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作为社会发展规律的考察 马克思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思想。他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 然而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形成后却一再受到各种误解和非难。这种情况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人试图通过否认“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原始社会来否认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演进序列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的论著中,对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表述,一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简称“五阶段论”,二是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从“五阶段论”到三大社会形态演进的理论,反映了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过程中形成的。1859年,马克思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阐述了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思想,从而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过渡。应当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实际上简化了、甚至舍去了许多地理和历史自然顺序上的差异,它是把人类社会放置在发展总过程的“典范形式”上加以考察、经过逻辑  相似文献   

4.
<正> 广东省哲学学会于1988年2月1日和10日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初级阶段的划分依据、基本特征和社会结构等问题.现简介如下: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划分依据问题,不少同志认为,初级阶段的划分依据问题是初级阶段理论探讨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对划分依据的理解,关系到在实践中如何准确地把握生产力的根本标准.有人认为,划分社会形态用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通过对东方落后国家所处的世界历史环境、现实社会状况及其基本特点的深入研究,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未来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的学说和理论。马克思以他五十年代形成的社会形态发展理论为武器,具体地分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多种划分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刘忠世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我国理论界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理解主要是五种生产方式理论,或称之为五种社会形态说。对此,近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许多研究者又提出并讨论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三阶段划...  相似文献   

7.
在东方社会形态演变理论的讨论中,有一种相当流行的意见,认为一些东方国家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向着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是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并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和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论述,给东方社会的跨越提供了理论依据。我认为,这一意见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它不单在历史事实上不能成立,而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发展史的几个理论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普遍的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是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三种不同社会形态;另一种意见认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是并列、并行的三种生产方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一书中并没有讲这三种社会形态有先后继承的关系。近年有的同志提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社会形态,是同一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同类型或  相似文献   

9.
马哲史研究会于1982年12月10日至13日在广州召开年会。主要讨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问题。一、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1.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一种意见认为,异化理论主要是马克思用来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们物质生活关系的一种理论,它是在马克思实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从批判改造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开始,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其量上看,也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演变。这当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经过了“两次转折”而逐步发展到唯物史观。因此,那些把马克思异化思想混同于黑格尔的异化观;视之为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基础;把它无限扩大使用的做法和理论都是不对的。另一种意见则认  相似文献   

10.
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历史探索及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我国学术界对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观点有 :五种社会形态论、三种社会形态论、六种社会形态论、四种社会形态论和多种社会形态论。这些学术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但又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因此 ,立足于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可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五种社会制度的相继更替、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先后出现。如此理解马克思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 ,从逻辑上和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并有其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学术讨论会。有六十多位专家与史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还有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和西德的专家。会议收到论译文三十五篇、译丛一集。代表们主要就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大迁徙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批判了第二国际理论家鲍威尔关于“民族是命运的共同体”的唯心主义论断,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定义。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既是民族这个人们共同体的特征,也是民族与民族间区别的标志,是普遍适用的。有人同意斯大林关于民族定义的四要素普遍适用,但认为民族形成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某种哲学的体系中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对文艺问题进行某种哲学的讨论,这并不是到马克思才有的。这样一种具有哲学高度的美学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就早已出现了,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马克思美学思想同这些美学思想的区别,不在于有无哲学高度,而主要在于各自哲学基础的不同。那么,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讨论中主要提出了两种意见:一是蔡仪同志提出的认识论(反映论)说;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五形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并非仅仅是所有制社会形态理论§1、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2、近年来,哲学界开展的“三形态”与“五形态”关系问题的争论,反映了大家对马克思的交换社会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国内外学术界在考察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时,发现马克思对于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提法,由此学术界在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主要的是“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之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对此莫衷一是,未有定论。笔者在这里要做的工作是,根据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全面地考察他在不同时期对于社会形态演进问题的有关表述,认真梳理这些表述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而努力达到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演…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向互动、融合创新而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源起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得以探寻,其演进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社会形态结构理论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前深入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的原创性贡献,既有助于在新的时空背景下推进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又有助于分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相关的思想精华,夯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基础,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资本雇佣劳动的逻辑问题--与张维迎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斌 《东南学术》2003,(1):61-68
资本雇佣劳动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中的社会形态,但资本家及其学者却妄图证明,它是一种永恒的社会形态.本来这些观点早就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偏偏有人企图用所谓的现代数学手段来重新"证明",资本雇佣劳动对社会来说是合意的.但这些"证明"同样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近年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在晚年放弃了“亚细亚”这一概念的说法,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流行。这派意见认为,“亚细亚”概念是马克思的早期用语,是当时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的一种称呼。这一概念“只是马克思在他几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8.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19.
我对马克思哲学中“体系”与“方法”问题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出现了“体系”与“方法”的争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究竟是一种体系,还是一种指导研究和行动的方法?有人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创立一种哲学体系,它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指导研究和实践的哲学方法,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哲学,主要的就是要去掌握这种方法,去指导我们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也有人认为,任何哲学不能没有自觉的理论系统,不能没有体系,方法贯穿于体系之中,通过体系表现出来,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就要掌握马克思哲学的自觉的理论系统,掌握了马克思哲学的体系,也就…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马克思没有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界定为社会主义目前,在探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同一社会形态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这一科学命题中,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不仅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而且将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德国工人运动受到拉萨尔理论的深刻影响。拉萨尔去世后,他的信徒们便竭力宣扬拉萨尔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欧洲的工人阶级描绘出一幅虚伪的美好未来,在促成德国工人党爱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