还远没有达到西方后现代的社会基础,西方后现代思潮是在后工业时代架构上的精神裂变与突围,而中国后现代是以人文价值形态为先导的工具理性的范畴。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场域内,后现代主义则是作为一种解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论,并衍生为无限扩充后现代"领地"的非本质主义倾向,"无边"的状态致使文艺理论阐释的虚无与混沌。同时,在新世纪乡土小说看似大众化的表象下,知识分子集团却决定了这种大众化所蕴含的精致的"小众情结"。诸多人文价值理念的错位是新世纪乡土小说面临的既真切而又紧迫的现实问题,这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话语力不从心之后逃向形式主义的溃败。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行语具有简洁、口语化、幽默、讽刺搞怪等特征。网络流行语的广泛传播,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语境:国内思想界的论争及其引申的"媒体和民主"的关系的讨论、消费主义形态下话语权力的纠结、公共性的结构性转变、媒体商业化和民主的合力作用以及传播对象个体身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校报有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和明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新时期,民族院校校报未来发展面临很多挑战.但只要与时俱进,深入思考,锐意创新,在这种崭新的网络语境下,民族院校校报还是大有可为的.占领宣传教育制高点,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必将带来校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到今年年底,中国网民将超过5亿,这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国人都已经和互联网有过亲密接触,作为高知群体的高校广大师生更是同互联网须臾不分,网络语境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的时代背景。面对这一网络"现实",本文在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网络学习现状同时,对在"网络语境"下如何认识网络环境、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化学习,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