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西方国家依仗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以世界经济恐慌为契机,采取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等手段。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处于弱势地位的华商企业及其产品难以抵挡外资企业与物美价廉。洋货”的冲击,于是大批工厂、商店、公司相继破产歇业,失业者充斥于大街小巷。加之西方国家掀起了排华运动,失业华侨纷纷回国,国内失业形势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2.
王少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05-306,321
大学生失业问题一直贯穿于南京国民政府的整个时期,其原因是由多方面造成的,国民政府为了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里对国民政府的救助政策分为三个时期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同时对我们今天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职业介绍与失业安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执政期间,处于多重困境的中国,失业形势日益恶化。职业介绍所作为经常性的救济机构愈来愈受到重视。它先后由工会、劳工部、社会部与行政院等专门机构负责。南京国民政府还颁布了《职业介绍所暂行办法》、《职业介绍法》等一系列的政策与法规,对之进行规范。至此,职业介绍在所属机构、立法等制度层面趋于完善。为摆脱失业困扰,全国各地创办各种公营与私营职业介绍所。这些机构在政府与民间力量的交互作用下,调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帮助失业群体顺利地再就业,缓解了失业压力,进而保持了社会稳定。这一时期的职业介绍也并非尽善尽关,而是利弊兼具。 相似文献
4.
武艳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51-15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战争频繁、土匪横行、政局动荡,灾多难广。频繁的战争耗费了大量资金,限制了救灾财力,破坏了森林、水利等防灾设施,阻断交通,延误救灾时机,造成农村生产力严重破坏,抗御灾害能力降低;土匪横行加剧了农村金融枯竭,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导致正常救灾工作延耽;动荡的政局造成正常救灾事务无人负责,官员患得患失,不安其位,疏于开展基本水利、植树等建设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6.
谭玉秀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119-123,12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各国已被失业危机所困扰,内忧外患逼迫下的中国,失业形势尤为严重.从失业数量来看,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失业已遍及全国各行各业,以1931年为分界点,失业人数呈现前慢后快的增长态势.就失业分布而言,失业人员多集中于沿海沿江等口岸城市,尤以传统工业失业最为突出.除了工业失业较为严峻之外,教师、文书、编辑与普通职员等的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陈金龙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3):79-87
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之间,既有合作与协调,也有冲突和对抗,冲突与调适是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互动关系演进的基本轨迹.本文主要分析了南京国民政府与佛教界关系协调的基础与冲突产生的原因,以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教关系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政治派系是国民党政治的一大特色.伴随着各派系对权力的渴望和权力分配的无序,必然导致南京国民政府派系之间的激烈争夺,使国民党永远陷在派系纷争的沼泽中而不能自拔,由此造成了国民党政权极大的"内耗"."内耗"又使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刘军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7(4):27-29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县级教育行政经历了“裁局改科”和恢复教育局的曲折历程,区乡教育行政组织继续建立并不断刷新,县乡基层教育行政体系逐渐完善。以湖北省为例,可知其演变历程及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失业调查及保障问题的思考——以丹东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宫春子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
失业是造成贫困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对丹东市第三次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失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应从调查组织、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周期、调查方式方法、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起。解决因失业造成贫困的问题:一是要科学制定低保标准的方法;二是要建立合理的调整机制;三是要有促进积极就业的脱贫方法;四是要研究民政、社保、医疗、教育、劳动各部门联动与沟通方式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王静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9-26
作为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初期的一个管理机构,建设委员会十分重视电业的规划与建设。20世纪30年代建设委员会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了电业规划及建设,包括水力发电厂的规划、长江中下游地区电网的筹划、电业"四化"建设的倡导及实践,这类电业规划和实践的成效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经济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董芙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8-14
烟毒之祸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为了治理烟毒,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至1940年在全国发起了“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江苏省对此积极响应。该运动颁布了一系列禁烟、禁毒法规,以《江苏省限期禁烟办法大纲》为基本施政纲领;设立“禁烟委员会”为领导机构,成立戒烟院所实施传戒;从禁种、禁运、禁售和禁吸四个方面开展运动。该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烟毒泛滥,但也因一些问题导致效果有限,烟毒禁政有待于社会性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水灾发生后政府募集了大量赈灾资金,为此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规范资金收支程序、对办赈人员提出严格要求、出台办赈人员责任追究条例等;并设立了监察机构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监督机制.政府的严格管理对防止资金流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广大灾民得到了一定的救助,但一些官员大肆贪污,致使社会保障资金严重流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民国是一个非法制化的社会,人治现象普遍,特权阶层可套取社会保障资金而不受任何制裁;同时赈灾体制不健全,赈灾资金管理不当,监督机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报道为例,从自然灾害的产生过程出发,认为自然灾害报道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及时做好预警报道;其次,重点做好救灾抗灾报道;再次,适时做好反思报道.这是灾害报道的三个基本要求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1929年10月29日《公务员任用条例》的公布,标志着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正式发端,是我国文官选任制度从传统封建科举制向现代转型的重大变革。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该条例都初步具备了现代人事管理制度色彩,并且较早在公务员选拔过程中进行面试这一环节的尝试。但是,笔试过于繁琐、面试占总成绩比例过低等因素使得面试程序在此期间流于形式。抗战前,国民政府共举办五届公务员高等考试,其中以前两届为最盛,因而本文以前两届高等考试为例对于国民政府初期公务员面试程序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余为恒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40-44
湖北省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众多,就业形势严峻,且就业弹性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该省近十年的反失业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失业存量依然巨大,有必要通过如创业促就业的方式来加以缓解。文章在分析了湖北省就业形势后,从就业政策及创业促就业效益入手,提出创业是解决就业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战争小说主要通过三种模式揭示战争中人性的象征意蕴,即:氛围象征、寓言象征与类比性象征。在氛围象征中,作家们常以特定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契合人物的心理感应,象征人物命运,或以自然环境的变化烘托人物精神,表现时代风貌,营造象征氛围,使其与作品的总意蕴相勾连,成为作家表现战争中人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寓言象征中,作家们常以一个假托的或者看似怪诞的外部故事直指哲理内涵,并使这一哲理内涵构成作品的主旨且具有象征意蕴;在类比性象征中,作家们常以象征体与象征意义之间具有类比性的联想关系,隐喻或象征某种精神意蕴。抒情风貌是伴随着小说诗化而同时出现的艺术特征,作者通过诗意的抒发传达出人的心灵美、道德美、理想美与情感美,在淡雅的诗情画意中流溢出美的情愫、美的意境,呈现出一种虽单纯却充满着诗情美的抒情风貌,为战争诗化小说营建了别样的风情。 相似文献
18.
李忠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4):119-12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卫生防疫行政体系渐趋粗成,彰显了政府成为公共卫生主导性行为主体的现代面相,然而其时地方卫生防疫事务的开展仍有赖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和内外推动,又使得地方卫生防疫机制带有鲜明的传统特色。这种传统不仅是其时中国卫生行政粗陋建构的映照,更是绅商等社会人士和组织热心公益、践行家国情怀这一中华优秀传统的彰显。因此,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地方卫生防疫机制,也是西方倡导的现代公共卫生“遭遇”中国传统后形成的一种在地化表现。 相似文献
19.
张颖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78-81,90
清代前期,湖南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类型多样,空间分布广。多发的自然灾害使湖南粮食生产受到重创,农业区域人口大量流失,阻碍了当时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20.
鞠忠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战争动员措施推动了根据地农村女性角色的转变,而根据地农村女性角色的转变又有力地支援了战争,推动了战争的胜利.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动员措施与根据地农村女性角色转变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