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制度、机制、政策、立法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制度、机制、政策、立法背后价值理念的系统考察。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理论、制度和政策文本的分析,梳理、归纳出五种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出于多数民族的利害或出于保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安全与统一利益的价值理念、权利正义的价值理念、保存多元文化的价值理念、尊重人权的的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的各民族政治族格一律平等的价值理念。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在某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单独或共同作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不同的政治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研究探讨保证民族政策贯彻落实的措施,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民族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政策,本文重点讨论民族经济优惠政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现代社会把"平等"作为自己的目标追求及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时,就应看到"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1]。这充分展示了实现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平等发展权力在国家目标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忽视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目标设置的失误,而且会导致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的质疑。特别是社会转型期,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民族工作思路与贯彻和完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十年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五十年来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最主要方面 ,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 ,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铲除了民族和阶级压迫剥削制度 ,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1949年制订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民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实质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以追求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为制定理念和最终目标.然而,我国目前客观存在的“汉—少”二元结构、部分汉族成员对优惠政策造成“逆向歧视”的不满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对优惠政策“污名化”效应的抵触等问题充分说明对我国民族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民族优惠政策进行微调:以构建发展型民族福利体系为目标;以对“过程平等”的强调抵消“机会不平等”的消极作用;“两手”并进,共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政策与少数民族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是构成我国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的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有两个方面:一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本民族或民族社会的政治事务;二是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少数民族政治政策通过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对各民族平等政治权利的具体规定,通过各民族自治管理形式的制度安排,以及在各领域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贯彻执行,来系统地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权利、实现少数民族政治参与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供应工作是党的民族政策最早、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特殊需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执行民贸民品优惠政策,国家民委会同财政部、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切实做好民族工作,对提高各民族素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非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不断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潮,在城市定居下来,成为城市居民中新的群体,非民族地区的城市民族工作,也因此成为摆在民族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非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居民的类别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  相似文献   

10.
民族贸易工作,既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涉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陆续出台了扶持民族贸易发展的优惠政策.本文在对民族贸易工作展开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家出台的有关民族贸易企业(以下简称为:民贸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历程,研究分析了国家财税政策和民族政策以及"十一五"前期民贸企业在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国家目前所出台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在兼顾该项优惠政策各个利益攸关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抓住机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的根本意愿。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也是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现实情况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各地都有重要任务,但难点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我们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现阶段,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良性互动是指国家与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中的各种人群、各种组织之间,通过语言或某种手段传播信息而相互发生积极作用的过程.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表征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四个方面.这种长期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共同的价值理念,二是健全的互信机制,三是恰当的管理模式.只有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实现“和谐共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民族发展方面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和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实现各民族自身全面发展,要使五位一体建设布局全面协调推进;实现各民族之间协调发展,要处理好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需要国家和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建国以来,我们党着眼于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任务,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政策,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杜会稳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做好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斗争,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完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就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制度设计、工作主题、精神纽带、民族关系五个方面的精炼概括,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基本内涵。这条道路的指导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中国特色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工作模式与机制具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层面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工作模式与机制,第二个层次是解决重要民族地区民族问题(如西藏与新疆)的具体运行模式与机制,第三个层次是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的具体操作模式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的基本观点包括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应从实际出发,慎重稳进;各族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依靠力量;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获得较快发展,既需要国家扶持和比较发达地区的帮助,更需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共治论--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事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伦 《世界民族》2001,(4):1-12
本文通过对当代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生活的考察,揭示了民族共治是与民族自治同时存在的事实.民族共治有两个层面一是各民族对国家的共治;一是有关民族对民族杂居地区的共治.作者认为,所谓民族共治,就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由各民族共同造就的以共和为目标、以权益平衡发展为核心、以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宗旨的政治结构、运作机制和实现工具.作者指出,对民族共治现象进行理论阐释,证明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正确认识自治和共治的辩证关系,是建立完整的民族政治理论、构建合理的民族政治机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答:新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①各民族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解放后,我国消灭了民族的压迫和剥削制度,各民族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从而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三项原则互相关联,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必须全面遵守。其中,平等是基础,团结是保证,互助是关键。没有平等,不可能有真正的团结互助;各民族不团结,已经得到的平等权利就会有重新丧失的危险,更谈不上互助。而没有互助,各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19.
自治与共治:民族政治理论新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朱伦 《民族研究》2003,19(2):1-18
现代民族政治意义上的自治产生于统治民族和被统治民族之间的暂时妥协 ,存在着排他性和从属性这一对难解的矛盾。中国等当代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治生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自治观念 ,实际已走上了民族共治的道路。民族共治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 ,它是“后自治”民族政治生活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与民族政治民主和共和“三位一体”的命题。当代民族政治理论应当以共治为核心思想进行构建 ,并赋予自治新的含义 :“民族政治性组织合法”加上“民族政治人格平等” ,应当成为自治的新概念 ,对此可以“当家作主”来界定 ;由这种新自治观出发 ,共治就是一个必然的结论 ,二者的关系也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民族共治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批判各种片面的和非理性民族政治观念的武器 ,而实践价值则在于它是建设多民族统一国家、实现民族关系平等、自由与和谐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紧迫感。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实现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 20多年来,特别是 1984年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我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穷落后的面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