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心主题,时代化是前提条件,大众化是目的归宿,三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阶段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具有一致性,又占有各自特殊的地位、体现各自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唯心论、形而上学宗教观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唯心主义宗教现、形而上学宗教观是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与理论体系,正确划分这些界线是正确理解宗教本身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是矗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座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前后相承、一脉相通.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由它的基本原理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共产主义制度,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一理论体系的产生和被证实的过程又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建立和发展的过程.实现二者统一的唯一途径,就是依据变化了的情况和条件,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者的统一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存在样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理论形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有助于廓清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非马克思主义化、非社会主义化的误解和歪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总体上看有贯穿性、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整体性等特点。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立场、观点、方法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打破习惯势力、教条式的思维定势,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化构想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要建设中国民族的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的内涵,科学界定其历史定位,对于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生命力、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方法的规律性学说和理论体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有着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世界观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事业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发展”本身也逐步成为理论问题。过去的历史表明,“应用”包含着理论性的创造,正确的应用必须与正确的理解为前提。正确的理解也是“发展”的基础,“理解”突出了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意义,它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然是理论形态和理论体系不断演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最终也是在实践的应用中表现的,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解”、和“发展”是一个完整地统一体。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同一的原理,哲学界争论好几十年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而且这是教学中难度较大,颇难处理的理论问题.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上,都有必要把它弄清楚.这对于科学的理解辩证逻辑的实质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在和平与发展时代条件下新的伟大实践.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的"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它又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飞跃.改革开放的实践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也必然永不停顿,并将继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与毛泽东思想明确区分开来,有利于完整地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周期性、阶段性与逻辑层次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发展,总体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时代转折,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起点和动力源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性、架构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上既具有一致性,又各自占有特殊的地位、各自体现特殊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本质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研究薄弱、视角不一、观点各异。目前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体系研究要注重专题积累、内容体系的构建,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列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内容,特点和结构,是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又是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弄懂这一问题,对于教师从总的理论体系中,把握各科的科学目的,任务,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应用研究的基本范畴或基本命题,是理论学习的重要切入点。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属于哲学体系、理论体系的范畴,而且都各具特点:立场具有前提性、根本性、彻底性、具体性、普遍性、原则性、价值性特征;观点具有理性认识、原理性、阐释性、真理性、创新性的特点;方法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层次性、操作性、范式性、群众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问题,不是一个局部性的哲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各个方面的总体性问题;不仅仅是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是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义"问题;既不能用"马克思哲学"的提法来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也不能进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体系";阐述所谓的"超主义"、"超越本性"、"超意识形态"、"超党派性"、"超二元对立主义"的观点,不能回避或不谈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也不能避而不谈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问题.与上述问题相联系,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当作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