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冕是我国元代卓越的画家和杰出的诗人。他在北游燕都后,隐居九里山,辟地为园,在此度过晚年,进行了大量的诗画创作。"九里山"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社会科学院编的《中国文学史》云:"晚年避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九里山。"中国青年出版社《青年文库.历代诗歌选》  相似文献   

2.
“定胜”考     
"定胜"产生于宋元之际,初指一种食物的名称,后指"棺材和盖接缝处所用木楔",以及一种"两头大中间小"的形状。"定"指"银锭";"胜"最初指"饰物,"后意义泛化。《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皆未能正确揭示该词的含义及来源。  相似文献   

3.
考“后”     
<说文>日:"后,继体君也."经过采用形训的方法,结合古代文献,依据"后"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并寻找"后"字词义发展的线索,可以系统地解释"后"字的含义:"后"的本义为"妇女产子",由此在母系社会被用作对最高首领的称呼,从而引申出"君"义及"继体君"义;由产子时的母前子後引申出"後"义,并造"後"字,因"后"的"继体君"义与"後"相通,加之音同,故常假借"后"为"後";综合"妇女产子"义、"後"义、及"继体君"义,引申出"天子之妃日后".  相似文献   

4.
考“尚”     
“尚”是一个本义失落的字。在古文中,“尚”、“上”相训,二者都是指事字,在“高”、“尚”、“上”三者比较中,“上”又是“尚”的亚状态,它仅仅指地平面上的物,后成为一种泛指,初义比“尚”又低了一个层面,但二者的确指性都是明了的,虽然高度不同,一在屋脊之上,一在地上,但上部的位置都是一致的,故而能互训。明白了“尚”的高度性指示性质,由“尚”转化的意思就比较易于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史书”考     
序这里所提出的“史书”,不是现在一般使用的“历史书”的含义。“史书”以及“善史书”与汉代的下级官吏“史”有关,是与隶书或者篆书等文字相联系的一种词语。“史书”及“善史书”说的是什么?这是在本稿里所要阐明的问题。在西汉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武帝时期是汉帝国的基础业已巩固,内政、外交两个方面大  相似文献   

6.
“滇”考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从新的角度考证了“滇”、“滇池”等的由来及其本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典戏剧发展史上 ,“戏剧”一词有其原初意义和语义流变历史。这一事实却为2 0世纪的戏剧史研究者所忽略 ,因而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考索不能全面揭示中国古典戏剧的性质。“戏剧”与“戏”、“剧”等词一样 ,具有“扮演”与“游戏”两大意义项 ,但是 ,历来的戏剧起源研究者都关注“扮演”的意义项 ,并由此为中国戏剧溯源 ,而忽略了“游戏”的意义项。这种溯源实际上是在演绎“艺术起源于歌舞”的艺术观念。中国传统的文艺功用论 (诗教 )、 2 0世纪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的文化语境激励着 2 0世纪的戏曲考原者选择“歌舞说”而放弃“游戏说”。“戏剧”的“游戏”意义项正是“戏曲”概念所没有的 ,“戏剧”概念因其巨大的包容性而更能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精神与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麻”考     
“麻”在上古文献中最初指意单一,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据上下文意也可指大麻之籽实、大麻纤维所织之布——麻布。传统文献所言“五谷”、“九谷”,其中之“麻”是指中国传统的“大麻”。此“大麻”又称汉麻、火麻等,其植株雌雄异株。在古代,其籽实可用以榨油食用,亦可炒熟食用,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经常出现,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脂麻”即“芝麻”,其在中国种植虽早,但在汉代以后才逐渐普及,文献中最初的“麻”并不指“脂麻”。  相似文献   

9.
“竹竿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竿子”是宋代宫廷乐舞之引舞人,即指挥舞队进出场的主持人,由于主持节目对手持一枝“竹竿拂子”,故名。本文博征史料,就宋代乐舞“竹竿子”的概况,“灵竹崇拜”的民俗文化背景,作为器物的竹竿子由巫县演化为戏具的过程,以及“竹竿子”在域外的影响,都作了详尽的考述。这些,对于民俗文化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星”考     
"周星"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释为"岁星"、"指十二年",引白居易文、周亮工诗等为例,片面而有误。此词在古文献中之意义,除了上引两辞书所列义项(但辞书所引例多误)外,尚有下列义项:一、"一年。"二、"岁月,年华。"三、"一岁(用于表示年龄)。"四、"星名"(非"岁星")。  相似文献   

11.
“梨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园”是隋唐时期著名的音乐机构,它对整个唐朝文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中原音乐尤其是宫廷燕乐与西域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交流与融合,推进了新乐曲的创作,从而提高了盛唐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为中国以后的音乐艺术发展培育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文献中梨园位于禁苑、宫内、骊山华清宫,此外,唐宫廷还设有梨园别教院和梨园新院,但遗址在何处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钟馗”考     
“钟馗”在民间流传已久。“钟馗”起初为某种物具,后讹传具有辟邪之灵性,而被人借誉取为名字。后魏、北齐及周、隋间多有名钟馗者,但都没有食鬼除妖的本领。唐明皇开元年所梦武德年间的终南进士钟馗为其除妖的故事,是杜撰虚构出来的,纯为无稽之谈。民间对于钟馗的艺术虚构、文字游戏都揭示出人们在面对邪恶势力无能为力时,只好借助这个理念的英雄形象来匡扶正义、除恶助善的复杂心态,从而宣泄心中积郁,痛斥当世颓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恢复和新成立了行业协会。本文不涉及到行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等,仅对三百六十行词语进行肤浅的考证。笔者曾对“三百六十行”词语作过多年的查考,今天,更有必要探清楚到底有哪三百六十个行业?行业的次序先后又是怎样?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初期,由于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分离、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商业和生产分离的社会三次大分工之后,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现代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更趋细致,行业也就日益增多了。在我国古今的民间中,人们习惯上爱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句来比喻行业之多,比喻不论干哪一行,只要经过自己不断的艰苦努力,是一定  相似文献   

14.
“断发”考     
“断发文身”是古吴越民族族属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其民族历史中非常独特的习俗,早期历史典籍中多有记载,但对其文化功能,却语焉不详,或将“断发”与“文身”混同为一。随着文化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研究的进展,对此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对“文身”解释尚可信,而对“断发”的研究却未触及文化产生功能之本质。本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山鬼”考     
以《九歌·山鬼》中描述为内证,以历代文献及当代报刊中有关“野人”的叙述为外证,并联系相关的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山鬼的原型为野人,后被附丽于巫山神女,屈原的笔下融入了爱情的内容,故成了动人的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16.
“书牍”考     
在中国,“书牍”,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从来都不是以“现代文学观念”的单一面相存在的,而是以游走于礼乐艺术传统、政治文化体制、现代文学观念之间的复合品性面世的。在不同历史时段里,尽管推进书牍创作、深化书牍理论、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着眼点及效用不尽一致;但都形成了一股相对集中的发展态势,体现了一些共时性的特征。在以上两方面的影响下,围绕书牍的个体评论、专书研究、结集出版诸活动,必然是整个社会文化结构的有机构成,也是各时段书牍发展态势的自然产物。  相似文献   

17.
“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奴”最初为“古罪人” ,其中男称为“奴” ,女称为“婢” ;后作为谦词 ,亦是男女混用。妇女自称为“奴” ,始于宋代。在古代方言中 ,用“奴”字的地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8.
“桂香”是指生长在印度的一种植物tagara的香气。“桂”是tagara的意译,它的学名叫做tabernaemontana coranaria,是一种属于夹竹桃科山辣椒属的植物,它的叶、皮、根均可入药,也可以制成香料。tagara逐字音译为“多伽罗”,也音译加(兼)意译为梵汉合璧词“多伽罗香”。“多伽罗香”也叫做“零凌(陵)香”。“多伽罗”又写作“多伽留”“多揭罗”“多伽楼”“多伽娄”。  相似文献   

19.
“享”“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享”和“饗”是古书中常见的两个字。清代小学家对这两个字的训释意见分歧,例如段玉裁说:“小戴记用字之例,凡祭言,饗燕字皆作饗,无作(?)者;左传则皆(?),无作饗者;毛诗之例,则献于神曰(?),神食其(?)曰饗……各经用字,自各有例。”阮元则说:“有同字义别而相因者,如献神为享,神食其所献亦为享是也。此等在训诂中盖未可枚举,后儒曲为分别,乃以献之作享,神食所献作饗。”他的结论是享、饗本为一字,“断非有二形也。”马瑞辰也说,献神及神食所献通作享。  相似文献   

20.
“西域”名义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域名号的使用,在《史记》中已经有所反映。以为西域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或者得名于西汉宣帝时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匈奴早期在对西域地方的控制中据有优势地位。于是有匈奴西域的方位代号,史称皆在匈奴之西。汉武帝时代汉与匈奴的实力对比扭转之后,汉帝国的西域阨以玉门﹑阳关。以为西域就是西国的认识,是有历史依据的。汉代文献可见所谓西域、东域、北域、南域,都是指民族结构成分复杂,中原文化影响薄弱,中央政权行政力量已经介入,却不能有效全面地施行控制的边远地方。徐松以所谓界中国之西理解西域名义的准确内涵,可能是比较合理的。由此对于汉王朝与西域的外交关系和军事关系,汉王朝与西北的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才可以获得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