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潇 《东岳论丛》2015,36(1):167-170
哈珀·李的《百舌鸟之死》从一个孩童的视角,一方面将南方道德世界的真实与变迁展示在世人面前,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社会道德教育的样本,并透过故事叙述和人物描绘,得出了自己对社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另一方面又传达了作家鲜明的道德评判,讴歌和呼唤着正义与公正,明确表达了其道德偏向。同时,作者十分明确地采用性善论,指明了道德教育的方向,阐发了成长式的道德教育观和反哺式的道德教育观。这种道德教育观与当代社会道德教育实践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黑人问题就是美国社会最重大的问题之一,而且两百多年来,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从19世纪开始,黑人的命运开始受到美国作家的关注,从早期白人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到当代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根》等一大批作品,都不约而同地描写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不公正的命运,揭露了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与种族压迫,尤其是《根》发表以后,一股黑人寻根的热潮在美国崛起。到五、六十年代,美国黑人日益觉醒,他们开始为争取自由平等,反对种族歧视而斗争。这一切,为黑人文学的日趋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在小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聚焦黑人小女孩,关注黑人复杂的心理和情感,呼唤坚守黑人本民族传统文化,重建黑人种族精神,指出这是黑人在白人社会中立足和崛起之本,在很多方面实现了对以往黑人作家小说创作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紫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代表作。它向读者展现了在种族歧视和白人价值观统治下黑人趋于畸形的伦理观、黑人社会的伦理异化以及其寻求伦理回归的历程。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剖析黑人伦理观的形成及转变过程,揭示沃克重构黑人文化,寻求黑人社会伦理回归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一部关于罪与赎罪的故事.<红字>中的主人翁都有罪过,但他们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德行的自我完善和灵魂的净化来为自己救赎,使自己从罪恶中解脱出来,获得思想和灵魂的重生.海斯特是公开受惩罚的罪人,但在经过受苦行之后洗涤了罪责,她所佩戴的罪恶标志红字A成了象征天使的人性丰碑.丁梅斯代尔这个堕落的天使在经历了道德和良心的悔悟后公开忏悔,因此获得了道德的新生.齐灵渥斯从阴险的报复者再成为慷慨的捐助者.珠儿这罪孽之花,却是净化人心灵的天使.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发表了沈阳先生<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后.张铭教授随即在该刊9月学术评论卷发表了与沈阳先生商榷的文章.这组文章逐步将正义一元论的话题引向更为广阔和更为深远的对话场域中.围绕着基督教正义观、欧美宪政制度生成的历史性这个话题的争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代人间的对话,深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深深的关切和理解.这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到今天,在政治学者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的一次深刻转变.本文认为,张先生的商榷,指出了部分病症,却没有给出合适的药方;可以说,正义一元论是对价值僭越的批判,是对历史事实的回归.而要真正防止极权政治,对多元价值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小共同体价值的法治化保守与引导才是正当之道.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大致有生命之“树”、苦难之“树”、拯救之“树”三种。托妮.莫里森试图通过这种“树”的意象以及超自然的表现手法,对抗白人主流叙述对黑人文化与历史的歪曲,对父权制、奴隶制、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唤起黑人民族被湮没的种族记忆和民族自豪感,拯救黑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呼唤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小说中"树"的意象大致有生命之"树"、苦难之"树"、拯救之"树"三种.托妮·莫里森试图通过这种"树"的意象以及超自然的表现手法,对抗白人主流叙述对黑人文化与历史的歪曲,对父权制、奴隶制、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与反思,以唤起黑人民族被湮没的种族记忆和民族自豪感,拯救黑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呼唤人类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张晔 《北方论丛》2002,(6):105-108
美国黑人女作家沃克,从黑人和女性的视角出发,在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刻画了三个黑人女性,充分展示了黑人女性如何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保持自己独立的女性意识及个性,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沃克以被子为象征,反映了占强势地位的白人文化与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明了黑人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秉持人道研究宗旨的<资本论>正确地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实质;秉持欠人道研究宗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则成为金融危机的理论推手.<资本论>关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的分析是马克思自由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由"之祸不断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证实.<资本论>的劳动论充分表明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倾向性,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归根到底是不公正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危机;自由主义经济学所谓的价值中立论使其不但没有履行批判资本主义不公正制度及其不公正现实的道德责任,反而成为助长其不公正性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主义正义观的批判,深刻地阐明了劳动、生产资料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与拉萨尔主义将劳动视为分配正义的出发点和基石的做法不同,马克思认为,这一观点忽略了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扭曲了研究社会正义问题的方向.实质上,生产资料私有制是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总根源.拉萨尔主义所提出的劳动构成正义基础的观点,不过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论基础的承继与改装.因而,讨论劳动能够带来什么权利、劳动者应当享有什么等问题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决定性的问题则是关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并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运动改变这种状况,从而使广大人民公正、平等地共享劳动所创造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母亲波琳在白人霸权文化的熏染下,与本土文化疏离,从而沦为文化上的他者,并且把这一身份延续到女儿佩科拉的身上.在文化殖民主义的影响下,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必然导致黑人自我的迷失.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下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和实现自我的道德悲剧。主人公通过探索自我的艰辛历程,确立了黑人只有遵从自己的传统文化,发扬黑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建立正确的道德秩序,才能在白人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我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进入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境界。借鉴艾里森的道德价值观,对于中华民族在全球化的潮流中保持自己民族的独立性,主动借鉴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同时又能发扬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所罗门之歌》的作者是美国著名非洲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她一直关注美国黑人社会的发展现状,在她的创作中多以黑人为题材。《所罗门之歌》自发表以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以主人公“奶娃”祖孙三代的美国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在阅读中能够察觉出作品透露出的悲剧元素,包括“奶娃”的父亲、母亲、两个姐姐,从他们身上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悲剧生活状态。作品具有复杂交融性以及代际发展的特点,在抗争中影响,在顺从中同化,这种悲剧实际上是产生于黑人社会群体内心,受到美国黑人文化的影响,也包含着来自于白人文化的冲击,又在文化冲突中妥协。  相似文献   

15.
池忠军 《中州学刊》2004,(1):143-145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并引中出万民法,使之普适化.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杰出代表,在白人文化统治的社会中刻画了很多思想最终觉悟并能够担当黑人文化传统重任的黑人形象,她为重构被奴役而抹杀了的黑人文化身份而摇旗呐喊,使其小说充满了同情、希望和力量。她的小说根植于黑人文化传统,展现了那段不容遗忘的历史。重新建构了美国黑人的文化身份是莫里森本人对美国文学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社会正义是公案剧永恒的主题.<蝴蝶梦>展示了寻求正义所采取的最极端的形式--私人复仇,复仇之后又诉诸于官府.而官府的判案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集中了表现了礼大于法的集体观念.<蝴蝶梦>也因此成为典型的道德裁判剧.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现实主义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同名小说<秀拉>中勾勒了黑人姑娘秀拉在美国社会里的悲惨遭遇.作为一名身处男性白种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却具有觉醒意识的少数族裔女性,秀拉的一生充满着追求身份认同的历程.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女性主义及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对秀拉孜孜不懈的寻求认同之路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次要人物小时光老人长期被评论界忽视,这与他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称的.小时光老人对主要人物的刻画有着重要意义:他对裘德来说意味着欲望的后果;对苏来说象征着欲望的部分觉醒;对阿拉贝拉而言,时光的存在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证明她是一个没有丝毫母性的充满欲望的女人.  相似文献   

20.
生命之网与生态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命与所有非人类生命物种组成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和正义共同体。在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存在着公正地对待非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生态正义之责任。由所有生物共生形成的生命之网则是产生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环境利益的根源。在生命之网因人类各种活动的破坏而面临瓦解的危机情势下,人类如何与非人类生命实现共生,是维护生命之网的完整,从而保障生命共同体整体利益的一种首要的和最根本的生态正义。以共生为基础的生态正义对人类环境正义的实现也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