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炜 《社科纵横》2011,26(1):58-60
法律原则是供法官、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程序中遵守的准则,具有指导和规范民事诉讼的基本功效,决定了整个民事诉讼的基本架构。蒙古国2002年新民事诉讼法典对法律原则的体系和内容做了重大调整,摒弃了"基本原则"的概念,删除了带有苏联影响和强烈职权主义色彩的法律原则,增加了回归大陆法系特点和提升当事人诉讼地位、弱化法院职能的诸项原则。蒙古国民事诉讼法律原则的变革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典总则部分的修改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相似文献   

2.
透过比较研究中日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模式的理论含义做出论述,针对当前我国围绕民事诉讼模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职权探知主义和辩论主义在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中的位置、辩论主义与职权探知主义的区别、中国民事诉讼模式的现状、确定民事诉讼模式的根据等。最后提出结论:中国民事诉讼中有关人身关系的诉讼采用现有的职权探知主义;有关财产的诉讼,采用缓和的辩论主义。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全球重要的社会思潮,其理论错综复杂,社会影响巨大。俄罗斯转型期的民族主义是俄罗斯社会不同阶层情绪、动机、目的及行为的复合体,众多俄罗斯学者提出新理论旨在为民族主义提供全新的发展道路并进行阐释。民族主义者杜金提出的新欧亚主义沿袭古典欧亚主义传统,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阐述俄罗斯民族特质及其应有的个性发展模式,其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新欧亚主义顺应历史潮流,不仅是转型期俄罗斯民族主义代表性理论,而且为面临抉择的俄罗斯指出了可实践的新道路而逐渐被广泛接受,成为当今俄罗斯主流政治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新欧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活跃于俄罗斯的学界及政界。新欧亚主义思想在继承俄罗斯古典欧亚主义思想的同时,结合当下国情和时代特色,从历史、文化、地缘等因素出发,为俄罗斯指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新欧亚主义思想符合俄罗斯人民的心理需要,因此,备受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新欧亚主义倡导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其外交理念无疑会对俄罗斯的外交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改变国际社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彼得大帝时代起 ,在民族自我反省过程中 ,大俄罗斯主义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其核心要素就是 :( 1 )根深蒂固且极力张扬的民族救世主义及其“帝国转移”理论 ;( 2 )基于地缘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地理扩张的帝国思想 ;( 3)国家思想的一元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追求民族一致性的理想 ;( 4 )帝国的俄罗斯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 ,大俄罗斯主义对俄罗斯国家理想、对外政策、发展道路无不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作为一种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 ,大俄罗斯主义特别强调俄罗斯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对抗性 ,结果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和国家政治与社会结构日趋脆弱。在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中 ,国家思想一元化是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同一性的根本所在 ,是大俄罗斯主义的重要特征 ,但也是其致命的弱点。前苏联国家意识形态解体后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一个一元化的国家思想 ,所以当今俄罗斯政坛上 ,意识形态多元化意味着大俄罗斯主义的退潮。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俊人 《求是学刊》2007,34(1):14-23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扭转了欧美哲学界的研究方向,使伦理学问题重新回到哲学研究的中心。但是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也遭遇了自由主义内部,即激进自由主义,以及自由主义外部,即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的批评。文章从中国现实的角度提出了罗尔斯没有考虑的正义制度的实践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7.
举证时限问题是民事诉讼中的前沿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民事诉讼中实行证据随时提出主义 ,这使当事人在法庭上搞突然袭击或者故意不出示证据而拖延诉讼的情况屡见不鲜。举证时限制度的建立 ,为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逾期举证的情况下设定了证据失效的法律后果 ,这有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和诉讼效率的提高。在举证时限问题中 ,当事人新发现的证据的界定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 ,证据交换制度成为建立举证时限制度的配套改革制度。  相似文献   

8.
朝向正义与德性--奥尼尔论正义与德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义与德性是西方伦理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当代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围绕二者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使其成为当代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英国女哲学家奥罗拉·奥尼尔对此问题的观点奥尼尔主要是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针对共同体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重新解释了实践理性、规则、正义、德性等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试图在一种新的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达到正义与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陶希东 《创新》2019,13(1):1-9
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如何有效治理大都市区的政府碎片化问题,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治理思潮,并在政府跨界治理决策和政府体制改革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探讨了传统区域主义思想的内涵,新区域主义的起因、主要特征及其治理实践响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认为尽管新区域主义受到一定的青睐,其发展前途仍有待进一步观察。中国在具体的治理模式选择中,既要充分吸收借鉴西方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精髓,又要注重西方理论的中国化改造,构建多样多层跨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建文 《求是学刊》2016,(5):102-110
俄罗斯法上的被遗忘权具有多层面性,而且相互补充。在实体法上存在民法典上的被遗忘权和信息法上的被遗忘权,在程序法上存在民事诉讼法典意义上的被遗忘权,三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公民被遗忘权的实现。民法典确立了关于被遗忘权的一般规定,信息法和民事诉讼法典确立了在搜索系统领域中保护被遗忘权的具体案型,且确立了被遗忘权之诉的特殊管辖权确定规则,更重要的是确立了被遗忘权的域外效力。  相似文献   

11.
周文华 《唐都学刊》2005,21(5):103-106
法的正义是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统一。在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上,人们传统上倾向于重实体正义、轻程序正义,甚至认为实体正义决定程序正义。实际上,程序正义具有独立于实体正义的价值,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重视,但又不能把程序正义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王春 《创新》2008,2(5)
我国举证期限制度既不能实现程序公正,又会造成实体公正失落,同时也不可能真正提高审判效率。只有以促进案件真实的发现和实现公平诉讼为基本理念去设计举证期限制度,举证期限制度才能实现其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容南 《阅江学刊》2011,3(6):47-52
气候变化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亡和灾难,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伦理回应。回答不了气候正义的问题,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表达了气候正义诉求的气候伦理,为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提供价值的引导。在商谈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将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作为气候伦理原则应用其中,同时就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并将这种原则贯彻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计划中,才有望在国际层面展开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求是学刊》2006,33(4):93-98
文章试图从司法裁判过程的不同阶段,说明在证明案件事实、明确规范事实、得出个案法律结论的活动中,实体正义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得出实现实体正义的科学研究的理论前提;并指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一般关系和强化程序正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With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 efficacy and costs of intrusive child protection interventions and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citizen rights to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 jurisdictions are looking to collaborative alternatives that divert families from the courts and out‐of‐home care.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intervention with parental agreement” (IPA) is one such response. Under IPA, the statutory child protection authority can work collaboratively with families, without a court order, to respond to children assessed as “in need of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use procedural justice theory as a lens to explore how IPA policy is enacted in practice. Procedural justice relates to the quality of treatment a person receives and the fairness of the process than an authority uses during decision‐making (Tyler, 2006 ). It is associated with voluntary cooperation and compliance; key practice concerns when working to address child maltreatment via parental agreement rather than court ordered intervention. We report on a qualitative study that utilize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apture the perceptions of 30 practitioners regarding the factors that shap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enact IPA policy in a procedurally fair manner.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procedurally just enactment of IPA policy in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叶青 《太平洋学报》2011,19(4):27-34
从冤假错案的发生原因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案件的关键证人和决定关键事实定性的鉴定人不能依法出庭作证,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质证"变成了"纸证",使得审判人员无法全面了解案件事实真相,以致做了错误的裁判。在直接言词原则的前提下,本文阐述了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应该得到程序与实体的双重保障。在当前中国诉讼背景下,这种保障都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前中国与俄罗斯具有相类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20世纪80-90年代,两国先后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俄罗斯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着手制定民法典,历经十几年,完成一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民法典>,而中国至今仍未形成民法典.文章着重分析了中俄两国在寻找现代<民法典>的进程中的不同特点,以及俄罗斯的民法法典化进程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汉生  王迪 《社会》2012,32(2):171-198
本文以当代农村的调解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不同的纠纷类型和不同的情境中,纠纷的公平解决是如何达成的,以及背后遵循着怎样的公平原则。本文发现:维持人际关系延续的调解目标,调解人的角色定位、道德背景及其权威性,调解过程中包括上门调解等多种调解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以及符合农村社会人们所普遍认可的公平提案等,是影响纠纷调解协议即公平达成的重要因素;而社会关系维系、公平的关系性以及综合性等,是中国农民公平观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袁爱华  李克艳 《创新》2009,3(7):72-74
律师在场权制度的设置符合我国现行的诉讼价值和理念,对于促进控辩平等,改变现有的侦查模式带来的弊端,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尚未设置这一制度,应以正在修订刑事诉讼法为契机,构建中国的律师在场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