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藏于日本东洋文库的海内外孤本《宁灵厅志草》,系编纂者稿本,正文内容有67页。是书类目设置上全同《(雍正)甘肃通志》,撰写方法及辑录内容则多同《(嘉庆)灵州志迹》。因其非定稿,故编修体例、内容、文字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充实、修订,但其在研究宁灵厅历史、地理、经济、教育、语言等方面的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3.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书所叙俱不相同,具体到哪一版本是铜板还是木版?各书所叙互为矛盾。本着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考虑到我们们从事版画创作多年而长于版画实践的方便条件,我们决定翻刻其中一张画,结合典籍考据,对《御制耕织图》进行实践性的再次性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梁启超在1902—1906年间出版的《新民说》中极力倡导西方文化关于公德的诸多观念,但在最后三节转向对私德的重视。1905年12月发表于《新民丛报》的《德育鉴》延伸了他此时对于儒家注重私德传统的推崇。他撷取多年研习所服膺的65位先贤大儒421条语录,阐述了辨术、立志、正本的德育之道,存养、省克的修身之术,以及致用、救世的处世之议。他力主以王学养育私德,成就伟大人格,匡救颓废国势。这一时期他的思想既体现了淬厉其所本有,对固有文化传统价值的推崇,也体现了他采补其所本无,吸收外来思想为传统文化增添活气的融合意图,同时也为传统道德文化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调适方法,带给后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德育鉴》一书是传达梁启超德育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包含了明确求学目的、树立远大志向、致良知等德育内容,存养、省察、克治等德育方法。学习和借鉴梁启超《德育鉴》中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高校德育在加强对德育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德育目标体系、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教育、加强德育社会实践和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梁启超深切体会到德性与修身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为此,梁启超于1905年底编成《德育鉴》一书。该书虽编于20世纪初,并且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其德育修身之道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德育鉴》是梁启超思想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晚年在清华国学院任教时的很多思想观点都可以追溯到《德育鉴》。《德育鉴》的主旨是:养成伟大人格、培养一流人才、改善社会习俗、促进民族进步。《德育鉴》以阳明心学为基本德育理念,激扬儒家内圣外王、修齐治平的人生理念,对近代很多著名人物的生命成长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陶器铭文,"立事"意为主持事务,禀行政治权力,但《曾子立事》主要讲君子博学、笃行、忠信、事君父、敬师长之事,篇题《立事》与内容矛盾还是有更深刻的思想根源?隋唐时期,《曾子》有两个版本,一是《大戴礼记.曾子》,一是二卷本《曾子》,它们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题,二卷本《曾子》作《修身》,它们谁先谁后?谁真谁伪?我们借助上博简《内礼》和战国时期的立事铭文,对这些林林总总的困惑进行了检讨。 相似文献
9.
蒙元初史料较为贫乏,王恽《中堂事记》则是其中有分量的著作。该书以日志形式记录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九月在燕京随中书省官赴开平会议,至次年九月返回燕京之事,保存了期间中书机构及其运作包括颁布政令的资料,文中所引多为原始公文、档案,翔实可信,对研究蒙元初典章制度和中统初年忽必烈推行汉法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与“按鉴”演义小说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长篇章回小说基本上是在按鉴演义的情况下产生的。从小说发生学的角度来看《通鉴》、《纲目》在著述宗旨、结构体制、叙述方式等方面给予按鉴演义小说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小说家们在汲取这些艺术营养之后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创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对《通鉴》、《纲目》的过分依傍,也严重地阻滞了历史演义小说观念的觉醒和发展,而这也是演义小说难出艺术佳构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葆拉·马歇尔的小说《寡妇颂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民间传说和民间音乐铸就了小说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价值,同时这些民俗文化也因作品这个栽体被赋予了更加久远的生命. 相似文献
13.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14.
《左传》依时叙事.《左传》事始,或以具体时间,或以模糊时间.其模糊时间的体现方式有二:一为"……也",一为"初".在《左传》中,单字成句,起领起事件作用的"初"共有100处,一般通过"初+时间+结果"初+评论或预言"两种形式与正文结合.观察《左传》以"初"领起的事件,一则事发于清萍之末,又有祸起于萧墙之内,再则义见于因果之间.以"初"补入或插入事件是《左传》保证依经、依时叙事体例前提下,为使事件完整丰富而创设的叙事手段,基于叙事需要,也显示了作者主观结构事件的意愿,同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左传》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日本尊经阁藏宋本《世说新语》进行版本梳理的基础上,着重以该本与嘉趣堂本和湘中刻本对比,证明尊经阁本校勘价值的优胜之处,挖掘梳理尊经阁本所附宋代汪藻《叙录》对《世说新语》书名、卷帙、门类、版本,以及敬胤注、《人名谱》《引书书目》《解题》诸多方面研究的文献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春秋事语》记言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事语》记言侧重对历史事件的进程作多方面、多层次的再现性或完善性展示,它包括补充式展示和推理式展示两种模式。除了具有再现历史真实面貌、反映当时历史形势、揭示某些历史规律的历史价值外,还具有改变叙事的展示视角、“省文可知”以及准确、鲜明地再现或表现人物的历史表达及其文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鉴史问廉》挖掘弘扬历史上的优秀廉政文化,为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历史经验和智慧,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廉政教育佳作。这部纪录片启示我们:新形势下的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从四个方面努力,一要充分认识传统廉政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二要重视廉政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础性作用,三要把广大民众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四要丰富廉政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春秋》有事与义两端,汉代公羊家认为《春秋》讬王于鲁,可谓讬义于事,而郑玄提出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应当是“因事见义”。讬是假借义,因是根据义,二者一虚一实,形似而实异。皮锡瑞发扬汉代公羊学的假讬义,借助宋儒分离事与义的解释框架,同时综合常州公羊学和晚清公羊学,提出折衷性质的“借事明义”,一则整合公羊学内部的非常异义,二则取代渐生歧义的“王鲁说”。在皮锡瑞之后,“借事明义”几乎成为公羊学的入门法则,但我们也有必要反思“借事明义”的解释限度,重估晚清创造的春秋学传统。 相似文献
19.
毛章清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日本在华中文报纸中,《闽报》具有创办时间早、存续时间长和社会影响力广这些特点。从福建报业发展史的角度来说,作为在福建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报,《闽报》对福建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本文主要通过对1897-1945年《闽报》创办的时间、版式、发行和创办者的梳理和考证,简略地勾勒出《闽报》发展的概貌,从中可知日本在华中文报纸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