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夕至 2 0年代初 ,列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学说 ,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极力主张将“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作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7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 ,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不仅对各种私营经济形式提出了新判断标准 ,而且在其适用范围 ,规划及应处地位的认识上 ,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 ,十月革命前、1918年春、192 1年春及 192 1年 10月以后 ,列宁论述的国家资本主义 ,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在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这一变化过程 ,揭示了列宁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过程 ,同时也是列宁社会主义观“根本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欧洲革命以及1871年巴黎公社经验总结中,共同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晚年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对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发表了自己的新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晚年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新认识对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国际性的认识起到了奠基作用,是马克思和列宁思想的连接点,从思想渊源上来说,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历史的马克思主义式的考察与分析,早期的列宁阐述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的思想,即: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是一种历史进步,它极其有力地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前进.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思想,对于深化认识列宁资本主义发展观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家资本主义理论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天,重新学习列宁的这一理论,对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如怎样看待我国当前存在的“私人经济”问题。仍有很大启发。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看法。列宁最早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在十月革命前的一九一七年九月提出的。他在《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指出;“真正革命民主国家下面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必然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一个或一些步骤!”到了一九一八年,列宁把上述思想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较为详细地论证了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国家资本主义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对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过程,而列宁思想的转变又是与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形势和当时的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前夕至20年代初,列宁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主张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作为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列宁首次提出并进行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尝试。"租让制"、"合作制"、"租赁制"、"代购供销制"等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大战期间,交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经济调节即国家垄断调节。列宁对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很重视,并全面分析了战时国家垄断调节产生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列宁提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包括对国家垄断调节的一系列论断,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军事社会主义”一类谬论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的重要论断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大战期间,交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均实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经济调节即国家垄断调节。列宁对这一新的社会经济现象很重视,并全面分析了战时国家垄断调节产生的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列宁提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包括对国家垄断调节的一系列论断,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军事社会主义”一类谬论的锐利思想武器。列宁的重要论断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仍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以后,要不要向资本主义学习,以及如何利用大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技术上和文化上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十月革命后摆在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党面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国家在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利用资本主义,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向国内外资本家“学习”,利用资产阶级专家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迅速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策略思想。认真学习和探讨列宁的这一思想,对我们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是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苏俄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政策的实施,使经济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进一步具体化和深刻化,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近年来许多人谈论趋同论的热情很高,但现代资本主义仍具有有限的多样性。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有两个研究流派一直在强调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强调制度差异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果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类型”理论主张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运作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跨国福利研究则发现了不同的福利政体,它们在制度设计上有着重要差异。了解和研究这两个流派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制度变迁,俄罗斯走上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在跌宕起伏的转轨过程中,一支特殊的力量——利益集团始终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利益集团的视角,运用制度主义的理论工具,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以期深化对俄罗斯经济转轨运行机制及其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的不断加深,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剧烈变化。地处内陆的山西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以集市为主体的传统商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山西各地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以清末至民初这一时期内山西商品市场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变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以便更好地解读山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其理论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范畴或概念 ,但在其社会再生产理论中 ,不仅涵盖了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相平衡的均衡理论 ,并且包含了西方经济学中社会总供求均衡理论所不能比拟的深刻内涵和广泛内容。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总产品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原理 ,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再生产而言的 ,但舍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仍然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温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有关理论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制度由早期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演变为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竞争,分配领域也由人们之间经济福利水平的两极分化演变为经济福利水平的均等化。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既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影响,也是经济效率的需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正确认识这种变化趋势对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经济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学界视他为“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韦伯有众多涉及各个学术领域的著作,其中宗教社会学是韦伯社会学的核心部分之一。研究宗教伦理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是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中影响最为著名,也最为透彻的。本文就韦伯新教伦理形成脉络,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9.
熊彼特围绕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兴衰过程这一主题,力图以创新和企业家理论为核心,以独特的阶级理论、财政社会学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为辅,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应该被视作社会思想家。他根据创新、企业家和信贷等因素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的变化,将资本主义划分为早期资本主义、重商资本主义、全面资本主义和托拉斯资本主义四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并断言资本主义未来必然会自我衰亡且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引导熊彼特做出这些独特分析的是他关于社会变迁的如下“构想”:社会变迁的演变特征,社会在发展中孕育自身毁灭的种子,以及社会诸领域的非同步演变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期,而资本主义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但是日本学者伊藤诚仍坚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他指出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三重幻想的破灭,并着重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以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希望彻底破灭。最后,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前的希望所在。他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资本主义新变化,重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的信心意义深远。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其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