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词创作与绘画一样讲求"设色"。宋词中的设色不仅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装饰,还能够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提升作品的表现力,使之更有利于"神韵"的传达和"风骨"的表现,让作品具有"气韵生动"的生命力。具体而言,宋词中的设色特点主要体现在色彩相和以及绘画中的设色技法在宋词中的运用。对宋词设色特点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宋词的美学认知,而且有利于推动词与其他艺术门类关系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研究内容及应用意义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古籍整理”统称为中文“三古”。含义概括了语言、文学和文献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研究就是对中国古代理论家、批评家和作家如何理解文学进行全面的探讨.这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文史哲,需要进行文学、史学、哲学打通式研究.而这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必须拥有较厚实的国学修养.也即必须对经、史、子领域相当熟悉并具备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国文学思想时能够进行触类旁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真骨傲霜:浅论苏轼的文化性格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的文化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旷达。本文认为 ,实际上他的旷达来自于他的真率。苏轼的性格核心是真率。他的真率是与生俱来的。苏轼一生仕途蹭蹬 ,就是他真率性格的结果。苏轼的真率同样影响了他的文学。后人对苏轼的真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广义的人道主义是泛指一切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自由幸福的思想,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阶级那里,其具体内涵又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爱人”思想,对个人尊严、人格和自由的重视,对个人现世享乐的肯定,源于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因素和道家的个性自由思想,可谓原始的人道主义思想。明代中期以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欲的肯定,体现了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对不幸者的真切关怀和诚心帮助,朴素的平等观念和抱打不平、勇于斗争的精神,则是广大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如教学容量大而课时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普遍不读作品。这种现状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的教师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在课堂上努力提高教学技术含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古代文学的教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9日至11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世纪之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20多位,分别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会议由魏中林教授、李文初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胡军教授、“211工程”项目─—“文艺学与汉语文学”项目负责人、原副校长饶黺子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代表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古代文学研究从上个世纪末至今…  相似文献   

8.
今年7月9日至11日,由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世纪之初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有20多位,分别来自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长沙等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会议由魏中林教授、李文初教授主持,我校副校长胡军教授、“211工程”项目——“文艺学与汉语文学”项目负责人、原副校长饶芃子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代表围绕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讨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奇思”是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效果.创新与自由,是奇思的主要审美特征.古人将奇思的获得方式概括为“触景发奇思”.从奇思的表现机制来看,出人意料的比喻可以展现奇思.奇思主要用于诗文批评,而在小说、戏曲等叙事文体批评中较少使用.“奇思”范畴在古代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存在互文性,但由于表现媒介不同,涵义又略有区别.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古文教学面临多种困境,比如:古代文学所占的课程比重越来越小,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越来越低等。本文主要论述了古代文学的教学现状,并对古代文学教学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宋代诗话选读》从六十余种宋代诗话中精选而出,广泛涉及了诗艺术的本质论、创作论、鉴赏论、体裁论、史论等。该书打破了以时代先后为序的传统编排惯例,本着古为今用、取其精华的原则,自出机杼,熔裁新制,是一部兼具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的综合性论著。注解中对所选六十余部诗话原著做了简要介绍,堪称古典诗歌批评园地的艺术导游,具有工具书的实用性。《选读》不泥古,不俯就名家,用现代意识观照传统文化;许多条目,简评不简,大量考证文字大增其学术色彩,又与其普及性并行不悖。该书发扬文学遗产精华,充实古代文论薄弱环节,对学术界是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学具有不同的传统。西方文学重叙事和写实,中国文学重抒情和写意。抒情传统加强了中国古代文学以情动人的力量和诗情画意之美,体现了文学是作者感情的自由展现的本质;写意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简洁精炼和含蓄隽永、生动传神之美。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写意传统表现了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14.
"始乱终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爱情的常见模式;这与整个封建文化有关,包括男权中心意识、统治思想、女性自身等三个方面原因;描写这一现象,就作者的角度而言,主要基于两种心理状态第一,潜意识中男尊女卑的思想;第二,对这一现象的同情批判态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乱终弃"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辞世1500多年来,对其进行研究者甚多,篇章浩繁,但为评陶者作评,且将众多为同一评陶者作评篇什搜集成专集,尚不多见。随着本书的出版,这一难得的光柱投射到魏正申教授身上,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类学生最基础的主干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和传承传统文化精华的使命。但在当前的教学实践里,该门课程受到了高等教育改革、学生审美取向和价值观游移、师生关系淡漠等因素的冲击而面临困境。须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充实以及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优化,使这门传统而古老的学科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体现设置学科课程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与中国古代文学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一方面,佛教逐渐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学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文学辅助佛教弘传并融汇于中国文化,两者相互作用,初始借文学以宣扬佛教,渐趋达到佛教意识,对正常文学式样的有机渗透,文学不再表面化地宣扬佛教教理,而是在其意境中把人们引向空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审美教育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目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功能的缺位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造成了教学中的“接受”危机。实现审美教育功能,首先必须明确地将审美教育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之上;文学史和作品选教材的编写编选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同时还有赖于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月亮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始心象。这种原始心象的形成,与古中国的文明形态及原始思维密切相关。"月殿嫦娥"和"月出皎兮"原型模式,是月亮原型的两种基本类型,它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月亮原型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学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风俗通义》所处的时代,对于中国小说发展史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通过对《风俗通义》所记录故事的分析,可以发现《风俗通义》不仅仅只是一部简单的民俗学著作,在其故事的内容上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小说"的因素,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早期小说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