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关于"接着讲"与"照着讲"的学术研究路径,对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当前文献在认识理解这一研究路径上还存在简单化、机械化倾向。涂又光学术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两者是"一体双面"和"有无相生"的;"照着讲"远不是"抱残守缺",也不仅仅是"接着讲"的准备,而是一种超越方法路径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现实人文困境既需要"接着讲"的创新开拓,更需要"照着讲"的传承精神。  相似文献   

2.
“照着讲”与“接着讲”作为当前两种最常见的哲学课型,其教学实效性大相径庭:前者因对哲学缺乏有深度的理解且形式古板单一,极易造成信仰危机和个性化迷失,是一种失败的课型;后者因接在政治语境、历史叙事和个性化创新上进行讲授,既能凸现哲学教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照亮讲授者的人格魅力及其价值立场,是一种成功的课型  相似文献   

3.
如何走出中国哲学的危机?如何超越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肯定不能照着、接着西方哲学讲,而应讲述中国哲学自己,直面中国哲学"话题本身";自我定义,自立标准;采取"六经注我"、"以中解中"的和合诠释方法,以中国哲学的核心灵魂解释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摆脱危机和超越"合法性"问题的惟一选择是中国哲学的自我创新,对先前和当前的"问题"、"话题"做出新的义理性的化解。中国哲学的创新需要哲学自由,没有哲学自由,就不可能有哲学的创新,和合学是中国哲学创新的现代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意象”这个概念重新解读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的美学。本文认为,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两个方面都集中表现为二位先生对于“意象”的重视和研究。“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契合点。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在意象”的理论。中国当代美学本应从朱光潜“接着讲”,但是没有这么做。50年代开展了对朱光潜美学的批判。朱光潜美学被不加分析地整个儿撇在一边。朱光潜的批判者(例如李泽厚)并没有真正克服朱光潜的美学,从而也没有超越朱光潜的美学。这就要求我们回到朱光潜(以及宗白华等人)的美学,从朱光潜“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接着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  相似文献   

5.
“2 0世纪中国文学”论没有解决世纪文学史的断代问题 ,而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则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第一个百年断代的世纪文学史的命名补正。根据文学运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多重关系进行时期的分化与命名 ,不仅可以避免年代划分与命名的时间遮蔽 ,而且还可以避免以政治时期来对文学时期进行划分和命名 ,从而赋予时期以时代性与年代性的双重内涵 ,以显现出 2 0世纪的中国文学运动的自主发展在不同时期的具体样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中国美学界发生过三次大的学术论争。这三次论争既有意识形态斗争的社会意义,也具有知识学进步的意义,也是中国美学由古典到现代、由追随苏联到面向世界的学术转型历程,认真总结本世纪中国美学论争的历史经验,有助于下一个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初书院改制后 ,对书院的研究在断续中引向深入 ,经历了复兴、发展、沉寂、高潮等阶段后 ,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特研究对象和学科特色的书院学。通过书院学研究的回顾 ,对其发展趋势和现实意义展开多方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儒家哲学研究可以1949年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部分。其中1949年以前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文化运动前西方哲学理论的初步输入时期、新文化运动前后儒家哲学研究理论框架的形成时期、三四十年代儒家哲学三大研究局面的确立时期。1949年后的儒家哲学研究可从地域上分为中国大陆、港台、海外三部分,其中大陆的儒家哲学研究又可从时间上分为文革前、文革十年、文革后三个阶段。各时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其中儒家哲学史分期问题、儒家哲学能否成立及如何成立等问题,作为儒学研究的首要问题为各时期研究者所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9.
文章概述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阿拉伯世界的活动,重点评述了萨迪格·阿兹姆的宗教批判思想和阿托夫·艾哈迈德关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最后,对阿拉伯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研究作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胡适对词学研究的介入,给20世纪新词学的建设以深远的影响。他对王国维思想的发展和对"清末四大家"的批评,在二三十年代的词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反对者,亦有拥护者,从而形成了现代词学史上的"体制内派"和"体制外派"。在五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权威,胡适成为人们进行思想批判的对象和目标,但是他的思想却借助胡云翼的《宋词选》得以深入人心,直到80年代以后这一局面才有所改变,胡适思想的影响才得到真正的清算。不管胡适的"角色"是怎样地变化,他的词学思想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自身,而成为20世纪词学思想变化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1.
外生性、社会功利性、不同步性和不充分性构成20世纪中国实证哲学思潮的主要特征。这一思潮对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以及西化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自由主义思潮的形成有重要历史影响。研究这一思潮对当代社会发展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方哲学在 2 0世纪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使中国从物质到精神、从经济到政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哲学从传统的经、史、子学发展成为足以与西方哲学对话的现代学科 ;中国人从在封建专制社会形成的依附性十足的“东亚病夫”转变成为自主自立并与西方人平起平坐的东方巨人 ;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且濒临灭亡的农业国发展成为进入小康水平并向现代化迈进的东方大国。这一切变化除了靠中国人自己的努力之外 ,西方哲学也起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启蒙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家.他比较早地接触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并注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国内进行介绍;同时,运用西方哲学方法,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在论理学、美学、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世纪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哲学的对立,基于对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人文主义在理论内容、致思倾向和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区别,甚至是对立与冲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和其对立面的相互碰撞中显示出自己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回眸20世纪中国文学在韩国的研究轨迹,对韩中两国的学术界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韩国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研究与中国的研究方向差别不大,中国当代文学及港台文学研究方面较落后,研究对象集中。21世纪的研究倾 向是: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多起来,并脱离中国研究的既定道路,韩中比较文学研究相对活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是否存在"本体论"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重要论题,本文认为西方哲学的"两离"与中国哲学的"一体",并非划分"本体论"有无的标准,而恰恰体现了中西"本体论"的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百年变迁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一个时代命题.在20世纪的中国,以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和以土地公有制为主体的两种土地制度的对峙与冲突是土地制度变迁中的两条主线.而延续千年的平均主义传统原则和多元复合的土地所有制结构成为其贯穿始终的重要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路径依赖、国家设计和集团博弈合力作用的结果.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独特的变迁轨迹有力地说明,农民意愿与国家决策之间的平衡仍是土地制度变迁的重点之一,而"公平"、"平均"的观念仍将是长期制约土地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回眸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将这百年哲学史划分为清末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三四十年代、50年代后、80年代以来等5个阶段,分别概述其主要成就,对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和每个时期的基本特征,做了勾要提玄的简洁说明。  相似文献   

19.
以20世纪早期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为背景,主要通过钟泰《中国哲学史》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两种中国哲学史书写方法对比研究,阐发钟泰《中国哲学史》的学术特点在于探索中国本位的叙事方式。其思想的得失见弊对我们今天的中国哲学史学科自觉,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