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城镇化已经跨越传统发展时期的均衡阶段,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传统城镇化导致的种种问题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逆向驱动机制,因此新型城镇化是向更高层次均衡的演化阶段,本质是以人为核心,由此将带来新的“土地红利”的释放,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在产业转出区与转入区两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基础上扩展进而提出的转出类型区和转入类型区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模型,其发生机制相比较于“推—拉”机制,基于势差的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更加全面地阐述了产业转移发生的内在机理,且表现出自由与动态特征,具有实用性。从二者的交互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对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具有方向与结构上的导向作用,表现出同向发展和相互促进特点。伴随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将改善,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居民与农业转移人口的关系是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两大群体的潜在矛盾应具有理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构建促进两大群体关系的机制,着力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素质,促进两大群体相互交流相互认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强调效率到强调统筹和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的形成过程;从促进了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分工格局趋于合理化和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增长级等方面简要评析了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区域政策效果:然后.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从区域土地政策、区域财税政策、区域金融政策和区域环保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最后从发挥产业政策在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实行严格的土地环保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给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转移、区位优势与广西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有用水、能源、自然条件、劳动力、市场、输送、税制等。但广西承接产业转移还存在产业转移的"错位"、高素质人才欠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广西应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挥区位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此,必须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强与产业转出区协调;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大力引进人才,提高人才素质水平;完善交通网络,促进物流发展,发挥并加强区位优势;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地区以资源型经济为主,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传导机制极有可能强化西部资源型经济的锁定效应,导致西部资源型经济体陷入"资源优势陷阱",阻碍西部产业升级。为避免西部资源型地区进入"资源优势陷阱",必须消解西部地区的锁定效应,推进西部资源型经济转型,尤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新兴科技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1.广东省产业梯度转移现状及原因 1.1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的含义及其特征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经美国经济学家汤姆森、胡佛等人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一套区域经济理论。主要是指产业与技术存在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扩散与转移的趋势,当一个区域产业发展到老年阶段后,  相似文献   

7.
翁乾麟 《学术论坛》2007,30(12):98-101
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现象.产业转移,客观上有助于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推动先进产业与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根据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有意识地组织产业转移,对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正在迈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率先现代化的新阶段。论文利用研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临界标准,对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格局进行了分析,对江苏新型城镇化阶段区域发展的新背景进行了简要梳理。在系统梳理江苏不同阶段、不同计划与规划提出的区域发展格局核心脉络基础上,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从区域层面、重点地区和城市发展层面等提出了江苏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安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城镇化实证研究入手,通过揭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是实现区域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率先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开始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转移,由此拉大了区域发展差距。基于对理论与经验事实的分析,论述了实现产业转移与区域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并对两者之间的实现机制和可行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东部毗邻区、中西部大中城市和城市圈是产业转移的优先选择路径,能够形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移通过重塑劳动力人力资本、减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成本以及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区域共同富裕。因此,应通过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内构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发展格局、推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加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可行路径来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嵌入国际产业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将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低端环节向中西部延伸,现已成为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对提高中国整体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路径选择、产业定位与政府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产业区域转移应围绕重要交通干线由沿海向内陆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扩张,把东部地区企业的经营资源优势和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基于区域优势,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的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的中下游产业。政府在产业转移中主要是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搭建产业转移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产业研究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本文主要从区域产业研究角度,对国内当前关于区域产业集群理论、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理论、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区域竞争力理论等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理论前沿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15.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和城镇化进行全面融合,形成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旅游业在拉动消费、产业融合、提升幸福指数、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决定了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将成为重要动力。本文着重讨论了旅游业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及旅游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促进旅游业与城镇化协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实施了低成本战略,以"绝对成本优势"确定产业定位,以"比较成本优势"招商引资,以"低风险成本"助推产业扩张。在推进城镇化时,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降低交易成本切入,亦实施了低成本战略。浏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镇化路径,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提供了如下启示:城镇化发展要以工业化为依托、不可盲目造城;工业化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立足本地优势;推动城镇化政府要有所作为,更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快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面对金融危机的蔓延与冲击,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速度与规模的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在商务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和投资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中央政府应加紧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区域产业转移加以引导和协调,并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加以支持和促进。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投资环境,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要素逐渐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别的流动与转移,从而形成了企业群为追逐利润而在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在经济系统中,产业只有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在经济选择中被保留下来并继续发展;若产业不适应市场环境,就会在经济选择中被淘汰,这与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是同一道理。产业转移从不适应旧的市场环境而迁移到新的市场环境,在经济"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不仅从新市场环境主体获取要素,也会给新环境的市场主体带来福利效应。产业转移引致的区域福利可以分为居民福利、企业福利和政府福利三部分,其区域福利效应是一个增量效应。基于此,可以从产业转入区和产业转出区两个方面,分析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产业转移引致的双重区域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