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关理论基础——兼谈给我国汽车工业的启示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吴江战后,日本在经济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其中日本汽车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汽车年产量从1946年的14921辆,到19...  相似文献   

2.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启示河北大学日本研究所成新轩在经济全球化大浪潮的推动下,经济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大舞台上逐鹿的重头砝码。这就要求作为国家支柱行业的汽车工业必须具有强大的实力。本文以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日本汽车工业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前日本汽车工业异军突起,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 1955年日本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开始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汽车总产量仅有6.89万辆,而当时美国的汽车产量却已高达920万辆。但是时隔25年,即1980年,日本汽车产量迅速达到1104.28万辆,而美国却下降到800.98万辆,首次超过美国,创造了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录。从此以后日本汽车产量连续五年名列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汽车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末日本将进入老龄社会据国外有关报刊报道,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人口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199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往、数的12%,略低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本世纪末,日本老年人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将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5.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日本贷开始进入美国。1981年初,日本生产的汽车、电视机、照像机、电影摄影机等产品占世界第一位;在炼钢工艺、化学产品、建筑材料、造船业方面,它也占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日产”在世界汽车工业中,仅次于吉姆和丰田,居第三位。1910年鲇川义介投资创办户畑铸造株式会社,1933年户畑铸造与日本产业共同投资,成立汽车制造株式会社,翌年改名为日产汽车株式会社。资金从1933年的一千万日元,增加到1980年的七百六十五亿八千万日元。1979年度生产汽车二百五十九万辆,占同行业生产拳的25%。“日产”销往134个国家,它在22个国家设27个工厂,并向国外出口汽车部件,在进口国装配汽  相似文献   

7.
一个美国人和日本的有识之士谈到日本目前的情况和发展前景,不能不发现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美国人首先看到的是在日美贸易方面,日本享有大量顺差,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子工业对美国威胁日益增长.而日本人看到的是:他们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赤字以及日本在经济上依赖进口原料、燃料和农产品的不利地位.日本的出口工业过份集中在生产一般产品方面,不象西欧和美国以生产高精尖产品见长,这使日本的工业在新兴工业国家的激烈竞争中承受很大的压力.我在最近的这次访问中发现,日本人正在形成一种如何克服自己经济弱点的一致见解.预计今后日本的国际经济政策将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一、今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前景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任何产业都一样,必然要经历一个开创、发展、成熟和衰退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以生产、消费和汽车保有量均占世界80%以上的日、美、欧三个地区为中心的世界汽车工业,自从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正在进入以低增长和国际化为特点的结构性转折时期。在国内需求日益饱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世界汽车工业能否摆脱从成熟期进入衰退期的归宿,找到重新发展的出路,这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因此纷纷展开了各种大规模的综合性研究,力求正确分析发展前景,找出各自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美国人对日本教育都深有感触。仅以教育经费为例,同其它发达工业国相比,日本用于公共教育的费用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3%,而加拿大为7.8%,英国为6.2%,甚至连美国也占6%。因此,在日本的中小学校里,平均每个教师所负担的学生人数比任何发达国家都要多。另外,在美国人看来,日本的公共教育体制已经高度左翼化,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日本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教师都属于日本教职员工会,而这  相似文献   

10.
工业合作机制是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早期的工业合作实践大多并不成功,但东盟的品牌互补(Brand-to-Brand Complementation, BBC)计划和东盟工业合作计划(ASEAN Industrial Cooperation,AICO)却在日本跨国公司的参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阐述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偏好和东道国政策之间存在的冲突,并以BBC和AICO这两个东盟工业合作机制为案例,分析了日本跨国汽车企业的偏好对东盟国家的政策变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的直接投资是从50年代未期开始的。1958年1月,日本和巴西合资的米纳斯、杰拉伊斯钢铁厂首先成立。60年代以后,新日铁、日本钢管、神户制钢所、住友金属工业和川崎制铁等都先后在国外开始了当地生产。到1970年3月未,日本对国外钢铁、非金属工业的直接投资共81件,1.29亿美元,分别占对国外制造业直接投资件数的8.1%,金额的18.6%。进入70年代以后,一方面,日本作为钢铁工业大国,继1970年度钢产量突破9,000万吨后,1973年度又达到了创记录的11,913万吨;另一方面,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日本钢铁、非金属工业发展受到了国内需求停滞、出口增长缓慢、工资成本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动向与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200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由连续三年下降转为回升以来,2003年后又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与中国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投资环境全面改善等有很大的关系。这次新发展是以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和电气机器工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还出现了大型投资增加的新动向。这标志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尽管如此,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仍存在着相对落后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叶琳 《日本学刊》2007,(6):149-152
2007年8月20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日本产业学会汽车产业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协办的第一届中日汽车产业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日双方相关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代表等80余人济济一堂,就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中日汽车产业合作等议题共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对日本工业的考察[日]千弘渡边众所周知,日本在战后顺利地渡过了困难时期,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腾飞。究其原因,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日本政府积极推行的以工业为先导的经济政策也起到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15.
据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户数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占产品销售收入62%,占年利税总额85%,占工商税收80%,其在全省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全省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战前日本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转型"失败的教训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徐平明治维新后,日本曾一度实现了现代化的启动,并以"急行军"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可是,正当全世界翘首期待日本将做些什么的时候,①日本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却越走越窄,甚至"逆现代化"而动,走向法西...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调整[英]J.汉姆菲利本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工业改革实现了经济腾飞,这一成功的范例已引起世人的关注。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工业组织和工业生产的新模式颇感兴趣,纷纷引进这类模式,以加大工业改革的力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构造的重点,正逐渐由物质生产转向服务性生产。各生产领域的就业人员构成比例和就业人员职业构成比例的变化,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950年,从事第一类产业(农、牧、渔等。——译者,下同)的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8.5%;从事第二类产业(工业、采矿等)的人员占21.8%;从事第三类产业(主要指商业、服务业等)的人员占29.6%。当时,日本处于半农业国状态。1980年,从事第一类产业的人员比例下降为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日本人的亚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日本人的亚洲观兴一郎日本在寻找它失去的身份随着亚洲经济正以高速度增长以及坚挺的日元迫使日本工业转向在其它亚洲国家建厂,“亚洲”对于日本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然而,日本不准备面对亚洲的新形势,因为日本还没有解决那些使它与其他亚洲国家建立良好关...  相似文献   

20.
尽管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萧条甚至衰退,但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①在科技方面,日本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投入,无论是在经费方面还是在研究者人数方面,在世界上都仅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多于德、法、英三国的总和。其中,研究开发经费对国内生产总值之比(3%)占世界第一位。②日本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制造技术,尤其是在生产资料方面,能制造世界一流的机械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生产资料出口占日本总出口的约70%。③日本实际上已从“世界工厂”变成了向世界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和中间产品的强大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