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曲别针1867年,美国人塞缪尔·费伊为曲别针申请了专利。最初它是三角形设计,后来被1894年首次做广告宣传的宝石曲别针打败。曲别针曾把一叠纸非常完好地捆束在—起超过100年。橡皮筋橡皮筋是英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1845年,斯蒂芬·佩里为它申请了专利。从此以后,世界各地的邮递员们就深爱上了它。英国皇家邮政现在依然使用红色橡皮筋捆绑信件和包裹,目的是便于查找,即便它们掉落也容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深邃的历史意识和对当代人类生存处境的理性自觉,是在对现代历史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战略。它既摒弃了对人类发展虚无主义式的否定,也扬弃了现代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发展主义和以物为尺度的异化发展道路,在以人为本、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探索构建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实现人类存在方式的伟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使人们明确当代中国究竟应当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未来图景,而且其历史价值更加深刻地蕴涵在人类应当选择何种存在方式这一思想高度之上。  相似文献   

3.
人类具有一种超能力——出汗.当温度上升时,汗珠从毛孔渗出并蒸发,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冷却皮肤,防止身体过热.这种自冷机制帮助人类在地球上每一个湿热的角落生存,但它仍然有理论上限:当气温太高、太潮湿时,物理定律将阻止汗液冷却皮肤.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化条件下 ,人类实践方式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 :实践方式趋向于有机整体性 ;人的交往信息化、高速化 ;主体更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人类实践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从而加快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3月,世界级科技大会(IBM)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除了展示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电子计算机——容纳近100万个晶体管、大小与粗盐粒相仿、运算能力等同于上世纪90年代的x86位计算机,还预测改变人类未来生活的5项新技术,分别是加密锚和区块链技术、格密码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显微镜技术、零偏见人工智能技术及量子计算机技术。这5项黑科技将怎样改变人类生活呢?让我们来逐一解读。  相似文献   

6.
生态价值观与人类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 ,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而生态价值观是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理论根基。只有在生态价值观的正确指导下 ,全民环保意识才能是内在的、持久的 ,生态保护和建设才能是自然、和谐的 ,然而生态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人类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一、生态价值观是人类改变现有生存方式的理论先导  人与自然的冲突早在 19世纪后半期就已暴露 ,并被当时杰出的思想家所认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不仅描绘了当时人与自然相冲突的景象 ,而且还深刻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  相似文献   

7.
乔治·华盛顿大学自1990年起即定期发表新兴科技预测报告,研究主任哈拉尔日前发表了最新预测报告。根据这一报告,未来10年的十大科技是: 掌上型信息电器用品:到2003年,全世界将迈入后个人电脑时代,工业化国家30%的居民将会使用掌上型装置上网。 燃料电池发动的汽车:使用化学方法结合氢气和氧气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一度只用于宇宙飞船上,现在则为地面交通实现无污染化提供了可行性。 精确农业:由人造卫星提供土壤结构、水分、虫害和其他重要资料,可让电脑化的耕耘机计算并且供应某块土地所需的最适当分量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科学已深刻地渗入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舒适与福音,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步入了崭新阶段;同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可怕的危机,迫使人们去努力思考,对科学应持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如何才能使科学与人类社会协调发展,在充分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消除科学中的隐患与不良后果,从而实现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现代科学为人类生活带来的显著变化1.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获得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近代以来,蒸汽机革命…  相似文献   

9.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人类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与研究就不断进行着。这种认识历史悠久,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特征。它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未知世界认识的不断进步,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阶段不断变迁的客观要求,反映出人类对生产要素的认识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研究人类对生产要素认识的过程对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阳方虎 《理论界》2007,42(4):162-163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思潮,现代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也是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中逐步形成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促进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人类私欲的日益膨胀,其消极作用也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看人类认识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认为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认识过程就是世界从“物质”到“场”的转化过程 ,也是世界从“有”到“无”的转化过程 ;世界本原就是物质和场的对立统一、“有”和“无”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2.
负熵是物理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耗散系统需要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获取负熵来抵消系统熵增态势。负熵是生命维持和进化的必要条件,负熵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是自然负熵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负熵之源,人类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外化,对于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意义重大,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在本质上是对负熵的需求。就人类社会而言,负熵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系统遵循负熵最大化原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负熵积累在社会系统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和阐述古人的时间观、基督教的时间观、近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和近现代哲学的时间观,概略地考察了人类关于时间的认识及其演化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但正是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对时间的探索,人类对时间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化。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也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体两面价值体的战争因其巨大的暴烈性和破坏性而成为人类追求和平的驱动力.古往今来,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和平要比战争晚熟的特点使人类追求和平的道路充满坎坷和艰辛.21世纪维护和平防止战争仍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韩民青山东省社科院哲学所一、人类为什么要认识自身人类为什么要认识自身?这似乎是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卡西尔曾写道;“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起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进步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 ,这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争论的问题。今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这个问题也越来越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和各国文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一、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什么是文明,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文明”一词,《尚书·舜典》有“睿哲文明”之说,《周易》有“见龙在用,天下文明”之说,《易经·文言》也有“天下文明”之说。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文明这一概念的使用逐渐多起来了,但其含义也不同。近代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社会分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三  相似文献   

18.
张新产  李明奇 《江淮论坛》2011,(4):122-126,73
危害人类罪已经成为强行法中的罪行。国际法对危害人类罪的惩治经历了一个演化的过程,一战后对德国责任人的惩治失败了,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二战后两个国际军事法庭对危害人类罪的惩治较为成功,但也促使国际社会反思这种惩治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院是惩治危害人类罪的最新模式,特别是国际刑事法院,它代表了惩治这种罪行的最先进的模式。在惩治危害人类罪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事后立法和法庭本身合法性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实践中解决,但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使得惩治危害人类罪的国际法机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悖论? 广义地说,“悖论”(Paradox)是指与公认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题,或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荒谬的理论等。下面的术语常与“悖论”在近似的意义上使用:“二律背反”(Antinomy),如康德关于时空性质的二律背反;“谜题”(Riddle),如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其作用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产关系各因子,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作用,不可能永远先进,也不可能永远落后,更不可能停滞而不发展变化.传统的典籍常含知不能言,言不能尽,甚至误导理论的毛病,本文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关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进行例体式的客观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