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茅盾(沈雁冰)同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和语言大师.他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是在故乡桐乡青镇(现合并为乌镇)度过的,从小接触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家庭也从小对他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这些对茅盾同志后来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是颇有影响的.去年暑假,我们怀着对沈老崇敬的心情,冒着酷暑,在杭州、乌镇两地,走访了茅盾同志的一些亲戚、近邻、同学和知情者,查阅了《乌青镇镇志》,初步获得了一些原始材料.现把调查情况整理成《茅盾的家庭及其童年生活》一文,这是我们调查计划的一部分成果,现先行发表,以求正于茅盾同志,并期取得广大研究者的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2.
试论贝原益轩的社会伦理思想李坚贝原益轩是日本德川时代前期的著名思想家。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在日本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晚年著作《慎思录》、《大疑录》,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伦理思想。贝原益轩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从小生活艰苦,曾寄养在劳动群众家里,对下层...  相似文献   

3.
金庸在十八年间用十五部武侠小说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嘉年华",《鹿鼎记》是金庸小说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主人公韦小宝的人物塑造可以说倾注了他的毕生心血,融入了他对"侠"的全新理解。与之前的陈家洛、郭靖、萧峰、袁承志、令狐冲、胡斐、杨过、张无忌等大侠的形象有所不同,韦小宝可谓一个另类,他凭借着一股无赖痞相混迹于江湖与皇宫,如鱼得水。韦小宝独特的处世之道使他从街头地痞到官拜"鹿鼎公",成为金庸笔下最精彩、最特立独行却也最平民化的"侠义之士"。  相似文献   

4.
一、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刘少奇同志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封建家庭。但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和他与劳动人民的交往,使其从幼年时代就成为了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刘少奇同志于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诞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他八岁开始读书,而且爱学习、爱劳动,得到家人和外人的称赞。  相似文献   

5.
周勃传     
南征北战开国功臣周勃(前?年——前169年),沛县(江苏沛县)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家里没有土地,靠编织蚕箔过日子,但仍不能糊口,每逢死了人,他便去当吹鼓手,帮人办丧事,收入几个钱,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活.艰苦的生活和繁忙的劳动,使他锻炼出一副健壮的体魄,能拉开千斤的硬弓,人们都称他为壮士.秦朝末年,统治者加重对人民的剥削,赋税徭役一天天增加,使人民无力负担.刑罚也特别残酷,动不动就把人民杀头或罚为奴隶.人民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公元前209年7月,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农民起义爆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很快发展为全国性的大起义.起义的消息传到沛县,泗水亭长刘邦也起兵响应,周勃便参加了他的队伍,成为一个农民军战士.  相似文献   

6.
他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对他从小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一方面,他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他一生都生活在强暴的父亲的阴影之下,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形成了孤独忧郁的性格。母亲气质抑郁、多愁善感,这又形成了他内向悲观的性格。性格的残缺,使他害怕生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结婚成家,  相似文献   

7.
《牛郎织女》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反映人民对封建压迫的反抗;歌颂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劳动和自由的热爱.这一鲜明的主题,是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的悲欢离合、斗争考验而展示的.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恳的农村青年,是一个典型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热爱劳动,辛勤工作,但是却饱受兄嫂的虐待,得不到一点人的待遇.牛郎的这种生活命运是旧社会农村中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普遍遭遇;他热爱老牛,百般照顾,吃睡都和老牛在一起,这又反映劳动人民对牲畜的深厚感情.而这种感情又是同人民对劳动的热爱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1791年秋天,他出生在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父亲体弱多病,铁铺不得已转让他人而当帮工,从小他就在别人的吆喝声中长大。为了补贴生活,读几年小学就辍学,尚不到12岁他就做报童,次年在一家书店学习。  相似文献   

9.
陆建华 《今日南国》2009,(22):36-36
这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林煌,一个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的人。他从小好强,勇敢,充满了梦想。一点也不像他父母的性格,从8岁开始独立生活,体验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时间过得飞快,他长大成人,充满了勇气,为了实现梦想,当过兵,创过业、打过工,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而他却越挫越勇。  相似文献   

10.
一艾伯特·马尔兹(Albert Maltz 1908——)是当代美国的进步作家和戏剧家。也是争取和平、反对法西斯的一名战士。他出身穷苦的工人家庭,从小对劳动人民怀着深厚的同情。大学期间他刻苦攻读哲学,在热爱马列主义的哲学老师影响下,开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又去耶鲁大学学习了三年戏剧。1933年后,他一面当教员、编辑,同时又以他充沛的革命热情,投身到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中。他不仅兼任了好几个进步社团的领导工作,而且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这期间他常常  相似文献   

11.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八个烫金大字的牌匾挂在大同市浑源县南吴村村民屈万恒家门上,这是山西省人民政府1995年10月赠送百岁老人屈万恒的长寿匾。 屈万恒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现在他家的生活仍然在贫困线以下。为啥他能长寿,这不能不使笔者了解他健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只有从韦小宝是一个来自于社会最低层的小人物这一出身、从他成长于最糟糕的环境———妓院、从他没有接受任何教育可能的这些社会现实出发 ,我们才能真正合情合理地理解、评价韦小宝 ,去认识他的缺点和优点 ,才不致于因对韦小宝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陷入一种认识误区 ,得不到一种符合文本实际状况的人物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国18世纪中叶杰出的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精于各种文学样式,其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人民性,他的《旅游者》、《荒村》、《威克菲牧师传》和《世界公民》都反映了他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与怜悯。他非但以作品,更以实际生活体现他对劳动人民的好感。他之所以和劳动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和他的出身和经历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一哲 《社区》2009,(8):27-27
他出生在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的名字带有明显的外国人的特征,这使他从小就受到歧视和嘲笑。  相似文献   

15.
他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移民家庭,父亲是匈牙利移民,母亲是法国人。他的名字带有明显的外国人的特征,这使他从小就遭受到歧视和嘲笑。10岁那年的一天,他骑着自己心爱的山地车在郊外潇洒地穿梭,正在他得意的兴头上,几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拦着他,强硬地命令他下车。  相似文献   

16.
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的"内战"在他们心理留下了阴影。他们整日生活在矛盾之中,有时甚到感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并会经常为一些家庭琐事无端烦恼和焦虑。这些烦恼和焦虑使他们的性格不同于其他同龄人。在个性上常表现为这样一些类型:忧郁型、随意型、烦躁型、老成型。  相似文献   

17.
简论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梁立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一部早期著作,他通过批判地研究政治经济学、剖析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使他在世界观上发生了决定性转变。这种转变首先集中表现为形成了异化劳动这一概...  相似文献   

18.
他出生在沈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在跑步方面显露出了天赋,随后在各种大赛上开始崭露头角。2000年,在智利举行的第八届世青赛上,他夺得了十项全能项目的银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2012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 2012)问卷数据,选取2148个已婚家庭样本为观测对象,系统梳理研究了夫妻双方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劳动分工中女性的家务劳动负担较重;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年龄、性别平等观念、目前工作状况、身体状况对其家务劳动承担比重有显著影响;而配偶受教育水平、女性收入贡献率、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生活满意度对女性家务劳动承担比重影响不显著。总之,受教育水平是改变家庭内部劳动分工,减少女性家务劳动承担比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划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以辛勤的艺术劳动,开拓了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的诸多领域。鲁迅以他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作品,为新文学奠定了第一批基石,亦为新文学人物画廊塑造了第一批典型形象。鲁迅从旧中国的下层世界──农村,接触到广泛的生活场景,从最富于生活情调的下层人民生活中汲取了无比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回落。他为寻求人生道路,为改造“愚弱的国民”留学日本,他亦为拯救国民性而弃医从文;他目睹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从胜利回归失败,他也看到北洋军阀是怎样“纣借无道”,屠杀无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