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遇”──中国美学概念分析之一陈勇中国人对待世间许多美好的事物和人生境界,常常抱有这样一种态度,认为它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即使是面对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也往往持这样的观点。唐代书法家和书论家虞世南就曾这样说过:“故知书道玄...  相似文献   

2.
正人在路上走,难免会和人相遇相抵。怎么办?各执己见决不相让?那就耗着呗,花着自己的时间,损着自己的心情,到头来无功而返两败俱伤。期间要有一个人懂得退让,情愿吃点小亏,退一步甚至退两步,结果怎么样?再窄再难走的路,就都走过去了,既没有改变方向,更没有损及心情,大家相安无事。真好。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世界像一个万花筒,精彩纷呈。”也有人说:“世界像一碗白开水,平淡无奇。”我认为精彩的世界是需要自己去开拓的,若想要在平淡无奇的世界中去寻找丰富多彩的事物,就需要自己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十八岁的我,尽我所能抓住一切能抓住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年老应懂“知足”乐,对“知足”更需要、更宝贵,何因?不妨请听我说—— 一是年纪不饶人,自然规律所限。年轻人正蒸蒸日上,血气方刚,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而年老者则如“日过午”,说日薄西山,话不好听,实际是意思相同,年轻与年老对“知足”应当是各不相同,若人退而心没退,还牵这挂那,或这也想得那也想求,似什么也割舍不下,这样也是很累的。  相似文献   

5.
易小荷 《今日南国》2010,(17):46-48
在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外,再谋一份自己喜欢的第二职业,这已经成为一些向领的生活方式,而这份第二职业到底算工作还是算玩乐,身处其中者也往往难说清楚他们清楚的是,在这另一份职业中,可以寻获一种久违的小幻与从未体验过的人生——一种在职业中玩乐的人生,于是,有人把这叫做“职玩”,而这些兼职的白领们则成为了“职玩”者。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贵在真实,也难在真实。写真实,不仅需要作家对纷繁的现实能有客观的认识,同时也需要作家有遵从于冷峻现实的胆识。一方面是社会生活的确复杂,往往一个人、一件事众说纷纭,真假掺之,要还庐山真面目,就很不易;另一方面,它面临着至今也还存在着的许多人为的“禁区”。在那不能说真话的年月,它被视为大忌。所以世界著名的捷克报告文学家基希就说过:报告文学是一种有危险的文学样式。就是今天,我们也不难理解那“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曾写出一系列干预生活之作的刘宾雁,为什么说出他搦管援笔,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德育的缺陷看以自身为基点的德育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地震撼 ,一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因为道德“是人内心的‘法’ ,是人的精神的堤坝 ,约束自心的‘法’一旦解体 ,维系社会和谐的堤坝一旦崩溃 ,人心即剩下道德的荒凉 ,人也就退化为非人……这是不堪设想的境地”(引自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作为社会秩序的神圣堤坝和个体自律的“上帝” ,道德法则是不可逾越的。任何社会 ,都需要道德、良知、伦理风尚的维系。其间尤以学校为相对独立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对象的学校德育教育 ,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博客经典妙语:●人在订计划时,像被终极催眠一样,变得不清醒而激动,体内流淌着一股新鲜的血液,以为自己是假面超人。就像我们订“新学期新打算”时一样,在打算里,自己过的是干净用功的生活,于是,我们便真的以为自己的人生可以从此“翻开一页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7,(3)
多少年来,安格尔的泉就一直在我心灵的某一隅细细地流着,流着。我的心也曾经沙漠过,也曾经荒凉过,但都没有僵化和枯死,我知道,是有一股泉在滋养着。就像那雏菊,含苞欲放的,在石缝中。我的心中,也有一朵雏菊。  相似文献   

10.
我手塑我心     
命题分析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一古老的追问自古至今聚讼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人们讨论性善性恶的初衷,都是为了追求心灵的真善美。无论是原本就邪恶的心还是原本就善良的心,要达到美或者臻于至美,都需要人们对心灵进行塑造,也就是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那么,在追求心灵完美的过程中有哪些途径,这又是人们长期探讨的问题。“我手塑我心”这一命题,其实是提出了一种途径或者说方法。“心”这里指的是人们的心灵,广泛的说,  相似文献   

11.
<正>18岁之前的我,从没想过出国留学,也没想过因留学而改变人生轨迹。当时的我天真烂漫,就像歌手陈奕迅在采访中谈及自己18岁时的状态一样,伫立在天桥的栏杆边,笑容灿烂地回答:“我在做梦啊!”我也似这般拥有快乐洒脱的个性,不计较当下得失,不急着制订人生目标。直到因为大学学习泰语专业而赴泰交换学习时,我才得以真正闯进一场华美的“梦”中。留学期间,我奔跑在人生的旷野上,不断开阔视野,继而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凉月漫天 《社区》2010,(32):47-47
过这样一种生活:摆脱激情和欲望.心灵冷静而达观。痛苦和不安只从内心生发出来,也只从心灵深处消除。消除它们最初也许要用一年.渐渐只用几天,甚至痛苦和不安一经生发即告消散,就像水滴落进炽热的火炭。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旅游是一种“过渡仪式” ,人们借此完成某些重大的人生或心灵的转变。旅游还是一种跨文化交流 ,但其结果是益、“害”并存。至少 ,旅游能加深旅游者对自身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知足     
张峰 《百姓生活》2010,(1):18-18
“知足”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人生天地间,是需要有知足的心态的。《老子》四十四章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因贪得无厌而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追求不止而遭遇危险,这样的人生才能过得平平安安、长长久久。  相似文献   

15.
<正>人生问题是我一直的困惑,其实也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困惑。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是什么,一个人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我在大学里上过很多课,但考完即忘;也参加过一些活动,但轰轰烈烈而来,偃旗息鼓而去。而真正给我心灵留下深刻印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二五年,北京的京报副刊曾经征求过青年必读书。鲁迅的回答是别开生面的:“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但在附注栏内,又写了些颇为发人深省的话:“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茅盾,从他一九一六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叩文学的门”起,就把文学与社会人生牢牢地挂在一根线上。他也曾提倡过左拉的自然主义,那是为了反对面壁虚构、脱离现实的旧文学;他也曾鼓吹过罗曼·罗兰的新浪漫主义,那是因为他相信它“能够补救以往文学之不足而综合地反映人生”①。“为人生而艺术”,始终是茅盾接受这种种主义的基石,也是他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的奋斗目标。本文将从他的早期小说创作入手,探讨这位杰出的文学大师对人生的独特思考方式。文学为人生,表现人生,批评人生,改造人生,是茅盾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10)
不久前,有朋友送了我一本名为《人生每日必修课》的书。书中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种修炼,是寻找幸福的过程。如果我们一筹莫展地看待人生,人生肯定阴云密布,如果我们开心地看待人生,人生一定阳光灿烂。”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若要幸福地生存,一辈子弹奏出生命健康的旋律,人类自己必须善待自己活着的每一天,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谈到快乐每一天,也许会有人说:“快乐是要有前提的,这前提的来源是一帆风顺的人生。”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没有,但它只是沧海一隅。就人生而言,不妨多经历些磨难,太平坦的人生我觉得像一杯索然无味的白开水。  相似文献   

19.
五 诗与歌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就像鸟需要啼鸣、兽需要号叫一样。人谁都追求生活的幸福,而其实永远在挣扎。人遭受鞭笞就必然叫喊—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遭受鞭笞而不许叫喊或不能叫喊——生活天天都在对人进行鞭笞,如此人生就需要歌唱。“大凡物不得其平也则鸣”,“诗穷而后工”,这些格言,说穿了无非是这一残酷的现实。诗总是先来自民间,然后转入文人。我花了较大的篇幅来叙述汉代的民间乐府,汉代的文人是怎样探索他们自己的路呢?汉初人们娴习楚歌,于此楚歌在西汉之初的诗苑中支撑了一段时间。也有些人去模仿雅颂。韦孟的《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是其中的代表。《安世房  相似文献   

20.
“梦”和“冲动”属于潜意识范畴,深刻作用于美术创作活动,而艺术家对此往往是不自知的,需要从作品回溯或者通过艺术家的精神分析才能显现,但其作用却是贯穿艺术家的创作始终的。美术创作是美术的重点环节,同时也是美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面。美术和美术文化传承中“梦”及其“冲动”的潜在作用和意义则主要体现在美术创作中,得以体现主体心灵的表达、升华和再积淀。何为美术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