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克思主义同人性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然而,在人、人性、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有人用“人的本性——人性的异化——人性的复归”的公式来概括人性及其历史的发展。我认为这个公式是人性论的唯心主义的公式,是对人性及其历史发展的曲解。本文只就人性的发展问题讲几点看法。一、人的规定性我认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是一个东西,都是讲人之所以为人的规定性,即人性。人们都承认人有人的规定性,它是人与动物区别的界限。至于说这种规定性是什么?答案就多了,有人回答是思想,有人回答是理性,有人回答是宗教信仰。这些都是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陆游词往往被人们以一句话加以概括,曰:内容是爱国的,风格是豪放的。这种概括若从陆游词的本质精神及对后人的主要影响看,似也无可非议,但从陆游词的整体风貌看,却又显得片面与草率。陆游《放翁词》现存两卷约一百四十余首,以内容分,大致可分三类:爱国词,恋情词,隐逸词。其中爱国词最少,不到二十首;恋情词较多,约五十余首;隐逸词最多,近七十首,约占总数一半。这就是说,陆游词中比重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他的隐逸词。而偏偏是这部分隐逸词,历来为论者“视而不见”,或偶尔论及,也大都是片言只语,不得要领。 陆游隐逸词从总体上看,大都产生于罢官闲居,情绪低落之时,是“隐”的产物,因此具有总体倾向的一致性。但如果深入一层,细细区分,则又可分成四类:写归隐生活中闲情逸致的“闲适词”;写山水渔隐生活的“渔隐词”;写修道炼丹的“游仙词”;写疏旷颓唐的“放达词”。兹分述如下: 闲适词 这类词大都是词人赋闲乡居时所作,描写其平和的心境和冲淡的襟怀,表现词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人生态度,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乌夜啼》五首是这类词  相似文献   

3.
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兽性”与“人性”共同构成的。从共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具体的统一 ;从历时性上看 ,人的本质是“兽性”与“人性”历史的统一。人的本质的演进过程也就是“兽性”不断摆脱、“人性”不断生成 ,实现以人性为主的人的双重属性辩证否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说唱词话”和《金瓶梅词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话”是元明说唱文学重要形式之一。1967年上海嘉定县宣姓墓出土了一批明代成化年间竹纸刻印的书籍,内除一本南戏《白兔记》外,其余都是“说唱词话”,共十六种。近年来有人据此推断《金瓶梅词话》的成书问题,造成了混乱。曾有人提出,词话之“词”,“可有三种解释:一词调之词;二偈赞之词;三骈丽之词。”更有人认为,词话就是“有词有话,即有说有唱。词泛指诗、词、曲等韵文而言”。实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对人性的认知经历了性无善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几个阶段。但从仁礼并重的体系架构看,先秦儒家没有绝对的性善论者和性恶论者,孟子和荀子只是对人的自然属性扫社会属性的强调有不同的侧重而已。先秦儒家力图用“仁”来引导和培育人性中的善端和良知,使人们学会“爱人”、“敬人”;用“礼”来规范和约束人性中的恶念和贪欲,使人们拥有理性和智慧。仁礼并重的学说体系是先秦儒家对人性善恶的合理应对,家国同构、稳健实用、积极入世的治世之道是先秦儒家对人性规律的合理运用,它们共同构成儒学独尊千年的人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一词,最初是从英文“Civil Servant”(单指)或“Civil Service”(群体总称)翻译过来的.英文原意是“文职服务员”、“文职仆人”,有人直译为“女王的仆人”,有人意译为“文官”或“文官制度”.但是,在法文中是写作“Fonctionndire”,确译为“公务员”;美国则称为“政府雇员”(governmental employer);日本在战前称“文官”,战后改称“公务员”;德国称为“联邦公务员”或“联邦官员”.  相似文献   

7.
通常,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固定的词类,如“delt”(国家)、“adm”(人)、“moktp”(学校)、“jngqi”(战士)、“kitap”(书)等词都属于名词;“kermk”(看)、“okumaK”(读)、“kulmk”(笑)、“tuzmk”(制订)、“barmak”(去)等词都属于动词;“qiraylik”(漂亮)、“yahxi”(好)、“naqar”(差)、“yaman”(坏)、“kizil”(红)等词都属于形容词。但有些词虽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自私、残忍等人性本相角度再看“曹七巧”的人性裂变 ,纠正其“人性异化”的变态之说。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主要表现为“经济人”假设以及对该假设的批判和修正上。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可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以及“学习人”六种模式。二者的根本不同 ,主要表现为经济学中对人性假设的分歧较小 ,基本遵循“经济人”范式 ;而管理学中对人性假设的分歧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两门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所以更关注人“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研究组织目标的实现问题 ,所以更关注人依赖于环境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非常感谢大家!感谢主办者,感谢发言者。借这个机会,谈几点我参加这个会的感想。什么是真相?怎么叙述真相?今天上午有个同学问我,让我找一两个简单的词概括一下我的自传。我是最不赞成用一两个词概括一个复杂的东西,一定要概括那就是“真相”。  相似文献   

11.
北宋词坛名家辈出、姹紫艳红,其中淮海词清丽婉美,备受论者青睐。有人认为辞情兼美者唯数少游;有人认为词当以少游为宗。究其根缘,当因淮海契合北宋词之“本色”。所谓“本色”,当指文体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关于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存在诸多方法论误区,需要分析辨明并厘清其中不当之议。有人缺乏比较双方的深入研究,打着历史比较方法的旗号进行机械类比,描绘出毛泽东的所谓“新形象”;有人诉诸抽象人性分析,通过历史比较方法,试图挖掘出毛泽东的“另一面”;有人简单套用历史比较方法,推崇和照搬西方史学理论,对毛泽东进行不具可比性的历史比较研究。只有站在国家立场和民族立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比较方法,才能客观科学地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  相似文献   

13.
惠林 《社区》2011,(17):54-56
现在社会上对一些所谓“大学者”多用“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词来褒奖。“博古通今”一词感到还过得去,“学贯中西”一词怎么听、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前段时间看《马一浮思想新探》时,又看到了“学贯中西”一词,就随手在书的留白处写下了下面一句语无伦次的话:即使西学很优越。最精华处也不容易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于是”在古籍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用法也较为复杂。从“于是”在句中结构位置来看,有用在句首的,有用在句中的,有用在句尾的。用在句首、句中、句尾,在不同的情况下,又有不同的词义。语言学界对于古汉语“于是”的词性和作用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文言“于是”略等于现代的连词“于是”,表示两个动作行为的承接关系;有人认为“于是”不是一个词,是介词“于”和指示代词“是”组成的介词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古希腊,伴随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城市团体“poliso”,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曰城邦国家。古罗马奴隶制的国家也叫城邦国家。一用“Civitas”表示,和希腊“Polis”相当;一用“respublica”表示.“国家”一词由法文“etat”,德文“staat”,英文“state”而来,而英文、法文、德文的“state”、“etat”、  相似文献   

16.
透析布什主义——兼评布什执政一年来的外交与安全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上任一年来 ,通过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一系列调整 ,已经较清晰地显示出了迥异于“克林顿主义”的“布什主义”。“布什主义”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 :维持军事超强地位 ,追求国家的“绝对安全” ;主导全球化进程 ,实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 ;推进美国价值观念 ,以“扩大自由”促进国家利益 ;调整战略优先次序 ,重视地区大国的潜在挑战。而贯穿“布什主义”始终的 ,则是“美国利益第一”和“以实力求和平”两条现实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的思想文化史看,影响美国基督教历程的主要有三大思潮:清教主义、启蒙运动和实用主义。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美国基督教的特征,最恰当的莫过于"世俗化"。美国的犹太—基督教传统呈现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的三分状况,但是从本质上看,美国文明的基础仍是新教传统。总体来说,美国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水平呈上升趋势,如新基督教右翼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崛起。其长期目标是力图纠正或修补现代化造成的精神价值观的错位或损失,近期目标则是更深入地参与美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通过政党的政治活动推行新右翼的政治理想,用它的价值观去影响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语搭配(Collocation)主要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习惯上的搭配用法。如:“看电视节目”是用“watch TV programme”而不用“see TVprogramme”;“回答问题”用“answer a question”,不用“answer a problem”。词语搭配与语法结构有密切联系(Chomsky,1957),动词常与副词搭配,名词常与形容词搭配,介词常与名词搭  相似文献   

19.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山东问题看美日矛盾姚波在中国外交史研究中,对美国在本世纪初期山东问题上的态度,说法大相径庭。有人认为美国当时“颇有意主持公道”,有人则认为“美国自始至终以牺牲中国主权为手段与日本进行卑鄙的交易”,在巴黎和会上尤其明显 ̄①。本文同意...  相似文献   

20.
人性预设问题始终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法治、宪政的生成看,对人性的预设分析也是其产生的基础。分析比较中西“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人性预设的差异及其对各自制度安排的影响,并在比较中寻找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思想的有益结合,将有助于我国的完政制度安排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