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荫林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67-170
教育中柏拉图传统的本质主义固然不可取,但人与宇宙一体的系统存在性、社会发展性和现实存在形态,决定教育必须有明确而宏大的目标设定。离开人的存在和发展特性,片面主张发展“个性”和“本性”是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教育的目标设定不能以模式化、程式化的方式实现,而必须以开放的、师生互动的生成式教学一教育实现之。  相似文献   

2.
以复杂科学为视域,增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的认知与有效构建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基于复杂科学构建“三位一体”系统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理论、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必然,其运行机理在于实现耗散结构、阈值突变与同频共振,其行动路向是以复杂科学理论为思想引领,以人民至上为目标统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支撑,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摄,以高等教育为衔接撬动,知行合一,不断优化协同发展实践路径,增强系统整体涌现性效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贯穿其发展流程的基本精神特质有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是人与天地万物相融和、相沟通的宇宙意识,表现为艺术哲学范畴即“中和”。“中和”既是作品内涵的规定,也是形式创造的规范;既是审美的,又是伦理的,它是“至美”与“至善”的统一。从表现论的角度看,则是“传神”、“气韵”、“写意”这三位一体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一种生命意识的反映,是人对艺术作品活泼泼的感人魅力和永恒的生命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时代课题的提出,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宣言》要求为统领,为适应新时代对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需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搭建学科交叉教学实践平台、创新协同育人模式。探讨地方综合性大学设计学类专业协同育人范式,推动本科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文化中的“媚俗”──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传统的美和艺术是一种堂皇叙事,它以和谐有序的经典形式为基础,这经典形式表现为:井然有序的时间感,有深度的空间感,过去、现在、将来三位一体的彼此相互关联。假如没有前景与后景的互相映照,存在的显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以“政治革命”为主导,建构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正确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邓小平与毛泽东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思想相比较,因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教学就是要探讨“讲”的艺术,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支持,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积极向学生提供情境和线索,以发现法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使学生对材料和概念有亲身的理解,并实现迁移。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必须随之更新。  相似文献   

8.
段从宇 《学术探索》2023,(3):124-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安排部署,蕴含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体化推进三者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深层逻辑。聚焦理论与实践结合逻辑、上位与下位兼顾逻辑、工作与事业统筹逻辑的分析阐释,揭示出三者“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人才为主体”的三位一体三角协调关系,是三者一体化推进的逻辑基点。在具体的实施路径上,需要针对“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人才的主体性支撑、科技的动力源助推”,坚持“走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我在一篇辨析“艺术形象”概念的文章中曾经指出过:艺术形象在严格意义上并非再现性的知觉图象,而是艺术媒介材料结构的幻象,它不是纯粹客体性的对象物,而是在审美活动中转换生成的“意中之象”。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的存在只是一种媒介材料的结构,只有在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中,它才转换生成为艺术形象。不管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如此。因此,艺术形象的生成机制是什么,是我们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必须弄清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用“观物以取象”、“立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来描述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和艺术鉴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ISO质量管理标准,按照“转变质量观念确立质量标准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观;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以师生为关注焦点,坚持教学、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按照系统性、科学性、整体性原则构建了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9,(3):F0003-F0003
积极实施“大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强调全员参与性、主动适应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建立了学校一学院和职能部门一教研部“三级联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思政课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党团政工干部“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构建了必修课、特色课、专业渗透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将湖南理工学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实践与国内“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代表性范式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具有典型的“由艺入道”特征:既具有一定的共性,又融入了新的实践元素,为加强与改进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范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培养全体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从艺术内在品性出发,从艺术素养课程群建设入手,以开放式艺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特色,以艺术品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引导全体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健康成长、和谐发展。该范式的基础与核心是“两模块”、“四类型”艺术素养课程群,特色是艺术实践教学“六化”平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梳理分析田汉生平及其在戏剧教育领域的实践,可总结出其“七位一体”的戏剧教育思想:识才爱才的人才观、培根铸魂的育人观、身体力行的实践观、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艺文并重的发展观、包容开放的艺术观、融合创新的现代观。深入分析田汉戏剧教育思想内涵,同时探究田汉戏剧教育思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启示,对于推进我国戏剧事业长远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艺术教育,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思政课程在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协同育人是落实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作用的重要实践。东北林业大学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为根本,以德合自然为教育理念,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树木树人为育人目标,设计了德美相济“多元化组合、建制化运行、真情+实感”的教育实践运行体系,并以“多学科交叉、多资源融合、多要素共享、多方位服务”的协同育人路径,层层推进,完善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协同育人的教育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趣味”是梁启超用以界定艺术审美特性及其功能价值的范畴。梁启超指出。艺术是一种基于“情”与“美”的独特的自主性审美活动,它以情感性打动人心,以审美性愉悦人心,从而有益于人生,并与社会发生微妙联系。通过“趣味”范畴,达成艺术本质论与艺术价值论的合一,并在“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之间求得了统一。  相似文献   

16.
要优化德育过程,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努力建立德育一体化运行机制。高校德育一体化即以“两课”教育为主要渠道,同时与日常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为避免目前高校“两课”教育与日常思想教育“两张皮”及德育实效性缺乏的现状,应将具有德育功能的音乐艺术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并实行“两课”教师导师制。这是实现德育一体化、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新途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艺术教育是形成“特色化学校”的重要依据 1.确立艺术教育在特色化办学中的地位 “特色化学校”是指具有某种显著特色的学校,已形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卓著的育人成绩,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所公认。“特色化学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更完善阶段,是学校特色化办学成熟的标志。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和办学经验积淀,把我们的显著特色定位在以艺术教育为龙头的发展方略上,从而形成了以“德育奠基,艺体领先,人文见长,全面发展”为  相似文献   

18.
《南方论刊》2011,(12):I0024-I0025
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小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以书法艺术教育而名扬特区内外的公办小学。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确定了“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陶情,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理念,制定了《书法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将提高学生书法艺术水平与发展综合素质相结合,采用课内打基础、锤炼基本功,课外求发展、为艺术专才铺路的人文教育新模式,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教育特色,是爱联书法特色在特区教育界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书法教育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具体包括哪些方面,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个性教育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如何实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这是1996年11月10日一13日在湖南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召开的全国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研讨会上,来自20多个省、市、自治区60余所高师院校的代表热烈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一、艺术教育意义的全面认识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这样的层次来认识艺术教育的意义;这种肤浅的认识正越来越受到批判和纠正。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赵伶俐教授从“大美育”理论出发,认为艺术教育有“超美育价值”,它不…  相似文献   

20.
高师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高师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艺术教育、审美教育在高师教育中的必然性,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决定了它的重要性,而高校新生艺术素质滞后和中学艺术师资紧缺带来了公共艺术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而实施公共艺术教育必须以课程化建设为突破口,其理论目标应该是课程设计的科学化,教学训练的规范化和教育特色师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