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国有资产的流失傅玉华王淑艳有资料披露:我国国有资产近13年来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至今国家已有6000亿元“家当”通过多种渠道流失,相当于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9.5%。这里所说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产权非法转变为非国有资产,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脱离国家...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消除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预算软约束、国有资产流失、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等弊端 ,目前国有资产的“统一所有 ,分级管理”体制亟须改为“分级所有 ,分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并不意味着国家宏观控制能力的弱化 ,不会导致“诸侯经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国有资产分级所有要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所有权在不同领域的划分原则 ;确定国有资产分级所有的划分标准 ,从而成功地实现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  相似文献   

3.
论国有资产流失原因与对策刘欣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家底”,是全国人民求富裕,奔小康的“资本金”。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管理松懈,约束机制弱化,改革不配套,法律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估计,1980年—1993年,平均每...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茁 《求是学刊》2007,34(5):55-59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经成为焦点问题。政府审计是国家经济监督机制,主要职能是要监管好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与政府审计职能弱化有关。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审计"缺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严重,应当加以纠正。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政府审计要有针对性地监管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目前我国一些富裕地区中小学生流失严重,青少年入学呈下降趋势。如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自1982年以来,平均每年有5万多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辍学流失,10年来流失的学生竟达50万之众,令人惊叹!暑假期间,我们在东南沿海、闽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采访,清晰地听到失学的“警钟”,在沉湎于人才济济感觉中的富裕地区沉重地敲响:救救这里的失学孩子!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不是管理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造时,所有权主体的非人格化资本行为与要求企业行为资本化之间,以及剩余索取权的不可转让性与要求企业产权具有可转让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一内在矛盾不仅使国有资产的流失存在可能性,而且使政府在选择保护产权的措施时陷入两难困境。杜绝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途径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变革与转机时期,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发展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政府职能由包揽过多向“小机关.大服务”转变: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社会的这种变革,要求从事社会救助工作的职能部门科学地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救助工作的变化关系,深入研究社会救助事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行的国有资产分级管理模式存在着各级管理机构定位不清,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职责不明,国企和非国企地位不明确等诸多问题,不符合WTO规则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应以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必须实现由国有资产管理向国有资本运营转变,实现向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管资本”目标转变,使国有资本在扩张中能够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引起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又会对经济运动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受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冲击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重义轻利”向义利统一转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是“重义轻利”,把道德与经济利益看作是水火不相容的,认为发展经济、追求物质利益必然会引起道德的衰退,甚至会引起社会的混乱。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批“唯生产力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又使道德过分政治化,其结果是“道德至上”与“政治挂帅”合为一体,居于至尊地位。道德建设脱离经济建设,并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这种脱节与对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科技与政治的发展,更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意味着要正确处理政治、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使道德重新坐落于现实的经济基础之上。价值观由“道德至上”向重视经济利益的转变,并不意味着以社会主义的道德退化为代价。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观所孕育出来的是追求创造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顺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纵观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可以这么说,不懈地用新技术改造企业设备,是经济得以始终保持较顺利地发展并不断战胜一个又一个“冲击”的关键。 1949年12月当日本经济从统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时,就设立了“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所谓“产业合理化”,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富有时代特征的精神文明,派生于物质文明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中。多种经济成份是现实精神冲突多因中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起到催化。聚焦作用。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不是“非此即彼”,也不是“共生”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实任务是塑造完善的主体人格,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目前又应完善市场人格,有必要对“市场精神”进行扬弃与升华。市场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的人格完善是首要的。既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又重视精神超越,才可发挥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方法、手段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改革,在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我国国有资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改革措施不配套,新老体制转换中衔接得不够好,出现了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等现象。这些问题要得到解决,必须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我国国有资产,从其形成过程来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我国法律规定应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和国家权力的行使而取得的应属国家所有的财产。(2)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支出,或虽未列入预算但实质上是属于国家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应属于国家所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与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均引进了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在许多人眼中 ,自由化被视为一个过渡阶段 ,在此期间 ,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国和印度 ,尽管存在着中央计划经济模式和社会主义模式 ,但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却始终建立在“混合”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在印度 ,人们普遍认为 ,其经济体制正在从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换言之 ,即从封建主义转向资本主义。中国和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中国的经济改革始于 1 979年 ,而印度的改革则从 1 991年开始全面…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向重点大型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在国企“抓大放小”的改革中建立多层次网络状的监督稽察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国企人力资本的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堵塞侵吞国有资产的行径,防范经理人员行为扭曲,避免国有资产在管理漏洞中的流失,是...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八个突出问题: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政策被误解。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革被简单化为非国有化,大量变卖国有资产,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并不是要完全消灭国有企业这种形式,而是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二是泛化“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在实施主辅分离和重组改制过程中,以低于资产原值的价格转让产权,不能都视为资产流失。三是出资人利益独立化。在国有资产改革过程中,“出资人”代表为追求资产增值最大化目标,不顾长期目标、战略利益而变卖国有企业。四是国有企业被外资化。当前,我国制造业中的一些排头兵企业已经或正在被跨国公司并购重组。五是优质企业境外化倾向。我国一些优质企业大量境外上市,直接影响到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导致国内资本市场因缺少优质企业为新股的有力支撑而活力不足、规模萎缩及资源配置功能被弱化。六是企业自主创新被股权左右。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组过程中,一些骨干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失去了自主创新的主动权。七是公司治理结构陷阱,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董事会的构成外部董事占绝对多数,公司的决策完全被外部人控制,公司治理运行失控。八是同一出租人条件下的不真实竞争。在同一出资人条件下创造不同的竞争主体,在不同行政部门隶属下无序竞争,应按“从优原则”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进行整合,把优势资源集中中于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16.
《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评介鲍永升《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研究》是我国在前苏联解体后首次较系统研究独联体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问题的专著,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原有的15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这些国家独立后,在经济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进程的改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中心问题。国有资产流失从理论上要澄清:认识,国有资产减值并不等于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的傺能只以净资产作为标准,国有资产的低价交易不等于国有资产流失,局部价值量的减少不等于整个社会国有资产的流失。对国有资产流失价值应采取直接评估方法和间接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20年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障碍明显,从实践中遇到了五难:政企不分,国企难“活”;包袱太重,国企难“改”;担心影响主体地位,国企难“退”;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国企难“卖”;民营经济比重太小,国企难“转”。  相似文献   

19.
由原有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因此,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建立一门“过渡学”,来研究原有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的模式确定、市场经济的过渡成本、市场经济的企业改革这三个重要的问题作简要阐述。一、模式确定论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我国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两权分离体制,国家作为资产所有者对企业实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的资产授权经营和委托经营,企业则以资产经营者身份对国家负有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资产经营责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