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源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十九世纪的中国,内忧外患复杂多变。乾隆末年孕育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嘉庆一朝充分展露,相继爆发了白莲教、回民等规模大、影响深的民众起义。道光末年,洪秀全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清朝几被推翻。外国资本主义看中了中国的广阔市场,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他必然会用尽办法敲开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从鸦片贸易白银大量外流到抵御侵略失败,直至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大厦风雨飘摇,侵略势力张牙舞爪,清朝统治面临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论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杰 《文史哲》2001,(4):44-50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价值理念产生了激烈的冲击,在批判宋明理学和西学传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的经世实学思潮。反对经学空谈心性,主张实学,实行实用,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科学、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反对理学束书不观,提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学术新风尚。明清之际思想界在“复古”外衣下的这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做了思想文化的前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经世实学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长义 《江汉论坛》2005,(12):86-92
近代学术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固然深受西学的刺激和影响,但它毕竟不是西学的简单位移,而是中国人在近代历史环境中所作的一种文化创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旧学”走向“新学”嬗变更新的内在动因——经世实学。因此,我们在考察中国近代学术的特点及形成史时,既要注意“西学东渐”这一横向运动历程,更要探索中国古代学术与近代学术这一纵向运动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 ,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错综复杂。一方面 ,传统中的陈旧因素严重阻碍着现代化的变迁 ,另一方面 ,传统中的若干成分对现代化发生直接支持或间接结合的作用。晚清经世实学便是传统文化积极作用于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范例。正是立足于经世实学的基本立场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精英毅然走向变革和开放 ,从而揭开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的帷幕。  相似文献   

5.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家的实学思想丰富了朝鲜实学的内涵,与嗣后的实事求是实学榫接,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贾庆军 《船山学刊》2010,(3):110-113
王阳明曾经提到过实学之概念,在他看来,实学就是辨义利之学,即去功利而存道德仁义。如此,他的实学观就和我们现今理解的实学观有所不同,王阳明的心学也就是实学,其本质仍是儒学,即以道德仁义来统领天地万物。但阳明实学也为后世实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崑威 《船山学刊》2010,(1):120-122
明清之际社会上出现了一股由虚返实的实学思潮,从学术层面上说,这股实学思潮实质上是一种反思理学思潮,是对宋明理学特别是阳明心学及其末流的一种批判。针对理学"束书不观"、"空谈心性"的弊端,明清之际的实学家们一致强调学以经世的为学宗旨;针对理学无根游谈、空疏不实的弊端,他们在为学方法上倡导征实之学。这些共同体现出实学"崇实黜虚"、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试论洪大容的实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朝鲜李朝后期的“北学派”肇始于洪大容,他的实学思想具有开创意义,尤其在宇宙自然观方面,为“北学派”实学奠定了宇宙自然观、世界观的基础。他的“实心实学”也受到当代韩、日两国实学界的关注。在“北学派”实学家中,洪大容最先到了中国,考察了京、热、冀、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情、风土文物,最早提出了北学中国的主张,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和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实学思想及其宗教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载是实学思想萌芽时期的学者,是实学观念最早的奠基人之一,其实学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气化实体论”的哲学本体,二是开创了“躬行礼教”的学术风气。在宗教观上,张载以“气化实体论”批判佛老之虚无,并以实学精神重构儒家宗教观,  相似文献   

10.
朝鲜实学以实学思想表现出的特色大体分经世致用派、利用厚生派、实事求是派.经世致用学派指以李ED6A为思想主流的星湖学派;利用厚生学派指以燕行使为队伍的北学派;实事求是学派指金正喜等后期的学斋实学派.北学派是在朝鲜封建社会濒临崩溃,社会内部萌生近代文化因素的18世纪后期出现的一股社会思潮.在朝鲜诸实学流派中,就启蒙、指向近代的意义讲,北学派思想最具先觉者之特色.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等为代表的北学派,通过出访清朝,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他们冲破了朝鲜排清自大的狭隘民族主义,对儒家传统的尊华攘夷的华夷观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华夷一也、北学中国的进步主张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利用厚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朝鲜实学思想与开化思想有着阶级上的本质区别,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实学思想对开化思想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开化派面对内忧外患,通过有实学思想的人物的传教及实学著作的广泛流传,继承了实学思想中的民主平等思想、爱国独立思想、变法维新思想、富国强兵思想等进步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甦平 《船山学刊》1987,(1):107-110
被梁启超誉为清初五大师之一的朱之瑜(字鲁璵、号舜水、浙江余姚人。1600——1682)是明末清初实学思潮史上的一位重要实学家和中日儒学交流史上的一位大师。朱之瑜的实学思想的基本特质是注重“实学”、“实理”、“实政”、“实功”、“实践”。这种思想,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儒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朱之瑜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其提高到改革社会的政治高度,赋予它具有民主性的“重民”,“利民”、“爱民”  相似文献   

13.
论谭嗣同教育思想的实学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兴女学等四个方面全面探讨了谭嗣同的教育思想,着重指出谭嗣同的教育思想是从富民强国这一基本目的出发,带有明显的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宇宙观、知行观、天人观和价值观的视角,把王廷相的实学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元气实体论、实践真知论、力行实事论和实学经世论。王廷相的实学思想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格。本文将其概括为务实精神、求真精神、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和改革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琦 《船山学刊》2020,(2):83-88
真德秀作为绍续朱子之学的南宋理学大家,学术界在肯定其对朱学护卫、传播之功的同时,大多认为其墨守朱熹成说,无所创建。通过两人《大学》经筵讲义在诠释章节、诠释重心、诠释方式、诠释倾向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真德秀尽管在学术上没有突破朱熹的整体理论框架,但在推动理学经世方面多有创见。他将朱熹之学由高谈心性义理导向了经世致用,由理论建构导向了实践践履,由"内圣"导向了"外王",使得朱熹的理学思想以一种更具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特征而为统治阶层所认同,从而推动了理学的官学化与社会化,并为明清实学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代”,魏源是个界碑式的人物.他既是传统考据学风的终结者,又是近代经世思潮的先驱。其经世思想前承早期经世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后后学习西方的维新思潮,因此既重传统经世的修齐治平、兴利除弊、整顿内政,亦重与时俱进的师夷长技、对外开放。以《皇朝经世文编》和《海国图志》为标志,魏源的经世思想经历了由尚虑到务实、由湖古到求今、由内求到外究、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变向.成为近代思想“创摔碎芽、前驱开路”的第一人。但其潜在的“分必本天古”及”药方又败古时丹”的价值取向又给近代学习西方造成很大的困惑,因此其经世思想既有开创性.亦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李志军 《学术界》2003,(3):264-266
葛荣晋先生所著的《中国实学文化导论》一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后的学术形态———实学进行全面和深入研究的重要成果 ,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在最后阶段完成的“理欲克服”的近代指向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8.
论魏源的经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步社会思想急剧变化过程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探讨其经世思想的内涵及文化背景 ,对于我们研究这位“破立并举、与时俱进”的先哲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两汉之际 ,经世思想已发展成儒学传统 ,成为历代传统知识分子积极入世、佐君教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 ,清统治者出于维护其极端专制与防范汉民族反抗的需要 ,对经世思想进行残酷的摧折 ,迫使知识分子走上一条埋头古籍的考据与整理的沉闷之路。对此 ,魏源在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当口 ,与龚自珍、林则徐、徐继畲、包世臣等一批敏于时事的士大夫将视野从故纸堆转…  相似文献   

19.
罗钦顺从气本论出发,把"理一分殊"作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本原理,并形成其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心性论中,虽与朱子学不能完全相剥离,但也并非完全以朱子之说为模版,他的理气观一定程度上在心性论中得到了贯彻和落实.如对人性二元的化解,性情、理欲的统一,都是他的一元论思维模式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韩诗外传》明显有着关注现实政治、探求治理之道的经世倾向,其经世思想体现在天道论、王道论、道势论等方面。在“天道”层面,韩婴阐发《诗》“受命而王”的天命观,指出神圣之天以灾异警示君政之失,以民心代表其意志,并决定着政权正当性,从而告诫君主“畏天之威” “敬天保民”。其王道论兼言“以情度情”之仁政与“降礼尊贤”之礼制,主张以井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以纲纪礼法维系社会秩序。此外,韩婴又从“道势”关系的角度,强调儒学之正统地位,挺立儒士人格,鼓励他们坚守士节,积极参与政治,以“道”的力量抗衡帝国形态下不断扩大之皇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