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空间角度探究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差异的形成原因。在产业集聚知识外溢的假设前提下,主要考察中国国家行业标准分类3位码下161个产业的两种产业集聚结构(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此外还验证了多样化的产业集聚结构在不同的市场化水平和技术密集程度下对区域产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钱水土  江乐 《统计研究》2009,26(10):62-67
 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聚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产业集聚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对于资金的需求和金融结构有特殊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浙江11个市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浙江产业集聚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企业区位选择的结果,区位条件是企业区位选择的约束.产业集聚形成的集聚因子是集聚企业的区位决策面临约束,文章通过分析集聚区内的企业根据与其它企业经济关系来选择获得最大集聚因子的行为,得出企业的区位描述了集聚现象空间特征,揭示了集聚形成的机理的结论.为我国的地方政府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区域经济增长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IT产业集聚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产业集聚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几乎是与经济开发区同时发展起来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体现形式.20多年来,产业集聚已经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力量,且呈方兴未艾之势.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也刺激了产业的集聚,区域经济竞争力高的地区也为产业集聚的加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本文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江苏省IT产业集聚与竞争力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学界在研究产业集聚份额比例对经济产出影响时存在的不同观点,文章在分析城市产业集聚模式特征时,在产业集聚的份额比例之外加入反映相关产业集聚的相关关系系数.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一定程度相关性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出的作用是正向的,而在相关关系系数超过门槛后,其影响则是负向的,即该种影响是倒U型的,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理论模型.以1998-2015年长江经济带109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数据检验,确定模型形式为个体固定效应,运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对样本城市进行经验分析,对理论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验证了相关产业集聚对经济产出的“倒U型”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面板数据的天津市工业集聚效应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自己独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产业集聚研究中使用的测算方法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过程中,测算了1998~2007年10年间天津市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动趋势,并选取典型行业对其集聚效应中包含的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标体系,以广西27个制造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比较了广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广西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集聚区是承载产业集聚的区域,它是由相互联系的企业形成的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的测度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对长江上游各地区36个二位数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产业集聚强化、形成、退化和劣势四个部分,并对4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产业集聚规模的均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规模存在一个均衡水平。文章以我国制造业20个产业为例,分别利用三个描述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构建了不同角度反应当期产业集聚水平是否均衡的滞后调整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同显示我国目前的产业集聚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现期的产业集聚水平受短期集聚水平和长期集聚水平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艳 《统计教育》2009,(2):47-51
产业集聚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集聚往往导致制造工业进一步趋向集中,对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产业空间集聚θ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数,并结合区域产业专业化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产业2002—2006年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度。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制造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达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较高,经济薄弱的西北部地区专业化水平较低。该结果可以为评价和发展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2008~2010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采用聚类分析对我国金融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探析,其次,我们建立了金融集聚指数与经济基础、对外开放、人力资本、金融创新、投资因素之间关系的模型,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金融集聚指数进行了度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用产业集聚的概念,创造性地分析了人力资本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劳动力的本质区别与联系;扩展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影响理论,将影响因素进一步扩展为内外部环境;定量论证了人力资本集聚的速度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空间上的集聚效应与知识地方化的程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孙超  王燕 《统计与决策》2022,(20):43-47
文章通过引入产业关联系数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测算方法进行修正,并基于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且协同效应不断加强,共聚趋势逐渐弱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地理邻近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扩散效应大于回流效应,但经济距离阻碍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外溢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4、2008、2012年的省区截面数据,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驱动力等问题。研究表明: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在区域空间上多呈现负相关的集聚,省区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较少。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区域产业集聚驱动力,在全国范围内,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产业自组织能力和国家行政主导下的产业调控;在省域范围内,市场力量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及其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  要:受统计数据的限制,现有衡量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方法在测度我国产业区域集聚程度时难以发挥作用。本文构建了一种测度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θi指数,对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并与已广泛使用的产业区域集聚程度γ指数测度的(近似)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θ。指数是一种能够利用现成的统计数据有效测度我国产业区域集聚程度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聚集理论的成都工业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成都工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根据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成都市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成都工业经济的空间结构可划分为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三个相互联系、有一定梯度和层次的工业经济区域: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规制、产业集聚与能源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3-2015年中国2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和能源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境规制促进了重度污染产业的集聚,不利于中度污染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对轻度污染产业的影响不显著.当不考虑产业集聚效应时,环境规制降低了重度污染产业的能源效率,促进了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当加入环境规制与产业集聚的交互项后,重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抵消了环境规制带来的负效应;中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阻碍了环境规制创新补偿效应的发挥,抑制了能源效率的提升;轻度污染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未能显著地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是21世纪国际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具体表现为产业进一步呈现出区域集聚发展的态势,各类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在我国,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和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发展实例很多.本文将以成都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理论在成都工业布局调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林业产业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我国29个省份2005-2014年省城空间面板数据为分析样本,分别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对林业产业集聚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林业产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相关性,林业产业空间集聚度与资源禀赋、已有规模水平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负相关,区域创新在产业空间集聚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