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道德主体”是讨论儒家现代价值的基础。福柯认为,以“笛卡尔时刻”为标志,真理与主体的关系断裂了,现代自我既受到规训权力的制约和生产,又发展出自我关怀的技术试图逃离权力,这指向了“重回道德性”的命题。对该命题,儒家可做出有效的回应:儒家教化体系生产出君子,他们由“天道”获得道德义务和伦理勇气,运用“仁”“义”等自我技术,将自我真理的获得与伦理自我的转化结合起来,成为反抗权力的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中,哲学家们倾向于把主体和客体理解为他们各自规范的知识观念所要求的必要功能。在古代哲学家们的思想中,自然和客体知识的可能性问题受到主要讨论,但没有明确地思考主体问题。近现代主体观的兴起所依赖的个体观念只是在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中才进入哲学传统。以个体观念为先决条件的个体责任的观念已然现身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奥古斯丁对自我的直接诉求,天才般地开启了笛卡尔的"我思"观念的源头。由此形成的笛卡尔的知识主体,是一个抽象的认识论的假定,一个消极的旁观者。康德有限度地追随了笛卡尔的主体观念,但把笛卡尔的作为消极的旁观者的主体改造成了积极的行动者。康德在知识观上的这种"哥白尼式的"革命,构成了随后德国唯心主义主体观的基础。整体上看,康德之后的主体观存在着一种越来越向笛卡尔的主体观和古希腊的主体观隐退的明显倾向,及至海德格尔后期和后结构主义,这种倾向最终导致了向古希腊知识主体的全面回归。  相似文献   

3.
赵铮 《理论界》2007,(1):180-181
作为法国20世纪文学和哲学史上两大杰出的代表人物,加缪和福柯从各自擅长的视角阐释了彼此对“主体”概念的理解,并且两人通过“异化”(或“受控状态”)又找到了真实展现现代人荒谬生活状态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4.
进入福柯思想体系的途径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导致人们在评价他时产生意见分歧。关于福柯晚期思想,就存在着回归主体与否的争论。本文认同德勒兹对福柯晚期思想的一些具体内容的描述,但不赞成他由此获得的结论,并进而表明,福柯的晚期思想只不过更新了主体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柯不仅有主体哲学,而且始终关注主体问题。通过用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奏和合奏这一真相来武装主体,福柯阐发了一种强调功能散布和话语转换,以反对先验统一和经验综合的实证主义主体观,旨在批判近现代意识哲学和感觉心理主义传统。严格说来,福柯既非结构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者,而是话语实证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福柯后期思想发生了“伦理转向”,即从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以自我风格化为旨趣的主体诗学。他从“性经验史”中去发掘古希腊的“自我文化”,由此来思考主体如何构建自身的自我伦理学问题。结合古希腊人的“自我技术”和他投入同性恋的性试验,福柯企图把人的生命存在转变成一种审美化的自我塑造活动,因而提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促成新型主体转变的生存美学。在他的后期著述中,其不遗余力探讨的主体诗学是以维护身体快感的自由为目标的,是以主体审美化的自我创生为前提的。福柯的主体诗学,无疑是在诉诸一种“伦理政治”的抵抗策略。这种伦理政治以其局部的和分散的斗争方式,体现了一种多形态实践的和审美主义的后现代政治取向。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2):34-39
道德是一种"自我"与"他者"相融合的存在,具有"工具性"与"价值性"等多重意义。道德主体话语的范式主要有"独白"和"对话"两种。当前道德主体话语陷入了"人"的遮蔽、"善"的迷失、"言"的缺场等"独白"式困境。道德主体实现"对话"式诉求,使"人"的遮蔽转向"人"的复归、"善"的迷失转向"善"的确证、"言"的缺场转向"言"的出场,是当前道德主体从"独白"走向"对话"的话语转换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以降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都没能摆脱他所定下的"心尊身卑"、主体乃为"思维主体"的主体基调。福柯的作为"被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和德勒兹的作为"主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为意识主体的退场和身体主体的出场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注解。身体主体是物性化的和去本质化的后现代主体形态,用德勒兹的话来说,也就是"无组织的身体"。  相似文献   

9.
10.
"人之死"是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的一个重要哲学发现,已成为福柯哲学的标志.但是,在福柯的语境里"人"是一个极其特定的概念."人之死"是福柯主体批判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尼采"上帝之死"的福音.人的死亡标志旧的知识型的崩溃和新的知识型的诞生.在人死后的废墟上,福柯塑造了一个新的主体,一个艺术化存在的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1.
12.
"人之死"是福柯"作者之死"的逻辑起点,随着现代知识型的废除和新知识型的诞生,作者终将与人一起死亡.作者功能是福柯作者理论的核心概念,集中体现了一个社会里某些话语存在、流通和运作的特征.作者是话语实践复杂运作的产物,作者形象及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会园文化传统和话语形构的改变而改变.福柯改变了关于作者的提问方式,从"谁是作者"转向了"什么是作者",从而开辟了作者理论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虽有厚重的哲学意味,但同时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学内涵,充分反映了不同阶段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体现出社会学特有的理论与实践色彩。现代性与社会学关系密切,本文立足社会理论发展史上的三重视角对现代性进行分类诠释,包含了理性的现代性、类型化的现代性及解构和批判的现代性等学术概念和实践内涵。在理论反思层面,从韦伯、吉登斯、福柯等社会理论家的思想脉络切入,梳理并呈现了社会学视角下现代性的理性变迁历程,并探讨了现代性自身的危机和悖论。  相似文献   

14.
在福柯生命晚期,他曾以“说真话”为主题探讨了古希腊哲学的主体与真理模式。本文通过回应三个问题来推进当前对该话题的讨论:第一,福柯是怎么讨论“说真话”的?第二,如何在福柯总体思想框架里理解“说真话”问题?第三,“说真话”问题反映了福柯怎样的主体伦理学?对此,本文的论点是:第一,福柯对直言的讨论侧重伦理维度,特别是以苏格拉底式直言和犬儒主义直言为典型的伦理直言,突出了对伦理区分原则的关注;第二,“说真话”问题是福柯思想脉络在晚期的一个延续性发展,是其思想焦点的一次调整而非断裂;第三,“说真话”问题是福柯一以贯之发展的“不安伦理学”的一个体现,反映了他批判的、拒绝的、反抗的、违犯的主体观念。  相似文献   

15.
福柯的考古学与谱系学方法有共同之处:反对历史统一性、连续性,关注断裂与偶然;解构普遍真理神话,关注认识中的偏执与阴暗。不同之处在于:其考古学是一种尽力摆脱社会制度影响的话语分析,而其谱系学则着重权力分析。  相似文献   

16.
福柯的“生存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晓林 《文史哲》2003,42(5):114-118
福柯于晚期通过对古希腊文化的研究而提出了自己的“生存美学”思想 ,主张个体经由伦理 -美学的途径自我构成为主体。这一思想既吸收了古典智慧 ,也发挥了审美现代性精神 ,同时与尼采、海德格尔的审美之路相通。它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柯晚期将视线转向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关注自我技术。福柯以自己的理解阐释西方古典学,对书写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其伦理学的大厦。书写作为福柯探讨的重要自我技术手段之一,是精神修炼、塑造自我的重要方式。福柯的伦理学指向自我与自身的关系,把自我看成是建构的过程从而否认自我的先在性本质。福柯的理论思考永远都是面向现实的,关注个体人的。  相似文献   

18.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 ,因为其深度追求的价值向度符合人类“善”的生活目的。市场经济的“善”性规定了市场经济道德“为己利他”的本质属性。市场经济道德内含“基本道德”和“理想道德”两个层次 ;以“基本道德”为基础 ,以“理想道德”为指导的价值追求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商业社会中 ,人们通过社会与他人的帮助和服务而生存 ,这种相互帮助大部分通过契约交换关系和商品买卖获得。消费市场的主体主要由消费者和销售商组成 ,其在市场中实现自我需要的同时 ,也体现了道德人格的实现。道德价值的不可否认的存在 ,消费市场主体的道德基础及道德契约也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自我”主体意识突出是郁达夫小说的显著特征 ,也是其获得永远的认识价值的重要因素 ,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郁达夫的贡献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