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空间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的新阶段,这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生态、环境和人口等问题开辟新的途径。根据空间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大力发展现代空间技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空间活动日益频繁,亚太地区空间法的研究和建设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各国希望通过区域合作推动本国空间法的发展能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在这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势,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应建立专门的空间法中心,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大力推进亚太地区空间法的研究、实践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从而为空间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的"自我"展示与技术手段之间密不可分,也与"自我"的文化构建过程紧密关系。在讨论赛博空间技术与"自我"展示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赛博空间的技术特点、自我在赛博空间中的延伸———视觉化逻辑、赛博空间给"自我"展示带来的新图景,以及赛博空间技术对网络"自我"展示这一文化现象的影响;提出了技术给"自我"展示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但同时也让"自我"脱离具体社会场景,由于不受社会约束,容易造成误认和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亚太空间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中心,根据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教育区域中心课程纲要的要求,借鉴国际空间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办学思路,结合中国的教育体制,对"空间技术应用"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其培养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个月模块化管理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为弹性学制的论文研究.该培养模式符合留学生教学特点,注重实践,重视中国卫星应用技术的推广,得到了留学生及其派出机构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5.
在空间立法方面,中国空间立法严重滞后于空间技术的发展。中国空间活动仍然处于以空间政策为主导、空间行政法规为补充、综合性空间法缺失的行政管理阶段。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空间立法和中国参与的双边或多边空间条约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空间立法和空间政策的完善,环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空间立法和空间活动也为中国空间立法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同时,中国的空间政策和空间活动对于环太平洋地区国家的空间活动和空间立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空间技术作为综合性高新技术,是人类探索开发宇宙空间的有效手段,是带动综合国力的火车头。空间技术几十年来的发展应用已经且将继续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国防、科学技术及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因是人类首次涉足的全新疆域,所以在其开拓性进展中呈现出一系列独特处,展现出运载工具重复使用化、航天活动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注重军民两用航天技术的开发及军民商综合发展等新趋势。分析研究其发展特点和趋势,有助于我国航天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加深人们对空间探索开发意义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来看,城市是空间生产最具有显示度的领域。城市发展的历史动因与历史进程和人的发展需要与发展状态密切关联,由此也昭示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意义。在空间技术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当代城市建构不仅与古典社会中的城市建构相比呈现出根本性的不同,而且较之于现代社会中典型的城市建构方式也存在重大差异,显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和趋势对于反思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环境治理成本效益空间异置问题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分析了陕北地区环境治理空间异置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其具体表现,提出应加快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最后,运用以上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这一公共政策在成长效益空间异置与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省杭州市西城广场、白堤、西湖文化广场、吴山广场和钱江新城市民中心这6个居民日常户外活动较集中的绿地为数据采集地点,调查了城市居民在绿色空间的游憩活动倾向,分析了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想要亲近绿色空间游憩的强烈程度)与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在绿色空间活动对居民身心健康的效益与总体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研究发现大多数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介于中等与比较高的水平;不同年龄和教育程度的群体对城市绿色空间的需求程度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绿色空间的游憩活动有助于增强活力、舒缓心情与缓解疲劳,并能相应提高所感知的生活质量。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应建造更多可达性强、环境品质高、具有功能分区的城市绿色空间,促使居民更多更好地开展户外游憩活动,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公共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0.
依据资源错配理论和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及其效益损失测度模型,并对中国1996-2015年土地资源错配程度及其效益损失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996-2015年中国农用地修正错配率由24.02%下降到4.64%,建设用地错配率由198.08%降至13.18%;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益损失先降低后上升,2015年达23 982.84亿元,年均损失率为1.98%;中国土地资源空间错配效益损失率由14.33%下降为11.62%,但效益损失由4 652.30亿元增加到35 441.05亿元;在部门错配类型上,西部表现为农地非农化损失,东部和中部先后由农地非农化损失转变为农地农用损失,拐点为2001年、2013年,在空间错配类型上,东部表现为短缺错配、中西部为过度错配。由此得出:中国土地资源短缺错配和过度错配并存,中西部土地错配程度较高,但效益损失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和效益损失程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部门和空间收益差存在,错配效益损失值仍在增加;调整土地资源部门和空间配置量、缩小部门和地区土地边际产出效益差异是纠正土地资源错配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它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外层空间军备控制的国际努力面临着外空军事利用与反对空间武器化、空间技术安全功效与反对外空军备竞赛的两难困境。摆脱这种两难困境要求准确把握外层空间军备控制权力建构的实质,综合利用各种权力类型的交互作用,来推进外层空间军备控制。发挥外层空间军备控制中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和生产性权力等多样权力的社会建构作用,有助于推进外层空间军备控制条约的达成,从而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方面取得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大规模投资建设高速铁路,“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基本形成。文章分析高铁开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并采用2003-2015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DID模型和空间渐进DID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且该作用是通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集聚程度等机制产生的。高铁开通不仅会降低该城市的碳排放,还通过空间技术外溢降低邻近城市的碳排放。高铁开通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与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规模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房地产市场的空间效应,构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值影响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并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利用MapInfo9.5和GeoDa0.95i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离地铁站点越远,住宅楼盘的价格增值幅度越小,呈阶梯状递减规律。最后就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益内部化融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住宅价值;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人力资本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本文选取5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以科技创新效益、社会效益、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益4项指标将高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量化,采用引力模型构建空间权重矩阵,通过3种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高新区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而人力资本却存在很大差异性;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密度的增长均会促进高新区的发展,但人力资本流动率可能存在一个门槛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将人力资本的流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以避免发生人力资本错配或抑制人力资本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提升高新区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陕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在一定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时间、空间不同,资源开发的效益就会不同,因此,树立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时间空间相统一的观念,对于陕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本世纪中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信息、自动化、激光、生物等众多技术的迅速崛起,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多校区办学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但容易出现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降低的现象,制约了高校的发展。要优化办学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比率;通过吸引投入,积极拓展各类办学资源,并加强主校区建设,从而提高办学资源效益。  相似文献   

19.
会计电算化──微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张建华一、绪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卓越成就之一──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形成强大的冲击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人说,现代科学技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也有人说,电子...  相似文献   

20.
人文社会学科合作研究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中国人文社会学科11194篇论文的作者合作数目的统计数据,对该领域存在的合作研究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国际人文学科和国内自然学科的合作情况进行了对比,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研究的空间还很大,应大力提倡,同时注意兼顾效益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