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问题,迄今已讨论多年,褒贬意见悬殊甚远。近几年见于报刊的文章中,有两篇贬得更重一点:一篇是戎笙的《只有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吗?》(载《历史研究》1979年第四期),再一篇是王小强的《农民与反封建》(载同刊同年第十期)。王文涉及面较宽,这里只讨论其中有关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一切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都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和概念出发。我们现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问题,同样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们不可无视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中国的农民战争发生在一个作为“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的大  相似文献   

2.
<正>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多年以来,受到史学界广泛重视、深入研究和热烈讨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曾经被赋予超越科学限度的评价,甚至肆意美化拔高,加以现代化和无产阶级化,造成很大的混乱。最近一个时期,可能出于拨乱反正的良好愿望,有些同志又把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消极面”。有的说“客观上农民战争的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有的说农民战争还有“对社会人力、物力的严重破坏”作用。有的甚至断言农民战争“阻碍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认为,为了拨乱反正,肃清极左思潮的影响,对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作出科学的论断,是必要的。但采取简单的方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反过来把农民战争说成历史发展的阻力,就是欠妥当的了。对美化拔高的极左观点,前一阶段已经进行过剖析和澄清,今后还有待进一步肃清。这里,着重针对“阻力论”的一些论点,提出不同意见。由于这个论点是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1961,(2)
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于不久前曾结合教学开展了有关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及古巴革命等方面不同形式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报告会,大大促进了科学研究空气的活跃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教研组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曾先后讨论了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讨论时主要集中在农民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两方面。关于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性质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自始至终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的。其主要根据是:(一)在封建社会中农民与地主是对立的阶级,地主是封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从宏观角度看农民战争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把农民战争放在封建社会的广阔背景上,从封建社会的基本规律出发,去把握这种历史现象。特别注意社会基本规律对它的制约作用;二是从中西历史比较来看中国农民战争的特点及作用。一、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及其内在规律中国农民战争次数之多、声势之大、斗争之壮烈,都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这一点已为史家所公认。照以往的“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断进行逻辑推理,中国应该较早地结束封建制度,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历史事实却恰好相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省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4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就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让步政策的再评价、农民领袖的“蜕变”原因、士在农民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扩大研究范围,选取新的角度方面,有所推进. 一、关于农民战争的破坏作用问题战争都不可避免带有破坏作用,农民战争也不例外.但是不是如《河殇》说的那样,中国农民战争只有“周期性毁灭”社会的作用?会议一致的意见是否定的.认为农民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不能把它与地主  相似文献   

6.
农民战争是不是社会革命蔡美彪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虽然也是一种革命,“但它是不同于社会革命的另一种性质的革命。”孙祚民表示赞同。他说,社会革命,是由孕育在封建社会制度母体内部的新生产力同原有的旧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其历史任务是推翻旧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制度,导致社会形态的交替。而农民战争,“乃是发生于封建社会中前期、亦即封建社会形态内部的革命。导致这种革命的矛盾,不是新生产力与封建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是封建生产关系固有的矛盾,即封建生产过  相似文献   

7.
一毛主席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因此,对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的规律性加以研究,不特有助于阐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且可以丰富世界史的内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十七年历史研究的评价与唯物史观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十七年”历史研究的基本估价,学术界实际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十七年历史研究虽然走过了曲折道路,但是总的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十七年的史学完全服务于政治,它被“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体系”所宠罩,故无学术独立性可言,甚至将十七年史学与“文革”十年中“四人帮”疯狂践踏、摧残历史科学、蓄意制造混乱、颠倒黑白扯到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在史学界就有不同看法,现在也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今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以供进一步讨论与商榷。(一) 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经作过专门论述,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相似文献   

10.
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文化大革命以前,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在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封建统治者曾被迫执行过“让步政策”。“让步政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看来主要是指“轻徭薄赋”、“减轻刑罚”、“选用廉吏”、“抑制豪强”、“招抚流亡”等。他们认为,这些“让步政策”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有利的,它的推行是农民战争作用的一个方面。应当如何评价地主阶级的“让步政策”,正确地阐述农民战争的伟大作用,到现在还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从唐末的黄巢起义开始,要求社会财富平均和土地平均的斗争,随着历代农民战争的发展愈来愈是比较明确。这一看法,已經为目前我国史学界中的多数同志所同意或基本上同意了的。至于封建社会前期,即从秦汉到唐代中叶的农民战争是否也有土地要求,则不少同志是采取否定的态度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争论中,一度出现否定农民战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动力的模糊观点。笔者结合学习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关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论述,仍然深感是正确的。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斯大林说:“在封建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农奴……剥削几乎同奴隶制度下的剥削一样残酷……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农民战争自发性和自觉性问题的讨论,已有不少文章发表,最近又在《江汉学报》1962年第7期上读到了江浦同志的《试论陈涉吴广起义》。这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自觉性问题,读后获益不浅,感到:通过逐个地对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研究,或对某些农民战争的某些侧面的专题研究,能有助于弄清封建时代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有助于总结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江浦同志文章的主要论点是:“秦末农民战争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阶级斗争。但在  相似文献   

14.
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形式,它贯穿于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我国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仍然是农战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拟就农民战争的结局和作用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关于社会发展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底历史,以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1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学术界,一般地说,人们都是肯定的;但是,当运用这一基本观点来解释某些具体历史现象的时候,就不是所有的论者都赞成的了。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国的农民战争“太多”,“破坏过甚”,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农民的政治作用“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农民战争非但没有推动历史前进,反而在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毛泽东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农民的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为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所罕见的。除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之外,与其指导思想不无关系,关于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史学界大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农民战争的指导思想是“天命”论。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恩格斯说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上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所宣扬的“君权神授”、“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天命”思想,对农民的毒害很深,所以“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此起彼伏,延续的时间很长,规模也很大,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之一。甚至在鸦片战争以后,当中国社会的性质已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候,也还爆发了象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这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有不同于过去农民战争的特点,即遇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问题,但仍然属于旧式农民战争的范围。由此我们能不能进一步引伸出如辛亥革命,或者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都是旧式农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长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近年来,这两种观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认为农民战争是中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文章分析了历史上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沉重的封建剥削与压迫,其实质是社会停滞不前,而农民战争起着扫除历史发展障碍的作用;指出农民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来自于战争的双方,认为农民战争对战后新(旧)王朝起着较大的影响,促使统治者有所革新,从而推动社会在某些方面的进步。文章着重分析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对战后社会发展所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中所建政权的性质问题,是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项公案。顾诚同志在《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引文不注出处者皆见此文)一文中说:“有的同志却根本否定历史上曾经有过农民政权,认为农民战争中建立的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