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多次强调和重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振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一再指出要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统一全党认识。最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又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这项重大战略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富有深刻洞察力的英明论断。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过程之中,科学技术不仅是一般的直接生产力,而且越来越成为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力量。说到底,经济竞争也就是科技水平的竞争;经济的发展靠的是科技进步和全民族文化素质包括科技素质的提高。要增强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要牢牢抓住科技进步和全民科技文化素质这根红线不放。把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落到实处,其关键的问题是“人”,即不断地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充分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断,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而且切中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世界上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经济建设的注意力放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证明“第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 ,是对西方经济学假定科学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否定 ,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 ,通过“第一生产力”范畴的展开 ,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在先、开路、定向地位和作用 ,为确立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发展应以科学技术为重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 ,通过邓小平的 5个推论 ,展示“第一生产力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中国表述就是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提升了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赋予高等教育更及卫要的社会功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学校必须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知识经济即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这是相对于以物质投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规模消耗或使用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其特点是机械化、自动化。知识经济则是把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把人创造的知识和运…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根据科学技术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变化和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可估量的伟大作用,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的思想。理论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已进行了许多探索,概括起来有三点:其一,自从以电力使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基础理论研究迅速走上实际运用和发明之前,应用科学原理的新发明为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而且理论研究—旦突破,必将带来生产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从而促使生产力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这说明,在现代工业社会,要发展生产力,就得把科学技术放在第一位。其二,科…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结合。”“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并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这些科学论断,不但阐明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科学技术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而且一再强调科学技术成果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保证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为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机遇挑战和发展都已摆到了我们面前,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高速发展,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这一战略性的方针,不但要抓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而且更重要的还要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为生产和经济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能真正发挥出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中央关于“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战略方针正是邓小平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杜红波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革命家和战略家的敏锐眼光,透彻地分析了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上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本身的一个构成因素,而且是第一位的因素? 在一些学术论文中往往把科学技术说成是生产力的一个构成因素,而且是起主导、决定作用的因素。有人说:“从现代生产力系统内涵看,科技是主导因素。生产力系统,既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实物形态,还包括科技、教育、管理、信息等知识形态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时代背景,强调准确地理解这一思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作者指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从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及其相结合上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并认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诸要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明显超前性与高科技成为经济腾飞的根本推动力,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本含义;学习与研究邓小平这一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与探讨:教育改革思路的调整毛晋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的两次谈话中英明地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还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所做出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根据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多年实践及对社会发展的科学分析,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大科学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一再说:“科学的力量也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另一种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命题,对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显然强调得还不够。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这个根本原理,始终坚持把生产力放在首位,不仅在实践上高度重视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并把知识分子看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狠抓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而且还在概括人类几千年的科技史,概括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史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这一命题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利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首要的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所谓“科教兴国”,其基本含义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对此,许多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了论证与阐释,不再赘述。换一个方位,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善与恶都带来了无限…  相似文献   

17.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以来,科技兴农作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基本上已得到共识,党的十四大两大理论贡献之一是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要素中发挥作用,使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生产力,那么在农业中,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有待讨论的现实课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事实证明,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使经济建设走上依靠科学技术的轨道。广西大学作为广西唯一的一所理、工、文综合大学,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化改革,努力发掘人才潜力,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把大多数科技力量有效地组织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为振兴广西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同志总结二次大战以来,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进一步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都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关于生产力的学说,提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的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认为要全面的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来看,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构成现代社会生产力并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不仅作为一种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造就的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及其趋势窥视,展望和预见的标示,而且是一种把知识视为可以市场化的主导性社会资源的新经济形态,规范这种新经济形态的现实基础。不仅要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年 技术工具性的变化中去寻找,更重要的,还应在由此所推进的人的主体性的提升和人类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的变勒中去寻找,要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形态,不应该用某种预设的“偏好”设置种种“障眼法”来误导理论,而应该以尊重有这种新经济形态的“是然”观察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