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经历了三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阶段,其思想渊源来自西方进化论、自由平等观念以及改良派关于民族与国家的理论探索和中国传统的民族平等观念等。孙中山民族主义学术价值在于:它立足于建立真正意义的具有国民认同特质的民族国家,兼有强调民权论的政治民族主义和包含中华文化自信心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
在东方近现代反殖民斗争中出现了宗教民族主义文学这一民族主义文学类型.这种文学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文化为基础和依托,讴歌本民族宗教的光荣传统,表现本民族的宗教情感,体现了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在近现代东方反殖民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号召、鼓舞作用,对本民族文学乃至民族国家独立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出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文学和伊斯兰教民族主义文学是这种宗教民族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论新加坡民族主义的形成与界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新加坡民族主义是在反殖民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它以争取新加坡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提倡儒家思想,保持亚洲人价值观,强调合作精神,主张融会东西文化精华以创造新加坡现代文明国家。这种民族主义初步形成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大致定型于六十年代中期,七、八十年代又有新的发展。它是战后兴起的当代东方民族主义的一种形态,是“融合型”民族主义,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民族主义,代表着新加坡的历史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国际社会中也是一种富有建设意义的思潮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反西方现代文化的产物 ,民族历史、传统文化是其民族身份认同的基础和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最有效的场景 ,是其民族主义张扬的核心内容。这种民族主义思想 ,一方面因缺乏历史批判意识而无补于本土文化的良性循环与新生 ;但另一方面 ,它因致力于“民族”、“国家”意识的启蒙而获得历史的合法性与意义。到 194 0年代 ,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完成了由早期的以民族传统反抗西方现代文化向以西方现代文化透视、批判民族传统的转换 ,这种转换记录了特立独行的诗人痛苦的情感历程与思想探寻的真实轨迹。  相似文献   

5.
晚清从西方传来的民族主义造成了民族国家认同的危机。革命派强调民族的血统,从单民族国家理论出发,提倡种族式的排满。保皇党人则重视民族的文化认同,鼓吹包容满汉的大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梁启超是民族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有力推动者,其态度几次转变,反映了晚清时期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国家认同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民族与国家合一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19世纪末民族主义在中国勃兴。清政府以民族主义富国强兵,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党人以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民族主义在新军中传播,在革命党人影响下,新军接受反清反帝的民族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从排满转向反帝。建设现代民族国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民族主义宗旨。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建设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在新的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应当超越血缘种族,建立一个富有包涵力、整合力、融合力的现代国家体系。在一个国家的大范围内融合凝聚各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民族主义与国家主权在理论上应当合而为一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也应当是合二为一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基础,由此凝炼出共同的民族精神,建设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就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解读《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阐释论析了西欧近代史上的两种民族主义:即以法国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民族主义或称政治民族主义和以德意志为代表的文化民族主义或称防卫型民族主义。前者随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形成、发展,后者则意从文化上统一处于分裂的德意志,将文化民族主义作为德意志政治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先导。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冲突,产生了知识分子的所谓"反中国情结".这种"情结"可以解析为"传统与近代"个人与群体"有道与无道"三对矛盾,又可以从"面向未来的民族主义"与"回向传统的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9.
欧盟是当今世界最成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学界对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探讨。具有代表性的是拉哈—科赫解释和吉尔平解释,他们强调内部动力、外在压力、同质性,以及从容易着手的经济联合开始等。但深层原因是欧盟独特的超国家模式,它摆脱了传统国家间的安全困境,适应全球化竞争要求,从国家民族主义走向地区民族主义,构建新的政治文化共同体,通过地区安全实现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民族形成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它源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其实质是民族或国家之间利益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冲突,其功能效应有正负之区分,其发展趋势将逐渐减弱.民族主义可以分为争取政治权利的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经济利益的经济民族主义和维护本民族物质文化的文化民族主义三类.进攻型和防守型是区别民族主义性质的首要的、直接的、现实的标准.中国民族主义的真谛是民族自尊与民族平等.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概念产生于西方,并被赋予很强的政治含义:在西方的民族理论中,民族以建立民族国家为政治目标,民族主义是建立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这种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民族觉醒以及国家主权意识的培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也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染指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策划少数民族独立、分裂中国的理论依据.近代以来,在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处理中,以中华民族为依托的国家观念在外力的作用下得到加强,使边疆危机最终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2.
世界民族问题热点对各国文化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国际上涌现出大量的新兴民族国家,而西方的殖民霸权式微,世界上众多民族文化被赋予了 新的意义,成为各民族为捍卫其自身利益而高举的旗帜。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文化民族主义也会走向极 端,成为民族冲突的背景和缘由。民族文化冲突而引发的世界民族问题给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的启 迪和警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新变化以及一些人对人民民主专政的质疑,江泽民依据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毛泽东、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自觉昭示,以及对中国特殊政治生态的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不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人民民主专政还要不要坚持以及应当如何坚持”的问题,而且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所涉及的主要方面提出了新论断,作出了新概括,为我们自觉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因受五四新思潮激进反传统的刺激,吴宓等留美生于1922年春出版<学衡>杂志,发表了大量的反思、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言论,充分展示了对现代性追求的独特禀性,形成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重镇学衡派.学衡派既反对激进反传统的情绪化态度,又不赞成以西方晚近某家某派标举西方文化的文化观,而是主张新旧相对论,认为古今中西文化当明其源流,融会贯通,以建设真正的新文化.学衡派现代性源自传统的观点与新文化运动现代化即西化的立场构成对立互补的关系,代表着另一种文化启蒙,当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由于现实的危机和西方民族主义理论的输入,清王朝的合法性危机再次爆发。梁启超戊戌维新后一度在是否采取民族主义立场的问题上动摇不定,1903年访美归来后,他接受了伯伦知理的国家学说。在革命排满思潮风起后,梁启超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他将革命派的汉民族主义称为小民族主义,而将自己的合中国境内诸民族的民族主义称为大民族主义。实际上,梁启超这种大民族主义不过是由于西方民族主义理论本身的偏颇而采用的一种修辞,其实质是"国家主义"。中华民国这一现代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表明国家主义的认同模式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更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陈去病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政治家,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在晚清急剧动荡与变革的社会里,陈去病写出了许多重要的政论性文章,阐发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具体表现为种族民族主义思想、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和政治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的扩展不能导致文化民族主义的废弃,甚至在事实上反而导致了文化民族主义影响力的增强。文化民族主义具有其存在价值,文化民族主义通过对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强调和对民族文化自我认同意识的维持及强化创新,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谋求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和强大,并最终对世界人类文明有所贡献。加强民族主义的文化反思,塑造中华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8.
网络民族主义之所以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其它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非但以其崭新形态饱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它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无产阶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伴随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特别是在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成为威胁全球安全和各国政治稳定的新的安全隐患的背景下,重视民族观教育的战略地位,丰富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创新民族观教育的形式,对于自觉抵制民族主义浪潮的不利影响、巩固我们的国家政权、形成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