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工作在中国恢复发展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不同,社会工作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巧的传递过程,也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始阶段,专业形象的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注意从课程教育、价值教育与实习教育三个层面,系统地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同时加强院校间,教育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化问题是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历程,职业化的认证标准、制度保障及政府作用等问题的现状,表明中国的社会工作是在没有职业实践的情况下办起了专业教育,然后专业教育又无法直接促进职业实践,因此,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的发展长期处于“无根生长”状态,现在到了需要通过职业化发展来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土化诉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当前社会中体现出的必要性与客观性,以及内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面对的困境;指出当前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必须在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社会工作职业化经验,走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的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推动社会建设。深圳社会工作模式是由社会力量主办社会工作机构,政府通过向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培育和支持社会工作组织的发展,即"民间运作,政府购买服务"。广州社会工作发展之路在试探民政—高校—社会机构的广州模式,分别实行两种途径:一是将社区综合服务打包给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二是由政府街道出资成立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广深两地致力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及其模式创新,探索和谐社会与幸福广东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体制转变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公布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化提供了机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化:实际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转换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支持型职业化。在这一过程中要对社会工作职业给予合理的定位,以导入社会工作专业制度。政府部门在社会工作职业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社会工作专业团体和民间组织对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健康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一直在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以授权为特征的职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经营、行业自律与管理、注册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上海社会工作在性质定位、需求定位、非政府参与和制度框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世纪,上海社会工作的职业化需要从全面拓展、走近百姓、广泛参与、规范运作等方面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上海一直在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以授权为特征的职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经营,行业自律与管理,注册社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上海社会工作在性质定位、需求定位、非政府参与和制度框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向新世纪,上海社会工作职业化需要全面拓展,走近百姓,广泛参与,规范运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经过20多年的专业化教育和职业化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理论的实践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日益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这是中国社会工作实现与西方社会工作平等"对话"的基础。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中,文化适切性的哲学思考显得更为迫切。在本文中分析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三个涵义,提出了"镜、根、源"的观点,也透视了文化适切性价值取向中的中西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和中国文化古今差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改革三十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年来,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大陆获得了快速发展。在简单回顾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专业教育的目标、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教育的本土化等方面反思了社会工作教育在过去30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探索本土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结构、规范课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创新城市,深圳市自2006年12月起开始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社会工作。经过几年的试点,深圳市社会工作初见成效,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现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工作模式,这些为我国大陆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及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客观来说,深圳市社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不高、社工专业程序不够、机构运作资金不足及对社工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深圳市社会工作的深入研究,对我省发展社会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联系密切,但在服务方式上又有区别.本文基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两者在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即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力保障;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这三方面的互动关系对于努力推进民政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促使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这两门学科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服务是在缺乏第三方——专业的学校社工介入服务背景之下的权宜产物。基于皖北农村M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探究这种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模式在相关制度建设、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而对"-5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论是:由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为在校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是利弊兼有,且弊大于利的,由此呼吁未来农村学校能实现“一校一社工”,由驻校社工承担起在校留守儿童服务任务,这既有利于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进行减负,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工作职业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关。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持续性过程,它需要公共政策为其提供依据、保障和驱动。从政策分析的视野看,中国实施社会工作职业化战略正面临着公共政策的结构不健全、运行环节存在缺陷、工具保障功能虚弱等现实难题。当前,实施社会工作职业化战略的公共政策途径是:优化公共政策的系统结构,保证系统功能得到充分有效展现;畅通公共政策的动态运行,确保政策过程能够实现良性循环;搞好公共政策的战略管理,促使政策建设不断取得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4.
自新世纪初开始,中国内地的妇女、婚姻家庭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经历了最初的艰难发展,目前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专业服务队伍发展、专业服务开展、专业服务平台建立、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对实务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从服务对象、主要领域、服务方法与主要模式等方面对主要服务对象和领域进行了归纳。在文章的最后,笔者从专业化、职业化、拓展现有服务领域以及政策制定等层面对未来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救济性为特征的社会福利服务发展的初期阶段;以确立发展方向和政策目标的社会工作全面发展阶段;以加强专业教育与法制化管理的社会专业化发展阶段;以强化社会工作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阶段。研究并探讨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助于加深对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历程的理性认识,借以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区分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的不同特征,有助于在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强化专业特性、促进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专业化及职业化这两大难以逾越的瓶颈一直阻碍着社会工作的阔步前行。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的提出在彰显政府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改善的愿望的同时,也给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及职业化道路提供了契机:和谐社会的内涵不仅与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相契合,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也需要社会工作的全面参与。接受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与政府的通力合作则成为当前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以下理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性专业性”成为构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类型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存在明显的冲突。通过回顾先秦虚静视角发现,注重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人—场景”双向影响框架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的焦点,并且强调舍弃是人们在过度“有为”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找到成长改变之路的唯一求真方式。为此,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需要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秦虚静视角,建立以“人—场景”双向影响为框架、以舍弃行动策略为核心、以自然行动理性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走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这种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社会工作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实践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国内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远未完成。因此,国内社会工作的教学和研究相对还比较落后,基本上还处在译介西方、港台经验的阶段。这是就整体而言的。就局部来看,社会工作还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方面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很难指导中国的社会工作实务,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工作者积累的很多鲜活经验没有被概括和提升。这种理论界与实务界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状况,在上海、北京等社会工作先进地区的表现比较明显。社会工作的这种两难困境,在社会工作行政研究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目前国内对社会工作行政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以…  相似文献   

20.
高校干部“双肩挑”与管理职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理职业化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和组织运作的基本要求,而在我国高校,却长期存在着不同于管理职业化模式的另外一种模式——“双肩挑”干部管理模式。“双肩挑”干部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双肩挑”的兼职管理方法与管理职业化要求产生的冲突导致的,而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权力配置中顺应学术权力提升要求又为“双肩挑”模式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支持,因此,对高校管理干部、尤其是教学科研单位管理干部的“双肩挑”模式应该在肯定的前提下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