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循化话中人称代词的变格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化话是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很独特的土话,类似“河州话”。它既不同于西宁话,也不同于乐都话,更不同于普通话。一般地讲,汉语方言的差异最大的是语音,其次是词汇,语法的差异极小。但是循化话的独特点除了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外,语法的差异尤大。如循化话的基本句式“宾—谓”式在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中不存在,循化话中没有“把”字句和“被”字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介词结构,以及连词的省略等等。人称代词的变格是汉语中更为少见的语言现象,至今末引起过语言学家的注意。拙文就循化话的人称代词的变格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的是临夏韩家集和循化托埧庄语音材料。这两个村落都是回族居民点。河州地区汉族和回族讲话,无论在语音、用词及语法上都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更确切地说,这里反映的主要是河州回族的语音特点。文中河州话用国际音标标音,普通话一般用汉语拼音字母标音。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状况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概述青海循化撒拉族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即循化撒拉族人口概况和人口受教育概况,并分析循化撒拉族人力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提出发展循化撒拉族经济的政策对策,以期对促进循化撒拉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撤拉族自元代初年迁至青海循化地区后,在发挥自身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吸收周边其他民族的农业生产经验,对循化地区的农业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依据历史资料,阐述了循化撒拉族自明清以来在土地开发、水利建设、农作物种植以及园艺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循化话中语气词的使用特点,并对其形成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元代撒拉族先民尕勒莽一行作为蒙古征服者在西域所派遣的签军的一支迁至循化,其原因理应与当时在循化等地设置的驿站有很大的关系。撒拉先民初到循化之际为了赢得当地藏族居民的认同和接纳,便迎娶藏族头人的闺女,形成民间世代传言的"夏尼"认同。文章认为成就这场历史婚姻的原因并非简单,应与当时统治积石州等地的蒙古皇室的操作有一定的关系。当时藏族和撒拉族之间产生的包括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习俗、语言、民间文学等在内的对话和互动对后世藏族和撒拉族和睦团结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撒拉族与藏族关系述略马伟撒拉族自人居循化就与藏族发生了很密切的关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他们不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且还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为循化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关于藏族对撒拉族的影响以前曾有零星片断的论述,但撒拉族对藏族的影响则无人提及。...  相似文献   

8.
再论撒拉族的族源与形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撒拉族的先民属撒鲁尔人尕勒莽部 ,曾被征调加入成吉思汗的“西域亲军” ,最先来到今之循化 ,时间约在 13世纪上半叶。到 14世纪下半叶 ,为避中亚战乱 ,又有一批撒鲁尔人东迁到循化 ,后又陆续融入了经商者、被流放者 ,以及邻近的藏、回、汉等民族人口 ,形成了撒拉族。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循化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边界,同时也是甘青两省边界。从宗教文化方面而言,其处于藏传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汉儒文化的边界。在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其族群关系呈现出多样性特点。本文旨在讨论循化县撒拉、藏、回、汉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同时探索循化各族群众经济上形成的互利互惠关系;正是不同的经济生产和交往方式奠定了本地区互助合作的族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循化话指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汉语方言。名词语的后附语素指的是类似于某些具有格位范畴的民族语言中作为格位标记的语言成份。这些语言成份可以附缀于名词之后,也可以附缀于包括“的”字结构在内的名词短语之后。循化话中这类后附语素共有[xa]、[ti]、[ta]、[xθt‘θ]、[la]、[t‘ala]等六种。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均读轻声;粘着,不自由;它们的语法功能都在于标志出它们所附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跟句中其它词语的关系。如果我们用M代表名词语(名词和名词短语),并把零形态也看作是一种后附语素,那么,循化话中M与后附语素的组合就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1.
湘西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今读共有9种类型。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不送气音,入声字大多今读送气清音是湘语古全浊声母自身的演变。古全浊声母舒声字今读送气清音是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影响的结果。古全浊声母仄声字今读不送气清音是在与官话方言长期接触下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基于《现代蒙古语喀喇沁土语声学参数数据库》,对喀喇沁土语词首短元音的第一共振峰和第二共振峰进行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和阐述了其语音特点,得出的结论是:喀喇沁土语词首有〔e〕、〔ɑ〕、〔〕、〔i〕、〔l〕、〔〕、〔υ〕、〔o〕、〔u〕、〔y〕、〔ε〕、〔〕、〔γ〕等短元音。  相似文献   

13.
宝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声调等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自都有对应的规律,就宝鸡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对应而言,在翘舌音与平舌音、双唇音与唇齿音、尖音与团音、前鼻音与边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等方面,规律十分显。  相似文献   

14.
长乐地域与平江、岳阳县毗连,长乐方言受赣语的影响较大,但湘语特征更为突出,应划入湘语长益片。其理由有三:一是从土人感来看,长乐人觉得和平江人通话有困难,巴陵话口音很重,长乐话当属汨罗话、长沙话系列,而与平江、巴陵话相去甚远。二是从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看,长乐一直归属于古罗城,还在梁、隋时成为县治,其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楚文化。三是从语音识别特征看,虽然长乐方言韵母,如“鼻化韵较丰富,非敷奉母宕摄阳韵合口三等字念[x],古流臻曾三撮开口一等韵今读齐齿”等与湘东赣语相似,但其声韵调的主要演变规律,如“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清化,舒声字一般不送气,入声送气”、“模韵端泥组、鱼虞韵庄组与流摄字相混,鱼虞韵精组读[i],蟹撮合口端系读开口,一般都保留入声调类”和湘语长益片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5.
文学方言属性思辨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方言只是文学语言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不大引人注目,致使地域方言、社会方言和文学方言这几个概念在文学方言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讨论中混淆不清。笔者尝试从分析、研究对方言概念的几种误解入手,在文学方言和译方等方面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仙游话、福州话和厦门话词语进行全面考察,提出仙游话有别于福州话和厦门话的三类特色词概况:一、反映仙游特有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词语;二、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形同义异"的特色词;三、仙游话与福州话、厦门话"义同形异"的特色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作初步探讨,认为古闽越语词语的遗留是未能考本字和来源特色词存在的可能原因,宋代以来自成一体的政治经济生活是多数特色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的方言调查伴随着他的游宦生活;段注引用方言材料并指出其具体属地,旨在说明字词的形、音、义及其关系;段玉裁的方言研究注重目验和历时、共时的比较,其材料及方法可供汉语史和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靖片.从语音方面考察吴城话与南昌话的主要差别是有学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早在清代末年就开始了客家方言的研究,但大都是用传统语文学的理论方法对词汇进行考释。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末,客家方言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历史时期。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1936年罗常培先生写成《临川音系》一书。1979年《方言》创刊,熊正辉率先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揭开了赣方言研究新的篇章。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则始终是围绕着客赣方言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作为汉语的两大方言,人们对它们的语言特色仍然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因此,客赣方言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两种方言的研究大有搞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