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1 毫秒
1.
一九○○年,由自立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动与领导的自立军起义,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由于种种原因,各路起义军先后失败了,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关于这次起义的性质、作用以及对自立军主要领导人唐才常的历史评价问题,史学界长期存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有人则认为自立军的起事宗旨是勤王,因而它是一次反动的勤王运动;有的认为唐才常一生从未超出改良主义范围;有的又认为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唐才常已逐步实现了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在这篇文章里,我想着重谈谈自立军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並兼论唐才常的矛盾思想以及对自立军的影响,以此请教于史学界的老前辈。  相似文献   

2.
一九零零年爆发的自立军起义,是介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一次全国性起义,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具有特殊的影响。这时的中国资产阶级还是一个软弱的阶级,他们的政治代表戊戌维新派,只敢要求君主立宪,幻想满清王朝能够恩准他们参政。但在以那拉氏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下,变法失败了。这一事实教育了具有先进思想的人们,使他们懂得,必须推翻清王贵族的反动统治,才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使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派突然增多起来,他们的口号是“革命排满”。但另一方面,戊戌维新派还不甘心自己的失败,还打算把已被那拉氐打入冷宫的光绪帝再抬出来,让自己重掌政权,这样就使他们堕落成保皇党,他们的口号是“勤王”。自立军起义恰当维新派失败、革命派抬头、全国的政治思潮从维新转入革命的新旧交替时期。维新派要把起义拉向右转,接受“勤王”的主张,而革命派则要拉它左转,和他们一起革命。由于唐才常对维新派的幻想还没有完全破灭,还想利用保皇党的经费,达到革命的目的,终于使这次起义既打着“勤王”的旗号,而又采取了革命的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清代的宗教起义为对象,并就宗教在起义的发生、组织和斗争中的意义以及宗教起义在历史变革中的地位,略加探讨。一宗教起义的契机和组织宗教起义的直接契机是教主告知终末之时的到来。例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王伦在山东领导的清水教起义时提出,“无生神母说” (即当年八月之后有四十五天格杀勿论的大劫),“从我者皆可避免”、“届时村里有黑风。遇此黑风者将相继死亡,故宜出门远避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史上,革命派和维新派的早期关系和自立军运动,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同孙中山的合作是“投机革命”,是反革命两面派手法;自立军运动是保皇派发动的勤王事件。就此问题,笔者谈点不同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史学论著提及1906年萍浏醴起义,多说:“起义群众以安源六千工人为主”;“在这次起义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他们参加起义虽然还是自发的,并没有阶级的自觉,但却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史揭开了光荣的首页”;这次起义的“另一特点是,史称六千安源工人参加了这次起义,这是目前所见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大规模武装起义的最早记录”;“在萍浏醴起义过程中,安源矿工六千余人成为斗争的主力。……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6.
托洛茨基,是现代世界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曾经在震撼世界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在这场革命中的评价,却是众说纷纭,褒贬各异。褒之者将其说成起义“全部准备工作和起义本身的领导者和推动力”①,与列宁一样,是“十月革命的化身”②。贬之者则把他斥为十月革命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是否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宋代诸多的小规模农民起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提供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较之中国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两宋时期农民起义的次数甚多,规模较小,始终没有形成全国规模的大起义;但是,却具有新的特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发展,到了宋代已进入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均贫富”思想的明确提出。唐末农民大起义时,起义者打出了“均平”、“平均”的旗帜,其含义还是朦胧的。五代十国时期,南唐黄梅县诸佑准备起义时,“自言……能使富者贫,贫者富”。到了宋朝初期,王小波发动起义时提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比诸佑进了一步,第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立军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于1900年的自立军起义,早已引起史学界重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它性质的认识、作用及意义的评价,却一直存在很大分歧。本来,在学术探讨中,由于研究者所用资料和理论方法不同,观点歧异,各张一帜,是常见现象,无足为怪。可是,表现在自立军问题上,大家占有的史料和所用的理论方法,实际上并无二致,甚至在思路及表述方式上也极为相近,所得结论却大相径庭。其中原因何在,就颇值得深思了。我认为,进一步发掘考释史料,弄清自立军起义某些侧面细节,虽然对缩小认识分歧会有助益,而从方法论角度对研究本身进行反思,也许是解决纷争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杜诗用“烂漫”(或烂熳)一词的,有十一二处之多,其中有几首如“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五首》、“残花烂漫开何益”(《叹庭前甘菊花》)等,烂漫为色彩鲜丽义,已成常语,不须再讨论外,另有多处,却历来少注。即偶有提及者,或引文不符,或语意欠切,其词义究当何解,仍难明瞭。近来有人著文专讨论“烂漫”一词,其中也有涉及杜诗的例子,但以愚所见,仍未理出头绪。兹不揣浅陋,试释证于下,以就正于高明之士。按杜诗中待解的烂漫,就其词义而论,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由汉以前古义引伸而来者,二、唐代的新起义,三、也为唐代的新起义,但只取义于“烂”字。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起义记》原名《洪秀全之异梦及广西乱事之始原》,是记载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著作。简又文先生曾指出:“历来欧美人士之研究太平天国者,咸以此书为最真确可靠之史料。尝考吾国官书或私人著作关于洪秀全身世及太平军初期历史之种种记载,其详实可据,无能出其右者。”这本书是瑞典籍传教士韩山文所著,韩山文的主要根据则是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之所传述。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洪仁玕为了躲避清朝  相似文献   

11.
“秦末起义是一场农民大起义”,这是史学界迄今为止的定论。纵观秦末大起义的全过程,我认为应当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期是农民大起义,后期则转化为全民或日全社会大起义。至于推翻秦王朝后的楚汉战争,显然已不属于反秦起义的范围。因此,秦末反秦起义,只能说是一场以农民起义为先导的全民大起义。其实,司马迁对此在《陈涉世家》中写得很明白:陈胜“将数百之众,转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13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军事独裁统治,夺回已经失去的辛亥革命的成果,曾经组织了一次武装斗争,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二次革命”,或称“癸丑之役”。这次革命以江西讨袁军在湖口起义为开始,斗争地区曾波及南方七省,是我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现仅就江西湖口起义的历史,作一初步探索,错误之处,望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再到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参预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容闳的认识与实践,表明他一生追求光明,与时俱进,无愧为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15.
钟相杨幺起义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全面进行反封建斗争,“焚官府”,“杀官吏”,毁“圣庙”,宣布“国典为邪法”,“没入”地主田地“授贫者耕之”,“等贵贱,均贫富”,极大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使起义区出现“田蚕兴旺,生理丰富”的经济局面。那种认为“杨幺控制区内,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并由此而论证岳飞镇压杨幺起义非其“污点”之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杨毓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 ,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他曾经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 ;起义失败后 ,又亲制炸弹 ,组织暗杀团 ,对清廷政要实施暗杀。他是战场上的英雄 ,也是舆论界的骄子。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篇》、《神州日报》等多种报刊的主笔 ,撰写了大量的社论和时评 ,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过去由于资料的缺乏 ,史学界对杨毓麟的研究很不够 ,有关史实以讹传讹者不少。本文在搜集、整理《杨毓麟集》的基础上写成 ,对杨毓麟是否参加过自立军起事、三次赴日的时间问题以及投海自沉的主观动因等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澄清了史实真相  相似文献   

17.
一八六二年五月(同治元年四月),爆于陕西华县的回民反清斗争,如星星之火,不久即燃遍全省,波及西北大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为期长达十二年之久的“陕甘回民大起义”。陕西凤翔是这次回民起义的重点地区之一。但从新、旧史书上看,关于凤翔回民起义的原因、经过等问题的叙述不甚详细;更有不少诬陷攻击之词充斥于反动史书中,如《清朝全史》第六十六页上载: “先是同治元年七月,凤翔之回民杀汉人,围郡城”; 《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卷一七三至卷一七八《纪事七》至《纪事十二》的编纂者吴廷锡公然站在反动统治者的立场上,把镇压回民起义的反革命行动标之为:“平定回匪”! 当时的凤翔知府张兆栋在他上报的《禀回民叛乱请发兵剿办由》中更恶毒地辱骂回民  相似文献   

18.
黄花岗起义以阳历三月二十九日为纪念日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4月27日(旧历辛亥年3月29日),同盟会在广州领导的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起义。孙中山先生在评价这次起义时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悲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这次起义死难的革命先烈们,一直受到人们的怀念;烈士们为  相似文献   

19.
在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算得上一个既有典型意义,又颇具影响的人物。他早年参加“自立军运动”,武昌起义后“迟迟不动”,仅参与“滦州兵谏”。据此,是否可以认为他是“至死都没有放下保皇旗帜”的立宪党人呢?显然,弄清楚这两个时期中吴禄贞的活动情况,对他一生的评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就此问题,略抒管见,提请商榷。 1900年,帝国主义组成八国联军,血腥地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中华民族又一次受到帝国主义的践踏和侮辱。“一切民族压迫都势必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民族危机是最响亮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太平天国革命和云南回民起义的影响下,爆发了西北回民大起义。这次起义首先是由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4月,陕西华州吹竹事件而引起。回民申冤反被“辱之”,官府“凡争讼斗欧,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由此造成了回汉积怨、械斗、互相残杀,地主团练更是肆意“妄杀无辜回民,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不等,并将庐舍一律焚毁”迫使回民为求生存,拿起武器自卫,与统治阶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