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刊载陈勇博士《潮海开关史事考略》一文,该文援引不少珍贵档案资料,就"潮海开关的一些重要史事,诸如开关的具体时间、开关与开埠的关系、开关后潮海关与粤海关的财政关联等问题加以甄别考证……"不乏创见,为之耳目一新;但对于1853年粤海关创办的潮州粤海新关和1860年实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潮州新关的关系和名称变更的厘定、潮州新关开关时间、开关与开市(埠)的关系,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此,略为考辩和商椎,目的也是为了"使有关讨论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烟台是晚清山东最早的开埠口岸,而东海关的建立则是烟台开埠的必然结果。东海关作为当时山东唯一的海关,专司山东中外税务。本文通过研究烟台东海关税收的变化情况来揭示山东外贸的发展和变化的轨迹和规律,分析各种因素对山东外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899年至1945年间,法国掠夺广州湾作为其在华租借地,开辟广州湾为无税商埠,逐步形成广东粤西之航运和贸易重心。法国统治的40多年中,在广州湾这一独立的进出口口岸设立海关的问题几经周折。由最初清代粤海关监督管理的广州湾周边常关关卡,到设立粤海关税务司直接管理的独立常关,最后在民国时期成立自开口岸的雷州关。  相似文献   

4.
近代沙市海关是荆州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是荆州"洋码头"地区乃至整个荆州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分析沙市关具体的历史文化资源现状,梳理出沙市关历史文化资源的三大类别,即海关大楼的建筑旧址遗存、与海关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档案和文献.并结合目前已在开展的荆州"洋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强调沙市关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提出复建沙市关大楼并建设成博物馆、尽快开展沙市关历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拍摄沙市关历史文化影视剧三大开发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遍布各地的中国海关,承担着管理进出口贸易、征收税收和反走私的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各海关内部不仅需要明确各自的管辖范围,还需要建立由总关—分卡—分所所构成的垂直性的工作体系。这种平面范围和垂直体系所构成的海关关区空间结构,无疑是海关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且与常关、厘金等其他征税系统发生交集和冲突。本文依据丰富的旧海关资料,以近代广东沿海为中心,考察海关关区空间变动问题,以及近代国家经济管理、税收征收等方面的空间变化,以为现代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得税法》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新税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将统一为25%。由此结束了中国多年的内外资企业税收分制与纷争,使“两税合一”尘埃落定。本文阐述了“两税分制”与“两税合一”的关系,同时讨论了“两税合一”之后对内外资企业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1月1日起,海关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通关的规定》。 新《规定》对旅客向海关进行申报的制度作了  相似文献   

8.
虚实钱是在唐后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铜钱和实物货币行将退出流通领域时产生的混乱现象。唐后期史籍中大量记载的在两税、盐铁、官俸、和籴、和雇和宫市等领域出现的虚实钱,并非源于一当十、三十的乾元钱,而是源于虚实估。虚估是唐政府在无力限制销钱为铜,无力大量鼓铸铜钱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对货币需求的经济形势下采取的价格政策。但与唐政府本身愿望相反,它引起了财政及价格上的混乱。唐后期财政上的许多棘手问题的产生(如:两税折纳、盐铁记帐、内外官俸差异、和籴、和雇、宫市弊民等),都以虚实钱为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于1909年在珲春和龙井村设立了海关,开关之初就受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的控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劫收了珲春和龙井村两关,又陆续在图们、集安、临江、"新京"等地设关,还打着"日满经济提携"的旗号,制定了特殊的关税制度,将吉林省与关内各省的贸易视为"外贸",而同日本的贸易却享受其"内贸"的优惠。其实质是要泯灭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达到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为其永远占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永福 《南都学坛》2003,23(6):19-23
“闭关”是人们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政策约定俗成的界定。揆之于史实,有诸多不切合之处。此段历史,若依清政府海关贸易的嬗递为主线,可划分为“顺其自然”、政策上的“锁国”、“全面开放”及“限关”四个时期,与所谓的“闭关”论出入甚多。任何主权国家都有权依据国情制定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英人笼统的“限关”论有洗涮罪恶的鸦片贸易之嫌,国人的“闭关”论则是以感情代替史实。我们应以此为鉴,尊重历史,慎作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的自主性逐步丧失。特别是1853年上海小刀会占领上海,上海海关(江海关)被捣毁后,驻沪的英军乘机关闭海关。随后清政府与英、美、法领事签署协议,成立了由英、美、法把持的上海税务管理委员会。从此,外国人开始“帮办”中国海关,使中国近代海关逐渐丧失自主权,并成为英、美、法领事馆的附庸。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中国东北经济门户的海关也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日本通过操纵伪"满洲国",向各海关派遣日本顾问和封锁税收,将积存各银行之税款没收,以"优越力"驱逐各关税务司,强制接收各关。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所代表的英国等国对日实行的"绥靖政策"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均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具有鲜明的母权制残余.因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以及国家四五普法宣传的实施,促使其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国家制定法既相融,又存在冲突.在当今的畲族地区,针对畲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并存的情况,应采取冲突宽容原则和温和冲突原则来处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海关估价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关估价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环节。WTO《海关估价协定》是当今海关估价领域最为重要和完备的法律文件。在阐述有关海关估价基本理论及考察国际海关估价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重点研究WTO《海关估价协定》。《海关估价协定》包括海关估价标准、海关和进口商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等特点。以《海关法》为中心,统一海关估价立法体系等是完善中国海关估价制度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海防建设经费筹措是晚清政府的重要任务.中法战争以前为广东近代海防的初创时期,开始购买铁甲舰和修建新式炮台,海防主要依靠自行筹款,获得的中央经费仅有粤海关每月拨银2万两;中法战争至两广总督张之洞离任前为广东海防的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借洋债迫使清廷允许广东截留洋药厘捐和开办闱姓赌税,同时广东与户部对各类捐输展开争夺,广东利用战时体制获得捐输的支配权.从晚清广东海防经费的筹措过程可以看出,广东督抚不断通过寻找新财源、请求截留京协饷等方式建设本省海防,为了应付国防事务,战时状态下在中央与广东互相妥协的过程中,广东获得更大的财政支配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动实现我国发展“一带一路”的整体战略,我国海关总署出台实施了《2016年海关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重点工作》。国际贸易与海关政策紧密关联,海关政策的调整会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针对我国海关总署制定的最新海关政策,必须加强研究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效避免海关新政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海关新政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必须遵守一揽子协定之一《海关估价守则》的规定,对海关估价活动进行规范。但中国现行审价办法的某些规定与《海关估价守则》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分析二者的不同之处及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建议,以期完善中国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的有关规范。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海关雇用洋员的历史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海关雇用洋员,首先是由于外方的逼迫和诱导.另外,也有中方自愿接受的成分.洋员治下的海关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提供了洋务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民俗研究起源甚早,可追溯到西周初。而古民俗学研究之形成,应以两汉《淮南子.齐俗训》、《风俗道义》的出现为其标志。逮唐宋民俗研究风气大开,统治者视民俗研究为资政佐治之重要资源,更促进了民俗研究的发展。至于西方民俗理论传入而形成近代意义之民俗学,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