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往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地位。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中,交往活动只是生产活动的附属;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交往活动不仅是一种独立于生产活动的实践形态,而且也是人们社会实践的前提、目的和主要方式。因而,交往活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实践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本质最普遍的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产实践(广义上的物质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自身增殖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本文所说的物质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二是交往实践活动,它建构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联系,直接创造和发展着不同的社会形态。生产决定交往,它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交往又制约着生产,它是生产的前提、要素和环节。生产和交往的综合统一作用,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本文着重对交往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初步分析。在世界进入普遍交往的时代,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之一,是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必须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为前提。因此探讨交往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交往既是实体——关系范畴,也是活动——功能范畴。作为实体——关系范畴,交往的主体和交往对象都是人,交往关系由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群体与群体所构成;作为活动——功能范畴,交往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换其所有(占有)的物质、精神、信息等的一种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实现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表明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人的发展 ,从而使人的发展表现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上升运动 ,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同时每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又不可避免地对人的发展有某种负面的作用 ,既付出一定的代价 ,又使人的发展呈现出每一发展阶段的不同的特点 ,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同样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和建立 ,对扬弃这些代价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世纪 ,人类社会的存在形式和实践开始了一个以全球化为重要标志的新的发展阶段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实践的基本框架与宏观机制。唯物史观认为 ,任何思维方式都是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在人脑中的内化 ,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意识化 ,观念化的结果 ,是作为人的认知模式和评价模式的观念系统。社会的实践活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的思维方式相应也要发生变化。可以说 ,没有这种变化人们就不能应对全球化发展新条件下的实践与交往 ,在这种新的实践与交往中就不可能有施展自如的筹措与运作 ,以至于最后丧失立足与生存的余地。一言以蔽之 ,思维方式的…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生成发展看市场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市场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对人类具有多重意义和作用。从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视野来看,市场经济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普遍的独立个人的生成。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个人的发展,而只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个人才能获得独立的人格,形成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人。市场经济是个人独立活动的社会化交往形式:(1)它使人类原有的人身依赖关系变为对物的依赖关系,突破了血缘和地域纽带的历史局限性,在人们之间第一次建立起真正普遍的广泛社会联系;(2)它打破了社会关系对人的先天束缚,赋予人以更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3)它打破了人格从属的等级关系,把人置于对等地位,因而使人获得了彼此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任何一种经济现象本质上都是一种经济关系,一种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其间必然蕴涵有一定的伦理关系。因此,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伦理问题将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热点。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哲学、历史等综合视角,围绕市场经济与伦理学的关系,作一简要探索,以求教于同仁。一、理论依据:经济一伦理相互渗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它以特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形成特定的经济结构;又以特定的经济结构为直接基础产生一定的观念意识。也就是说,任何社会有机体都可以分成三个…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任何社会制度的社会管理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都不外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总是体现着一定阶段上的社会性质。因此,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性质不同的管理关系。社会管理实践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管理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由此决定了三种管理性质和方式:一是与原始社会公有制相适应的自发的自我管理,其主客体  相似文献   

10.
谈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与精神作为一对对立统一的范畴存在于人类历史的自始至终。与此相应,在人类发展的每一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其社会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不同的只是两个文明的发展水平和相互关联方式。所以,任何社会的生产活动都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辩证统一。尤其是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以及社会分工体系的扩大,精神生产逐渐从只是物质生产从属部门的地位,发展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领域)。精神生产实质上是附着在一定物质形式上的意识形态(心理观念、情感文化等)的生产,与物质生产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也有着独特的社…  相似文献   

11.
利益是与人类社会共存的客观存在,对人类自身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利益追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重视调动利益追求的积极性,也有必要进行适当的约束、协调,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可行和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能力结构与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牟维莲教育对于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作为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手段而存在着。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尽管经历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教育的任务和目的不同,传授的内容不同,但传授知识,使社会延续发展的教育目的却是任何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任何社会经济过程都是人们有目的行为的结果。因此,关于人的动机与行为规则进而其理性的研究便在整个经济科学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实际上成为经济学家构筑其经济理论大厦的逻辑前提和方法论基础。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都十分重视有关人的行为分析,将人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人的认识活动,考察社会文化背景对认识活动的影响,就不能不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文化是通过人们相互交往而对认识发生作用的。交往把个体卷入了社会文化背景,交往又把社会文化因素传递给个体,从而实现了个体认识与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因此交往在认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沙夫指出:“交际似乎是一个同一切有关认识的过程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要素,甚至在独白中的没有盲语的思想,也是广义的交际的一种特殊的行为。所以如果我们要以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研究认识论的话,哲学就不能不注意交际的问题,这是没有可奇怪的。”把交往作为认识活动的环节和前提来研究。把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范畴确立起来,按理说是应该没有什么疑义的。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将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范畴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并进而探讨其现时代的意义。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描述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要弄清“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清其由之转化而来的“过去的被迫交往”。交往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一种存在方式。但“迄今为止的一切交往都是一定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6.
论文化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总是特定环境下的历史。环境,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人的活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与物(自然)的交往和与人(社会)的交往。由此,环境可划分为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地理环境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自然领域,文化环境则反映着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那部分社会背景。地理环境较多地体现为横向的空间的联系,文化环境较多地体现为纵向的时间的联系。诚然,自然的历史远比文化的历史悠久,但是,作为任何一种环境,只能与人类相始终。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生存论理解马克思关于交往的历史作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认为,人是在和对象的双向敞开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这一展开过程表明,人作为现实的个人,就是他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二者构成人的存在方式。这一存在方式既是生产的,又是交往的。交往作为人的先天规定性,内在于人活动中,是人的生产及其一切活动的前提。有生产就有分工,分工使人的生产及其活动呈现出多样性。而交往使生产与分工获得现实性意义。马克思正是从生存论路向上,以生产为基础,以交往和分工为轴心,以人的发展为尺度,提出社会演进的三大形态理论的。  相似文献   

18.
描述和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主体对对象的语词—符号说明或摹写 ,任何描述都必须以相应的规定为前提。作为主体为描述对象所做的规范性设定 ,任何规定都在客观根据和主观需要的张力中形成。这意味着描述具有明显的人类学特征 ,任何描述都具有规范的性质。描述的意义和适用范围是相对于作为其前提的规定而言的。当描述涉及作为自身前提的规定时 ,会因达到该描述的边界而失去意义。但在更高层次的新的规定的基础上做出超越原有规定的描述 ,则构成人类描述发展的基本方式。规定可以是明确的 ,也可以是隐含的 ,描述与作为自身前提的隐含规定相冲突是悖论产生的根源。规定及以其为前提的描述不仅具有相对性 ,而且具有合理性。规定和描述的合理化是人类描述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文学,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视角曾经作过各种不同的界定。如果从文学与人类这种特定的生命形态着眼,可以说它是具有自觉意识的社会主体对生命体验的自由宣泄。这里所说的“自由”,主要表现于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可选择性。虽然三者既受人类自身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不同发展程度的局限,也在同一发展阶段上,为民族、地区、文化土壤的不同所制约。而一切民族文化中制约创造主体的最深层的因素是生命意识。因为生命问题是个终古常存而又终古常新的问题。它在人类自身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或显或隐地占据着人类思维的中心;因而生命意识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或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质。文学艺术及人们对文学艺术的理性认识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领域,其发生、发展自然同人的生命意识息息相关。例如文学艺术的起源就是来自人  相似文献   

20.
(一)人类的任何活动,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社会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的欲望、需求所决定的。认识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重要的社会需求。人类有了解、认识“现在”,即了解现实世界与自身的欲望与需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认识既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又是作为社会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总是渗透到人的各层次、各种类的欲望、需求中去。人类要了解、认识“过去”的需求,是人类要了解、认识“现在”需求的延伸,也是认识深化的一种表现。对于后者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历史欲”或“历史需求”。人类的历史需求是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