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股权分置是资本市场初期建立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设计越来越成为束缚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瓶颈。尽管这种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制度背景,但股权分置由于控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等诸多。而股权分置改革将会改变这种现象,为了冲破这一瓶颈束缚,从2005年到2006年,力图解决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因此,对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就成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是资本市场初期建立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设计越来越成为束缚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瓶颈.尽管这种股权分置现象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产生有着特定的、制度背景,但股权分置由于拉制权、所有权不能自由转让,导致同股不同权的存在,造成了不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础、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等诸多.而股权分置改革将会改变这种现象,为了冲破这一瓶颈束缚,从2005年到2006年,力图解决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问题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因此,对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进行探讨就成为必要了.  相似文献   

3.
吴先聪 《管理评论》2012,(10):38-48,66
为切实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二元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改革的必然之路,文章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和改革过程中,作为中小股东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不同影响。首先从机构持股比例和持股的机构数量两方面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发现当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持股机构数目越多,公司绩效越好,而在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一组,得到了相反的结论。然后,创造性地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与机构持股的交互作用对所持股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国有控股与机构持股的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与机构持股的交互作用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且,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国有控股与机构持股的交互作用对公司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股改前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论述其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影响,系统全面地对比分析了古典———经理主导———机构股东主导的三种公司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外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熟经验并结合中国的现状和国情,阐述了通过发展中国机构投资者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惠卫丽 《经营管理者》2009,(23):195-195
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由诸多历史原因形成的,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比如股权分置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和不规范,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经营层的股权激励机制面临的两大制度难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迎刃而解,应该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平安再融资案例对两类股东的利益关系进行了定性分析,得出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及壮大,在面对大股东利益侵害时,机构投资者由于其强大的资本实力和较多的股权份额,在一损俱损的情况下对大股东的侵害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并且对我国资本及市场的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减持,就是非流通股股东转化为流通股之后股东对股票进行抛售的行为,限售股减持是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中的必经过程,也是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一大重要举措。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改革。在中国内地的证券市场上,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存在着"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巨大差异,这严重妨碍了市场的公正公平,也影响到市场上基本的估值体系的准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3-2009年有机构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不同的企业产权,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在股改前、股改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首先讨论了以基金为代表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基金持股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而QFII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没有影响。然后,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产权性质对机构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国有产权性质和股改过程这两个因素对以基金为首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绩效方面有不利影响,而对还未介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QFII的投资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研究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间的相关性和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数理模型的一般分析阐释了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积极性的四个因素:持有单个公司的股权比率、资本市场中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概率、所投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以及监督成本,并得出了有关的研究结论.最后本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角色的定位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在研究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发展时,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股份的不断上升,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但是,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所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以及风险偏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他们在公司治理活动中的表现也将截然不同.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进行数理模型的一般分析,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是否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监督成本、风险偏好.结论表明,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动影响着机构投资者是否进行监督及其监督的临界值.本文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扮演的是有效监督者,还是旁观者,抑或合谋者的角色理论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选择高管更替这一研究视角,以2004-2008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非自愿变更以及继任选择决策的影响,以此考察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结果显示,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高管因绩差被撤职的可能性越小,而且即使高管被更换后,公司也更倾向于从内部聘任继任者。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被撤换后公司业绩显著提高。其中,从外部聘任继任者的公司业绩有明显改善,而从内部选聘继任者的公司经营业绩没有转机。以上结果说明在高管更替事件上,机构投资者扮演的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合谋者的角色。分组样本的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合谋者角色仅限于在总经理更替决策上具有显著的影响力,而对董事长的更替作用有限。而且,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关联方占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5,自引:5,他引:50  
近年来,一系列财务危机和舞弊事件的出现,使公司治理成为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随着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机构投资者持股等更为广义的公司治理机制开始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否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前十大股东中存在机构投资者的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的资金显著少于其它公司,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与上市公司被关联方占用资金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以上发现意味着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的经营运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07年盈余预告披露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1)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层采取的盈余预告精确性提高(更具体的形式和更小的误差),及时性也增强;(2)银行、财务公司类机构、一般基金类机构对管理层盈余预告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相对较强,而养老、保险类机构对管理层盈余预告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则相对较弱;(3)处于不同持股规模时,管理层盈余预告的精确性、及时性均随着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比例增大而提高。但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易导致了管理层盈余预告的乐观态度倾向;(4)股权分置改革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管理层盈余预告披露选择的积极治理作用比股权分置改革前有所增强。建议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规模和专业素质以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严重分离会影响其公司价值,进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本文以2004-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上市公司两权分离状况对机构投资者总体和各类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有权比例越高,两权分离度越小时,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而且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的影响在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总体上能够做到自我利益保护,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在各个类型机构投资者中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对2001年至2009年中国1729家上市公司进行回归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倾向,同时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该结论在控制了机构投资者变量内生性的因素后仍旧稳健。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公司经营违规,机构投资者对信息披露违规倾向的影响更强。另外,相比证券机构投资者,养老保险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持股的公司中违规公司比例更低。除此以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与检举作用并不受其它公司治理变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在预防与打击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也为上市公司与监管部门提供了治理和防范企业违规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whether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CSP) affects information asymmetry (IA) for European firms listed in the STOXX Europe 600 from 2002 to 2013. We find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effect of CSP on IA. By exploiting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uropean countries, we determine tha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SP on IA is more pronounced in liberal market economies compared to coordinated market economies, thus pointing to a substitutive effect of CSP and economic coordination. Further, the impact is greater in countries with stricter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n such countries, there is generally a greater appetite for company-specific information. However,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fulfil this need only partially because they concentrate on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dimension of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Hence, information on the social pillar especially matters to investors in a complementary manner and drives the overall effect.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the positive capital market effects of CSP by showing the proposed effect in European capital markets and the 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its strength.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中的作用。首先通过管理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发现,当机构持股比例很低时,机构不存在监管意愿,只有当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才会积极地监管盈余管理。其次,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持股比例13.07%是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临界值;盈余管理程度与机构股东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上市公司中机构股东数量的增加,机构的监管效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与股价信息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价信息含量决定因素研究是目前资本市场领域的实证研究热点,以2000年~2005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教据模型的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因素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制度环境因素包括区域制度环境和双重上市两个方面,公司治理因素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治理会议、管理层激励和审计质量5个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在制度环境较好的省市,股价信息含量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股价信息含量呈倒U型关系,双重上市、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股东与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和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正相关,国有股比例与股价信息含量显著负相关,两职合一和审计质量对股价信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时于如何提高证券市场股价信息含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有较大的政策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