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梳理了14世纪至19世纪后半叶但丁政治理念在欧洲的境遇及其与但丁诗人声誉的联系。除“俗语问题”外,但丁在《帝制论》中提出的政教分离的政治理念是他最初遭到反对的最重要原因,虽然在15世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中但丁的理论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17世纪~18世纪人们对但丁的低俗化误读使他的诗人声誉仍然下滑。但丁的声誉随着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呼唤民族解放的欧洲浪漫主义运动而不断走向辉煌,这一转折点就是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  相似文献   

2.
屈原和但丁     
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上,意大利诗人但丁·阿里盖利(Dante Alighieri,1265—1321)是一位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作家,他是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开创者,他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资本主义文学的产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写道:“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  相似文献   

3.
但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一位新旧交替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9世纪著名文化史家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充分肯定了但丁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但丁之卒到今天六百多年了。六百多年来,欧洲文坛经历了无数变迁,其名家之多,象灿烂的群星,其名著之众,如浩淼的烟海。但作为“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作为向中世纪封建文化猛烈开火的第一声、六百年历史长河里的前排人物,却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但丁。他是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恩格斯指出:“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5.
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从中世纪向资本主义时代的过渡。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不仅是意大利最杰出的诗人和学者,而且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大作家之一。他同古代的荷马,英国的莎士比亚和德国的歌德,被誉为划时代的四大作家。  相似文献   

6.
一但丁·阿里盖利(1265—1321年)是十四世纪意大利大诗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的先驱者。关于他的传记资料现存不多,他的后辈卜伽丘曾为他写过传记,但据说可信的材料不多;倒是他自己在名著《神曲》里点点滴滴地提供了一些资料,使我们粗略地知道了他的家世。他的高祖叫卡却基达,是个骑士,参加过十字军远征,娶妻阿里盖利氏。以后但丁的家族就以阿里盖利为姓氏。但丁的老师名叫柏吕奈多·拉丁尼,他曾向这位老师学过拉丁文,并且感谢这位老师的教导。在《神曲·地狱篇》第十五章里,但丁神游时曾见过这位老师,并诚恳地对老师说:“你决不会给人类所遗弃的:因为在我的脑海之中,刻划着你亲爱的、和善的、父母一般的面貌”,“你在世的时候,屡次训导我怎样做一个不朽的人物,因此我很感谢你。我活着的时候,应当宣扬你的功德。”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看到但丁是非常崇拜柏吕奈多·拉丁尼的。除了柏吕奈多·拉丁尼以外,但丁还有一位精神上的导,师这就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他称维吉尔为“众诗人的火把”,并说自己“已经长久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十四至十六世纪意大利几位学者、诗人维吉里奥、彼特拉克和班波在“俗语问题”上对但丁的批评,分析了他们所代表的拉丁文化对意大利俗语文化的拒斥,并从《论俗语》与《飨晏篇》入手,着重评价了但丁选择俗语的高度民族意识与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中世纪末期 ,意大利诗人但丁首创独立意义上的诗学理论 ,确立诗学应有的地位 ,使诗歌艺术作为“思想的自觉伴侣 ,情感的热情女儿” ,伴随《神曲》走进“文艺复兴”时代。  相似文献   

9.
文艺复兴初期,拉丁语作为欧洲通用语的地位在意大利受到动摇,拉丁语和意大利俗语之间的竞争开始出现.但丁积极捍卫意大利俗语,并试图建立标准意大利语.但丁捍卫俗语的过程表明,标准意大利语的确立不仅是意大利俗语取代拉丁语的过程,也是意大利俗语内部贵族语言凌驾于大众语言之上的过程.因此,但丁捍卫的俗语并不俗.但丁的语言思想和辩护策略与皮埃尔,布迪厄的一些思想契合,颇具现代性;但丁对俗语的辩护也成为西欧各国拉丁语和俗语之争的模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神曲》主要阐述了但丁的民族得救理论。但丁针对意大利的严重分裂和意大利人民族意识的虚无,在《神曲》中努力张扬“整体意大利”和“意大利人得救”的概念,把培养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企盼意大利人得救作为他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深蕴于政治、宗教、哲学观,从而构成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11.
从刘勰、钟嵘、萧统这三位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对陶渊明及其诗的态度入手。探讨陶渊明在南北朝时期的诗名。认为陶诗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引起了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只是囿于复杂的社会原因,使其诗名有所遮蔽。  相似文献   

12.
康与之为北宋末年、南渡初期著名词人,才思敏捷,性情滑稽,擅长宫廷应制乐章,词风近于柳永,故世人并称康、柳。然康与之为人却较为复杂,渡江之初以上《中兴十策》而名噪一时,后因投靠秦桧,有秦府狎客之号,且多贪滥腐化、陷害忠良等恶行,以致声名扫地,遗臭千年。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但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他的名誉却糟得很。他长期被人误解,并蒙受恶名。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以及后来所形成的马基亚维利主义,这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仲则是乾隆时期一位极具特色和成就的诗人。在清代特殊的政治思想、文化氛围之中,他的诗却以情感的真挚取胜,具有与当时主流诗歌迥然而异的审美特征,其特立独行的人格与崇尚真挚情感抒发的诗格在清中叶诗坛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杜优劣论争反映了中唐韩愈与元、白两大诗派在诗学观念上的差异和竞争。韩愈对李杜优劣说的批判也包含了对讽谕诗创作的不以为然。但尽管如此,他们的诗学思想在同时代仍最为接近。在贞元、元和诗坛上,他们是前后相继的接力者,分别代表了这一时期诗学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与谢灵运均是在自己仕途不畅的情况下将情感转向山水田园。但是他们对政治的不同态度、对自身价值的不同认知使二人在写景诗的创作上显示出较大差异:诗人"徘徊"心态在写景诗中有着不同体现,贫士文人与富贵文人不同的身世背景使诗歌主题创作存在差异,在写景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上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周邦彦词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较新的视角结合《清真事迹新证》一文及周邦彦可确考的 1 85首词作 ,对周邦彦生平、行谊、仕履略作考订 ;并据此推论出周邦彦之所以不为州里推重 ,不排斥他“疏隽少检”的生活作派中有为当时清流所訾议的道德缺陷方面的因素 ;由此得出了其词作中的抒情主人公与现实中的词人有人格分裂倾向的结论。但是这并不妨碍周词因艺术表现技巧深合时代文化精神而在词史上具有不祧之正宗地位  相似文献   

18.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人许浑与杜牧、温庭筠、李商隐并称为“晚唐铮铮者”。其律诗以文辞工丽、属对精切、格律整密著称于世,标志唐代律诗发展到了纯熟阶段。管窥许浑诗法艺术,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布局定法、整密严谨;二、结句求变、辞工句对;三、声律工巧、首句入韵;四、巧用“一”字,字响气厚。  相似文献   

20.
苏轼“诗主理”具有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审美品格。苏轼异乎常人的政治、学术使命感,以道自任的人格理想和人文精神,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上的主理意识也就分外鲜明,也形成了鲜明的“诗主理”的诗学理论:“有为而作”说、“言必中当世之过”说、“以奇趣为宗”说。而他在诗学理论规范下的创作自觉,使其“主理诗”的特征也愈发显著,这就形成了其“主理诗”区别于一般政治诗的理性美质,即写实品格、批判精神、议论英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