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是为了反对实证论的本质主义 ,去除哲学的真理垄断地位。刺激他们思考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在人的思想中、更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中有其根源。马克思把哲学危机看作一定时代危机的表现 ,批判哲学 ,必须批判哲学生存的现实 ;消灭哲学 ,必须消灭哲学依附的制度。马克思真正使哲学变成了社会改造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还原”的方法具体地历史地揭示马克思哲学观中所蕴涵的“非形而上学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与传统观点相区别,形成对于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意义的全新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非形而上学化的整体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和环节,虽然其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二重性特征”,但仍然对后世西方哲学的转型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哲学、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围绕着每一个触及哲学的人的源动性也是终极性的问题。对于“什么 是哲学”的不同回答决定着这个人具有怎样的哲学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又是一种我们认为是科学的、 可以用以指导我们实践的哲学观。因此,必须理清哲学、哲学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力图从宏观的 角度把这三个概念作纵向的整理,为能更加透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一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观表达的是哲学家对哲学本身的独特理解和特殊要求。本文从探讨马克思所理解的“真正的哲学”入手 ,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批判或否定的哲学、赞赏或肯定的哲学以及马克思提出的哲学理念 ,从而阐释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及其开辟的哲学道路。本文认为 ,关注人类命运和致力人类解放的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的哲学观 ,为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则是马克思自觉承担的哲学使命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克思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现实和人本身,把包括哲学认识在内的一切意识形式看做是历史的实践的结果,终结了西方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有效性,完成了对传统哲学观的颠倒.但由于自然态度思维的诱惑、人的形而上学本能和革命实践对理论确定性的要求等,人们常常对马克思的学说做形而上学的补写,把马克思颠倒了的哲学观又重新颠倒了回来,造成了对马克思学说的种种误解.现代西方哲学的诸多转变,并未超出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但为理解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独立的哲学维度?这并非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澄清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观变革,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维度的关键点。马克思以一种“反哲学”的立场摒弃了以往哲学所具有的“从原则出发”、“包罗万象”、“作为科学的科学”的性质,仅仅赋予哲学以“世界观”的意义,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变革。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新世界观,它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在“世界观”的意义上,我们今天仍然可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要防止向旧哲学的回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不仅缺乏系统的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支持,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遭到了后代主义思潮的猛烈解构。然而,作为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早期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揭示蕴涵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意味。邓小平站在当代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既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智慧,又体现出了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倾向。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与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接、碰撞中奏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音符。 相似文献
11.
12.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 ,不仅表现在它的具体理论观点与旧哲学迥然有别 ,而且首先表现在它的哲学观与旧哲学根本不同。它改变了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 ,改变了哲学问题的提法和探讨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只有首先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观 ,才有可能把握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黑格尔已经"完成"了哲学,因此任何实质上的新思想都必须超出哲学的基地。然而,鲍威尔在进行批判时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时代处境,他对哲学的非批判态度也使马克思一度陷入了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同现实的批判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费尔巴哈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深刻地批判了黑格尔哲学乃至整个哲学。在他的影响下,马克思最终认识到了哲学的虚幻性,并将超出哲学这一使命落实在了现实的变革之中。可见,改造现实世界的批判活动是马克思一贯的事业,他的哲学观的转变并不是一个前后对立的断裂。 相似文献
15.
批判的革命的本质:马克思哲学的不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必须从认识论的高度理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同教条主义的斗争,这是用什么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是关系马克思主义能否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追本溯源,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论述为依据,揭示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是马克思哲学的活力所在,论述这一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阐明自我批判与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现机制。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和坚决地贯彻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新世纪更新、推进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批判提示了一种哲学自身转化的可能性.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一方面是对哲学思维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对科学性的不断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是批判的科学性.本文考察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对待哲学与科学的异同,认为与一般哲学的普遍性反思不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历史合理性为目标的综合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略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一种超越近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哲学。它是以“实践”为基础 ,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 ,以“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为基本内容的实践哲学。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认为马克思学说发展的本质是从哲学到科学(而且是实证科学)的知识类型转换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主张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和经济科学是一种“实证科学”的观点尤其值得商榷。马克思哲学变革规划的总问题始终是一个哲学观问题,而非知识观问题。马克思开创的新科学按其本质来说,乃是关于一种与旧哲学完全不同的全新哲学样式的全新理解,而绝非某种“实证科学”。 相似文献
19.
20.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必先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 ;而这一性质首先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关系呈现出来。其要义在于从理论上批判地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这一革命是由存在论基础上发动的。先前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往往忽略或者回避了这一点 ,从而导致某种退化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特别是通过阐释尼采、基尔凯郭尔及海德格尔对超感性世界及柏拉图主义的抨击 ,指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先期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并洞穿了它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是对形而上学之一种的批判 ,而是对形而上学之一切的批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当代哲学的进展使得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划时代功绩———它曾被历史地遮蔽———被历史地再度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