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打电话     
在“呼机手机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我心中却有个不合潮流的秘密——不给父母打电话。 父母在农村,当初给他们装电话只想到联系方便,但时间长了,反而觉得好像与他们越来越远了。每次打电话,倘是父亲接,他总要一连串地问:“谁啊,有什么事?”连儿子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好歹弄清是儿子了,接着便说:“好好工作,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读了《给爸爸打工》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文中讲了一位美国父亲让自己的孩子从六岁时便开始在他的小餐馆里做一些杂活,从而磨练他的意志。由于小时候养成吃苦耐劳,严格自律的品质,儿子在参军后表现突出,两年后就被提升为上尉。文章有这样一个片段:当儿子在餐馆里的劳动得到大家赞扬的时候,儿子提出要父亲发些工资给他。但父亲却对他说“:你现在的劳动能够养活你自己吗?”儿子从此再也不提工资的事了,工作得更加认真了。看到这,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他们几乎不让我做任何家务事,我每天早上一起床,洗脸刷牙的水都为我准备好了;当我…  相似文献   

3.
郜思 《成才与就业》2012,(Z1):119-120
梦想是终点,现实踩在脚下,每一步都在缩短梦与现实的距离。高佳敏: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现自主创业他,小时候害羞、腼腆,手里有东西可以玩半天;他,曾经喜欢睡到中午才起床,所以上班天天迟到;他,虽是男生却爱漂亮,逛街买衣服是他的最爱;他,看电影只选史诗题材的影片,怀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怀;他,是杰克逊和乔布斯的忠实"粉丝",把追求完美当成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4.
刘希 《老友》2015,(1):42
儿子在北京念完大学后留在北京工作,我和老伴本指望他能回来安家立业,让我们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但他说在北京生活习惯了,以后就在那里安家落户。我想到我和老伴将会在人生一半的时间里过着空巢生活,心里很不是滋味。老伴倒是看得开,常安慰我说:"儿子长大了,有他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没有必要绑住他的脚。"尽管这样,我对儿子的怨气还是不能一下子消除。为此,我还跟儿子吵了几次。本来退休  相似文献   

5.
一笔欠债     
已经在重病房昏昏沉沉躺了几天的田老汉今天忽然发觉好像清醒了不少,他知道这就是大限到来之前的回光返照了。死并没有什么可怕,田老汉是个硬汉,他觉得还有些个事情必须做个交代,于是抓起床边的电话,给在县城的大儿子、二儿子打了电话,让他们回老家来医院一趟,又让人给小儿子捎  相似文献   

6.
儿子的榜样     
上杉 《可乐》2008,(12):35-35
特迪10岁时,全家外出旅行。在旅途中,特迪过了11岁的生日。晚上,父母身穿晚礼服出席儿子的生日晚会。看着父母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特迪受到感染,也走进舞池当起了男舞伴。特迪小时候体弱多病,他盼  相似文献   

7.
陪我成长     
崔晓 《可乐》2010,(4):M0001-M0001
快放寒假时,我看到了《可乐》。《情感天空》栏目充满爱的味道,看完后,我忽然想到远方的父母。独自在外求学,我常常接到父母的电话。孤独时,我会好好跟他们聊聊;开心快乐时,我更愿意跟朋友一起玩。  相似文献   

8.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依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时,如果父母没有把握好教育的尺度,那将会适得其反。身为人母的我,总是与儿子建立了朋友式的母子关系,凡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没有以长辈的身份自居,有时拜儿子为师也不足为奇,我下象棋的启蒙老师就是我的儿子。今年,我的儿子六岁了,他从同龄人和父亲那儿学了一些象棋知识。闲暇之余他跟他父亲下,没人陪他下时,他总是硬要拉我下水,“妈  相似文献   

9.
好儿子     
庞启帆 《可乐》2008,(4):51-51
爱荷华州一个农场主的儿子在纽约上大学。一个学期没过1/3,他就花光了父母给的钱。儿子想到一个主意,打电话给父亲:"爸爸,你不会相信现代教育创造的奇迹。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大学有一门课程,可以教会我们家的狗欧尔·布鲁说话。"  相似文献   

10.
儿子刚和我通过电话。他的声音从遥远的英吉利海峡飘来,很温暖,很轻快。时不时的,他还开几句玩笑,把电话这边的我和老伴儿逗得前仰后合,房间里一下子阳光灿烂。儿子晓剑在伦敦的一家中餐馆做厨师长,已经整整5个年头了。他的老板非常赏识他,一些去他们餐馆就餐的食客(其中不乏英国当地人)常常写帖子表扬他菜做得好,他很开心,我们为他骄傲。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也未曾想长大当兵后会来到候马这座陌生而遥远的城市,更想不到提干后会永远留在这座城市里工作和生活。如今,我离开父母已经整整30年了,很少与父母团聚尽一尽孝心。人生能有几个30年,我是多么渴盼能与父母团聚,陪伴耄耄之年的父亲度过孤寂的残生啊。近两年,父母年迈体衰,是需要儿子搀扶照顾的时候了,因而,我渴望与父母团聚的念  相似文献   

12.
社区妈妈情     
这是一个朴素整洁的居室,客厅的沙发和茶几一尘不染,茶几上摆放着西瓜和香蕉,门口处的装饰柜上整齐地陈列着一些工艺品和装饰花,沙发对面的矮柜上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很惹眼……走进西艾力和帕孜拉提兄妹的家,你不会想到这曾是一个没有父母没有温暖、缺衣少食的孤儿家庭。每当谈起自己的身世,西艾力总是努力不让噙在眼眶里的泪水流出来。他觉得自己已是个16岁的小伙子了,他不好意思在人前流泪。他腼腆地低下头,只是一遍遍地重复这样的话:感谢党,感谢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叔叔、阿姨们,感谢抚养我们的叔叔、婶婶,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我们的…  相似文献   

13.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2):40-41
这对糊涂家长,就在《红楼梦》中,男的是贾政,女的是于夫人。他们一个暴打,一个死护;一个为人古板,不近人情,让儿子见了他“就像个避猫鼠儿一样”,一个经常让儿子滚在怀里,用手摩挲抚弄,还扳着自己的脖子说长道短;一个天天把儿子说得一无是处,一个认为儿子没有犯过错,儿子的坏都是那些女孩教坏的……正是这样走向两个极端的父母,让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希望背道而驰,裥差甚远。  相似文献   

14.
送雨伞     
黄斌 《新少年》2011,(10):27-27
儿子刚读小学时,每逢阴寸天气,妻子都会把雨伞放在他的书包里。如遇放学时突然下雨,她也总是急忙到学校去送伞。这样过了好几年,儿子进入初中读书了,妻子还是经常提醒儿子要带雨伞。可是,此时人高马大的儿子并不理会妈妈的千般叮咛,往往到放学下雨时才想到没带伞。每逢此时,妻子送完雨伞总会唠叨:“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徐新 《百姓生活》2010,(2):16-16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中午,大伯家人接到了学校打来的电话,说他儿子陆三水摔伤了。大伯家人放下电话即往医院跑。当时陆三水已在医院急救室里。过了5个小时,医生才告诉他们,陆三水已脱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7.
母亲拿着手机,愁眉苦脸地走进家门。手机坏了,来电话没有声音,刚才找人修,也没有修好。"这多耽误事啊。"母亲坐在窗前的老藤椅上,望着暮色沉沉的窗外,懊恼地自言自语。千里之外的儿子几乎每晚都会给她打电话,这手机不响,怎么能接住他的电话?接儿子的电话,对她来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  相似文献   

18.
李月平 《21世纪》2006,(1):23-25
比起普通的孩子,生长在名人家庭的孩子总会有一点儿不同。他们有着声名显赫的父亲或母亲,从小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当这些孩子离开了父母,飘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光环笼罩在头顶的时候,他们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姜昆之女姜珊姜珊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8月底,本刊记者在临别上海赴俄留学生的会议上,遇到了已留学俄罗斯的陈澹浩同学。小陈是今年3月赴俄罗斯就读预科班的。从他腼腆的表情和轻声的话语中,让人感觉到小陈是一位性格内向的年轻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给小陈增加了几分理智和清醒。  相似文献   

20.
爱歌无声     
《可乐》2006,(8)
她是这个大型企业文工团的演员,认识他是那次下车间演出。她的节目需要邀请观众来合唱时,在工友起哄下,他被推到她的面前。穿着油乎乎工作服的他红着脸,不敢看她一眼。反正是让大家高兴,她有意选择了一首很抒情的歌征求他的意见,没有想到他会点头,而且一开口唱得柔情似水。第二次见面,是给一个姐妹当伴娘,没想到伴郎是他。她差点没认出来,换上西装的他眉清目秀。他话很少,只是微笑着帮新郎招呼客人。她主动给他打的电话,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他们散步时轻声地哼着,走在无人的树林里大声地唱着,躺在草坪上,有时她听他唱,有时他听她唱,有时他们合唱。她喜欢唱歌,第一次他吻她时,她说这辈子如果能一直唱着,可以什么也不要。你可以有更好的归属,有几次他表达这样的含义,他知道他的朋友顾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