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作权是法律赋予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民事权利。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四种民事权利,知识产权是其中的一种,而著作权则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民事权利是公民、法人根据法律规定的事实而取得的一种权利。著作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民事主体(公民、法人)都有同等的权利能力根据法律规定的事实(创作,组织创作、委托他人创作)而取得它,都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地使用和处分它,  相似文献   

2.
就作品本身而言,职务作品并非一种特殊作品,但就其创作的组织、出资、责任负担及其归属而言,它与其他作品是不同的。由于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职务作品是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因此,作者与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是产生职务作品的前提。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关系的变革之中,多种劳动关系并存,这给明确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客体带来了复杂性,也使得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著作权的客体,是指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将著作权客体划分为九类,这九类作品中的任何一类都有可能成为职务作品。因为职务作品与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时代著作权法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作者”的身份问题。对此,一种优选方案是采取“拟制作者”的进路。著作权法中“拟制作者”的传统理论因法人作品而生,以经济色彩颇浓的“投资保护论”为主调,这难以为人工智能创作的著作权归属提供合理且充分的理论支撑。在投资关系的背后,可升华和提炼出“创新过程控制论”。“拟制作者”的正当性基础不是金钱投资,而是其享有的对创新过程的控制。这一改进版的新理论在本质上契合财产法原理和知识产权法的创新激励理论,是对作品权利配置的体系化和理性化解释。面对新问题,这一新理论具有很强的可适性。以当下著作权法面临的人工智能创作问题为例,人工智能创作仍是人类控制的创新过程,人工智能作品的权利应当配置给对创新过程施加控制的自然人或法人。  相似文献   

4.
刘沐阳 《中文信息》2013,(8):154-154
作品市场的繁荣使得与作品有关的衍生产品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盗版、仿制行为存在,作者常常很难在作品尤其是作品角色的衍生市场中获取应有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作者的创作热情。本文通过对作品角色现有的法律保护进行分析,阐述现阶段我国有关作品角色保护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署名权     
署名权作为著作权的一项权能和人身权利,它既表明作者身份,又表明作者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而且只有作者才享有这项权利。署名权的转让与继承,各国著作权法均有不同规定,但一般认为,作为人身权利是不能继承也不可转让的;署名权的保护期限基于著作权二元论和一元论的主张,有永久保护的无限主义与限定保护的有限主义两种,大多数国家采取前者的做法。署名权一旦受到侵害,能及时得到法律救济,主要是来自著作权法中的具体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艺术形象的动态存在的描述王汶成艺术形象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存在,具体他说,就是从创作方式、到作品方式、再到交流方式的存在。从生活物象到作者心象的创作存在方式创作方式是艺术形象最初的存在方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艺术形象的孕育和塑造过程。毫无疑问,作者是艺术形...  相似文献   

7.
对于创作课的开设和进行认真的毕业创作,每一届学生的热情都很高,作品的数量和制作质量逐年都有所提高.有的作品参加全市、全省展出,学校收藏作品也很多.但是如何让我们这门课更加深入,让学生的作品上档次,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总结.我认为就我们目前的情况挖掘学生创作认识能力这一问题还有待解决.这两届学生作品中追求真、追求形式美的东西比较多.这是一件好事,但形式美不是艺术创作的全部.绘画对人类社会的意义绝不仅因为美妙和独特技巧,是它对人类的思想和文明发生重大影响,它凝聚着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创见,它能给人以一种启示智慧和力量.正因为如此历史上许多美术杰作在美术史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著作权保护的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抽象出来的关于著作权立法、司法以及与作品使用、转让等有关的民事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以下内容:一、创作自由原则。创作自由包括创作内容的选择自由和创作观点的发表自由两个方面,任何对创作内容的干涉、对创作观点的轻易否定,都不利于科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是违背了创作自由原则,应负一定的法律责任。同时,创作自由权利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施。二、作者权益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它包括保护作者著作权,确认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建立相关的侵权救济制度,并要求作者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三、作者权益与作品传播者权益相结合的原则。作者的创作成果只有经过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传播者的劳动应受到鼓励,他们的权益应得到著作权益的尊重和保护。著作权法对作品传播权益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著作权法所确立的著作权邻接权制度方面。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无形产权,它主要是指作者依法对其创作的文字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相似文献   

10.
评价文学作品,不能忽视作者的创作态度。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作者对农民起义是歌颂还是反对,关系到这部作品的成败。《水浒传》的情况比较复杂,说它歌颂农民起义固然可以找到例证,说它反对农民起义也同样可以找到论据;尤其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实际描写,观点不尽相符;《水浒》的客观影响更是远远超出作者的主观愿望。作者所极力颂扬的“忠义双全”的宋江形象,人民并不推崇,倒是作者有所非议  相似文献   

11.
以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及其续篇《约束的场所:地下铁事件2》为研究对象,在认同前人对村上作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和列举,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能够使读者对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个人财产无论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还是作为一个一般概念,它都是有层次和阶段的。一、生存财产生存财产是维持个人生存的物质资料。从层次上讲,是个人财产的最低层次;从阶段划分,是个人财产的最初阶段。(一)个人财产的最初阶段人类在其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剩余物品的出现,便萌生了最初形态的个人财产,也就是说果腹之物及其剩余即是人类最初的个人财产。按恩格斯对摩尔根社会分期法的概括:“蒙昧时代是以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制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是中国特有的,其表现的是人类生活中接触最广泛的花鸟虫鱼,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丰富、最有成就的画种之一。创作出一幅好作品,要通过诸多构成要素来完成,其中主要包括构思、构图等。当代中国花鸟画创作所呈现的许多新艺术样式,体现出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种困境阻碍着花鸟画的创作与发展。究其原因,第一,作品在画境上缺乏精神性的塑造;第二,部分有创造能力的作者远离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这是作品乏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结集出版的《当代藏族散文选》(以下简称《选》)是建国以来、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部由藏族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选集,它标志着当代藏族散文创作的长足发展。在《选》中,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作为沟通历史、社会和人生,表现时代精神,激励民族意识;揭示民族心态,表现人类情感;反映区域风情,彰著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和美感信息纳入作品。这  相似文献   

15.
因果模式在话本小说中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它符合了编者与读者欲在作品中寻求“天理”的审美要求;其次它能让话本小说的结构更趋完整。而因果模式的负面效应则表现为:忙于交待前因后果的笔法有时使作品显得支离破碎;庸俗的报应思想也削弱了作品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深度与力度;此外因果模式的固化使得唐传奇的改写完全失败。当然,随着话本创作面向现实的趋势的加强,作者的创作热情与读者的审美焦点,不再为因果模式所局限。因果模式这才逐渐被突破,而因果模式的瓦解,其实也意味着话本小说作为一种历史性的文体,逐渐淡出了文学舞台。  相似文献   

16.
作家创作时总是以其浓厚强烈的情感色彩观物、择物、体物,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艺术形象。“一切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血写的书,心灵的书,深邃而真挚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书。”①所以,创作主体的情感状态对作品的美学追求有很大影响。一、情感对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马克思说:“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②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③这些话都指出了情感的动力作用。情感对文学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创作冲动、强化审美知觉、鼓动想象…  相似文献   

17.
张长弓同志的长篇小说《漠南魂》(《北国》三部曲之一)发表之后,已见有评介文章,对这部作品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的确,这部作品表明了作者创作的新长足,是作者多年来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关于这部作品的具体评价,本文不想赘述,而是想以它作为一个引子和佐证,来探讨一下有关文艺民族化的问题。因为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的创作经验,对探讨文艺民族化问题是颇有启示的,它有助于我们辨明一些有争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杜勤  宋子良 《学术界》2001,(5):177-182
作品署名问题自科学诞生以来就没停止过,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就是一典型范例.而它在当前的科研环境中尤其是论文发表中更成为一个不大不小,不得不让人关注,令人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作品合作作者出现的原因,指出了作者身份行为的表现形式并剖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防止和根治不正当作者行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及其创作中,存在着“参差的对照”,实际上就是并不尖锐的矛盾。它构成作者观察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的独特视角,以及对立而和谐的情绪体验,也形成其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何谓读者意识?我把它看作是存在于作者的创作心理之中的为读者着想的那种意向和观念,再具体一点说,就是作者在创作之前和创作之中对读者的需求、意愿的考虑,对作品将在读者中间产生怎样效果的关注。 那么,读者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即作为创作主体的作者是否普遍地具有读者意识?对此,不妨留待一般文艺创作心理学的“情境”理论和“反馈”理论去深入研究,暂不作简单的结论;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