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喻是语言的固有成分,是人们重要的认知工具.在概念传递的过程中,政治隐喻通过相似性联通起政治概念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人们理解那些政治概念除蔽.但政治隐喻在呈现某一相似性的同时,也藏匿了其它相似性,而且它所呈现的相似性也未必是现实,它又成了人们理解现实的屏障.因此,政治隐喻为人们的认知活动设定了框架,成为构建现实的重要方式,并以此影响和激发人们的行动.政治隐喻的研究揭示那些看似中性、自然、恰当的语言如何对现实进行染色和过滤.  相似文献   

2.
现代隐喻认知观认为,隐喻本身是一种语言现象的客体事实,同时又是某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的存在特质。作为一种概念体系,隐喻意义的建构是人类语言发展、交流的根本,但隐喻意义的理解和认知并非瞬间、片刻的随意假想和猜测,而是从人类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完成内心所创造的一种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折射反映过程。从认知语境的视角来看,隐喻理解的认知过程首先是对隐喻参数的识别,然后再明确说话人、听话人双方都互明的认知语境,最后才能达成隐喻意义的建构,完成隐喻意义的推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施喻者角度分析隐喻的意义构建,阐释施喻者构建隐喻的六种认知聚焦方式,分析施喻者聚焦点选择的认知理据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本文以一首诗为例,说明如何利用施喻者认知聚焦点来理解隐喻,强调了对施喻者认知聚焦方式的把握对隐喻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英语植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 ,总结归纳出植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 :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 ,说明了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过程 ,阐明了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认知活动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讨论会话叙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社会认知叙事分析模式。会话叙事是日常会话中自发性的故事讲述行为,兼具叙事和会话交际特征;作为会话交际中的叙事活动,又具有语境内嵌性。社会知叙事分析模式强调会话叙事包含四个层次上的意义空间:经验、故事、叙事和会话;故事世界的建构和理解以经验世界为基础,以叙事世界为框架,而叙事互动又以话语世界的人际交往为框架;在会话叙事活动中社会人际工作、以真实经验为基础的叙事建构和认知理解同时在进行,叙事双方通过会话叙事完成经验、故事、叙事和会话四个层次上的意义建构与交流。  相似文献   

7.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在语言中无处不在。通过采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与红高粱有关的主题隐喻的构建、解读与翻译,揭示了“红高粱”主题隐喻的动态构建机制。研究发现,葛浩文《红高粱》译本运用了4种隐喻翻译策略,即保留源域和目标域、替换源域和(或)目标域、解释性译法和省去不译。译者既要知晓语言文化差异,又要增强隐喻机制的识别、解读和重构能力。研究通过揭示主题隐喻的构建机制和翻译策略,旨在为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其中空间隐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一背景分离原则是人类对空间认知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类对空间语言认知,形成空间语言概念的一项基本原则。文章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运用认知工具“意象图式”,通过对英语介词under所体现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论述了对under空间意义的认知过程,分析了这些空间意义扩展到隐喻意义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9.
语篇隐喻是由单位隐喻、结构隐喻和系统隐喻构成。语篇隐喻可以在上述三个层次得以实现。语篇隐喻机制包括两类,一种是“相似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本体、喻体之间具有某种相同之处,这又可以分为“同形”“同构”“同态”三类;一种是“差异性”,即在人们的认知框架内,凭借表达、内容差异实现隐喻功能。复杂语篇的隐喻分析程序包括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与重构主义方法的综合动用。  相似文献   

10.
中英媒体对“一带一路”概念域认知存在差异,为理解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隐喻思维凸显的认知构建和映射的文化连贯性,文章选取中英代表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标题,结合具身语言认知和概念整合理论,具身对比分析新闻标题隐喻思维概念整合的认知凸显过程。新闻英语文本经验痕迹最大可能激活具身认知感知动觉,从视、听、动觉感受凸显的认知差异,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生成和使用提供充分条件,实现语言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   相似文献   

11.
语篇翻译的认知隐喻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翻译的过程往往表现为一种认知活动,是一种通过认知来构建信息的活动。对于翻译而言,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无疑给翻译的隐喻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从认知隐喻的视角,探讨翻译的认知过程,语篇的认知意义以及其对语篇翻译实践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隐喻理解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隐喻以及隐喻生成机制的理解,试图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特征和主要认知理论的讨论作一分析,旨在进一步阐明隐喻现象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现象的认知及其意义的理解依赖于语言使用者双方所处的语境和具有的认知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语义层面为突破口,以认知理论为框架,阐述了隐喻的本质、种类和影响其理解的相关因素.传统的隐喻观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不能解释许多语言使用现象.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为词义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语义识解是涉及知觉、记忆、推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在内的认知行为。在这一系列心理活动中,话语交际者需要运用语言基本知识及由生活体验而来的各种概念框架对相关内容的语义进行动态地分析识解。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代表性理论,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识解有着重要作用:①概念整合理论反映了概念和心智活动之间的关系;②两个或多个心智空间的信息映射是激活词汇语境意义的预设条件;⑧概念整合的认知机制能够合理解释隐喻、习语等语言现象的形成,为隐含义的理解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概念整合在语义识解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二语习得者在整合模式的形成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联想能力的培养,以此扩展延伸词汇认识;其次要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用文化与语言的关联性指导二语学习;再次,还需要构建全面的学科框架并积累百科常识,为语义理解提供认知库。  相似文献   

16.
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从认知角度来说,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本文基于隐喻作为修辞手法和认知方式的理论,重点从认知的新视角分析隐喻的英汉互译过程,以丰富的语料为例,详尽探讨英汉隐喻的翻译过程、策略和方法,灵活运用映射对等和偏移等效两种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意义,重塑文化意象,或适当修改意义将意义与形象完美结合,使原文信息得到准确完整的交流与共享,以促进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指出,隐喻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人类通过隐喻来认识、了解世界.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本质.深入探讨英汉隐喻之间的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恰当的策略,将会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动物词汇的隐喻认知意义,总结归纳出动物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名词隐喻、动词隐喻和名词转动词隐喻,说明了隐喻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现象,一种行为方式,一种描述、理解和解释新事物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认知模式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喜悦”作为一种抽象情感,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童话中丰富的“喜悦”情感隐喻不仅为儿童理解“喜悦”情感提供了桥梁,更对其隐喻认知能力的发展抛砖引玉。本文以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为研究对象,从人类的认知方式概念隐喻角度入手,对英汉童话中的“喜悦”情感隐喻的异同点及原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在童话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