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张丽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45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活动的表现、特征及原因,来探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治理对策有:坚持政治参与的正确原则;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提高公民对政策体系的支持度;疏通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大力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严格约束公共权力,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徐志达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2):29-3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群体。但受收入普遍偏低、制度保障不力、文化内化不深、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因此,需要采取提高收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等措施,促使其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玉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4-5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显著提高,但是由于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客观制度的缺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也愈演愈烈。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因此,规范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逐步将其纳入制度化的轨道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秩序趋向动态稳定与公民权益普遍发展的统一,公民普遍化政治参与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政治体系的合理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凸显的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体系趋向合理化的伴随产物。公民社会的生成与社会政治体系的合理化是同一实践过程,亦是治理公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逻辑向度。公民社会依存的社会中间力量生成有助于理顺国家政府与社会领域的依存维度,以及公民社会内含的公民主体意识和公民文化有助于培育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考量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进度,不能仅仅看在政府主导构建下的可量化的相关民间组织的数量及增长态势,而应侧重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历史的视界动态地考察公民社会组织在促进中国"社会-政治体系"合理化方面的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
5.
叶春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9-12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比较突出,这对于基层党组织提高执政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应从拓宽农民参与渠道、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农民参政质量以及民主法制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逐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达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58-65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收入普遍偏低、制度保障不力、政治文化落后、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当前其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存在着制度化参与的困境。为破解这一困境,需要采取提高收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等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7.
徐志达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50-57,6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物质基础薄弱、制度保障不力、政治文化落后、社会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其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为破解这种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困境,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政治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有紧密的关系,是学者应该关注的问题。而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其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本文试图从经济条件、参与机制、政治文化等角度来分析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准。我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国家,农民政治参与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在我国农民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其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为使当前我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持农村政治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徐志达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8-52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非制度化参与,存在着制度化参与的困境。为破解这一困境,需要采取提高收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加强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认同感等措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活动由非制度化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谢俊春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5-39
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是实现社会稳定的基础。有序政治参与必须符合坚持党的领导、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促进生产力发展、注重社会稳定与和谐、遵守法律法规等原则。积极政治心理是有序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它为实现有序政治参与提供正确的政治价值、独立的政治人格、高度的政治认同和诚挚的政治情感。培育公民积极的政治心理,必须推动传统政治心理实现向现代的转型,加强政治的社会化,促进政治意识建设,并对消极政治心理主动进行矫正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刘占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97-102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无序参与的状态。这给政治参与的有序化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最佳模式是以均衡、合范、可控、稳定为内容的有序化的政治参与发展模式,即建立在公民主体意识确立基础上的均衡的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规则与政治参与控制的和谐内在的统一,这是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锦旗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1):99-102
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产物,触发性事件的发生、流言的传播与扩散、问题化技术的使用以及目的达到后的退却,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开启制度化的通道,实现从非制度化公民参与向制度化公民参与的转变,将群体性事件转变成常态的公民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多元社会结构的逐步形成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和个体的政治需求的变化,公民有效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和扩大公民有效政治参与,重点应当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行使;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三是从国家层面上进行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付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91-94,12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扣谐;有助于实现民主法制化的进程。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表现为加强对公民政治参与的正确引导,创建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直接民主领域,真正体现民主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的网络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36-40
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网络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民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的网络参政可以使得民意表达渠道更为畅通、参与方式更为多元有效、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丹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5-19
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当前农民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给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越级上访、暴力抗政、选举违规、宗族干政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基层政府的工作和建设,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参政机制不健全、村民自治制度不完善、基层政府和组织对农民权益的侵害、以及农村经济、宗族、农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