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责官员"频繁复出凸显制度设计缺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我国行政问责事件接连不断,各地纷纷出台问责办法,使行政问责制从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开始,逐步走向制度化.从近年来实施情况看,问责制确实达到了推进责任政府建设、促使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忠实履行职责的目的.但人们在肯定问责制的同时,对官员被问责后复出的程序也比较关心.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问责官员"频频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使人们对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问责制特别是"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启动官员问责制以来,问责风暴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问题官员因被问责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在为此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隐忧,特别是官员问责制中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问题。当然,被问责官员复出并无不可,公众和舆论质  相似文献   

3.
<正>问责官员复出是近来公众热议的一个话题,公众在对于符合条件的问责官员复出表示认可的同时,也对那些"闪电复出"、"悄悄复出"的问责官员表示了很大的怀疑和担心。如何使问责官员复出这项工作既有利于干  相似文献   

4.
2008年,中央再掀问责风暴,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一些地方官员乃至省部级高官先后引咎辞职或受到免职处分,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央执政为民、从严治官的坚定决心.在一系列问责事件中,无论从辞官免官涉及的人员数量来看,还是从被摘帽官员的"官阶"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一些媒体则把2008年称为中国政治领域的"问责年".  相似文献   

5.
<正>从中国古代问责官员复出的政治理念上来看,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既构成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又构成官员复出的哲学根基。就前者讲,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确立了官员责任的基本准则。儒家对官员进行问责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影响儒家至深的周公开始,就奠立了"敬德爱民"的为官原则。换言之,凡是为官不能谨守德性规范、又不能体现爱民精神的,就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始儒家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孔子与孟子,就更是精心建构了为官的仁学体系和仁政机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是一  相似文献   

6.
<正>杨君在《从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审视官员问责的制度重构》一文中,对问责官员的复出困局进行了制度反思。作者指出,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  相似文献   

7.
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更有人戏称其为"潜水式问责"。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中央再掀问责风暴,对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一些地方官员乃至省部级高官先后引咎辞职或受到免职处分,这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中央执政为民、从严治官的坚定决心。在一系列问责事件中,无论从辞官免官涉及的人员数量来看,还是从被摘帽官员的"官阶"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一些媒体则把2008年称为中国政治领域的"问责年"。  相似文献   

9.
刘颖 《管理科学文摘》2009,(10):249-250
近期以来,我国政府开始尝试一种对行政行为监督的行政问责制度,以解决对政府行为、政府官员缺乏监督这一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但该制度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对西方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研究,来探寻建立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办公室业务》2012,(16):18
<正>国家行政学院有关专家表示,有些突发事件确实存在欺上瞒下、信息不公开的问题,而解决之道在于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专家认为突发事件有两种情况,一种涉及到官员问责,一种是不涉及官员问责的。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通常说的"人祸",不涉及到官员问责的就是"天灾",比如说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天灾"地方政府不仅不欺上瞒下,而是第一时间向中  相似文献   

11.
《决策探索》2008,(19):34-35
刚刚“东山再起”的孟学农再次去职。这位五年内两次辞职的部级高官,又一次引发关于问责官员能否复出和官员复出及其制度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出现的问责官员"迅速复出"、"神秘复出"和"无痛复出"等现象,反映出当前的官员问责实践存在复出设计缺陷和功能定位误区,同时也折射出当前领导体制中的权责失衡和干部管理体制中的终身制残余等难题,因此需要从上述视角对官员问责的方向、对象、路径、程序等进行系统审视,从而推动其转型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一年多前,在SARS施虐之际,卫生 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被免职。不 久前,包括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吉林市 长刚占标、北京密云县长张文、浙江海宁 市长张仁贵和江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 明祥等在内的多名官员,因各地相继发 生的责任事故而引咎辞职,国内媒体纷 纷报道,称之为一场"问责风暴"。"官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非典"期间,包括两名省部级高官在内的数百名官员因防治"非典"不力而被问责.2008年,由于损害公共利益的事件不断发生,中国官场掀起了一场"问责风暴".  相似文献   

15.
<正>2003年"非典事件"以来,官员问责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同时,大批问责官员"神秘复出"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质疑。因此,如何设计科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08,(39):12-12
最近,一些官员因重大责任事故被"问责",有人形象地称2008年为"问责年"。但中国问责制是否真正的形成仍是各方讨论的焦点。司法部副研究员陈雄飞认为,问责制度可以看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38):12-12
最近,由"溃坝"和"奶粉"等事件引发了最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数十名官员被免职,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大规模处罚失职官员后的又一引人瞩  相似文献   

18.
一、官员问责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关于官员的职责和对官员问责的典型记载是成于北宋的《太平御览》,该书对不同官职的问责内容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职位相当于宰相的司徒官。据《帝王世纪》记载":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舜曾为尧时的司徒官,负责管理民众、土地及教化等事情,职位相当于宰相。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的,称司徒氏。"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  相似文献   

19.
颜昌武  刘亚平 《决策》2007,(8):37-39
行政问责的深圳"新政" 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20.
继2008年以三鹿奶粉、襄汾溃坝、周久耕天价烟、林嘉祥猥亵幼女等标志事件演绎的问责风暴后,2009年,问责风暴仍然持续。据今年1月8日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透露,去年,全国7036名领导干部被问责。记者发现,去年的官员问责中,网络仍然是推动官员问责的动力,问责的范围由原来的突发公共事件开始蔓延到官员个人言行、涉及广大民生等领域。此外,去年最大的亮点是由权力问责向以制度问责转变取得突破性成果——我国第一部中央层面的针对官员问责的专门法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