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西走廊对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个神秘的疆域,而敦煌便是这神秘之中的台风眼了。中国文学史告诉我,河西走廊盛产戍边诗歌,王维的“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陈玉兰的“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便是那片神秘疆域结出的果子。很长  相似文献   

2.
读诗札记     
本文是作者研读古诗的一些心得.内容涉及王维诗与汉赋的关联,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以及汉诗《冉冉孤生竹》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存史料考证,未发现唐代诗人李白与王维有酬唱的诗文以及互相交往的记载;认为李白与王维人格之质的牾不谐,以及李白自负又自卑的双重性格,才导致了上述文学史实的发生;对李白这一矛盾复杂性格特征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李白的思想,读解李白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人生代代无穹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绵亘千古、普天共照的一轮明月,不论阴晴圆缺,永远都是文学家们笔下描写、赞美的对象。古往令来,人们为她留下的诗文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缠绵凄美,或清新秀美,或慷慨壮美,都以独特的审美照亮了中国文学史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盛唐诗歌是华夏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诗圣杜甫以其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为盛唐诗开出了深远美之维度;诗仙李白以其古风之志和不羁气骨为盛唐诗开出了高远美之维度;诗佛王维则以其宁静平和的心境为盛唐诗开出了平远美之维度。  相似文献   

6.
王维诗歌意象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其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轨迹:大漠、烽烟、落日体现了王维青壮年时期的心境;红豆、寒梅、茱蔓体现了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云月鸟体现了三维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和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是中国文学西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清楚李白诗作的英译史实,包括译者构成、翻译载体、翻译特点等等,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文学西传的路径、方法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松  杨芷若 《东方论坛》2024,(2):102-117+2
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思路以及向文学本位回归的特色,可以提炼出作者书写敦煌文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跨学科视域和跨文类叙事研究。考察该书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可以为国内的书写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中国文学史编纂应该立足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参与全球国际对话并构建科学的文学史理论,撰写真正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同时又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学史著述。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二届王维诗歌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0月5日在西安市大兴饭店召开,我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扬昌清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由我校和西安联大师院联合主办。会议气氛热烈,讨论内容较第一届有所拓展、深入,  相似文献   

10.
家有玩主     
钟师傅 《社区》2012,(5):40-40
如果不是自夸,李白应该算是天才少年。十五岁时不但阅尽奇书“作赋凌相如”,而且“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事实上,这位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黄金时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大师,却一生仕途艰难郁郁不得志。而与李白同时代的贾昌.因为有一手驯鸡的技术,在十三岁那年升任“五百小儿长”。尽管是领着一群小孩养鸡以供皇家娱乐.但那会儿端的是政府铁饭碗。  相似文献   

11.
上篇:中国新诗的现状与走向刘波:罗老师,您好!很高兴能跟您交流关于诗歌创作与诗歌研究的话题。现在,有些人持有一种观点:现当代文学史上,诗歌的成就要比小说大。您对这一观点怎么看?而相对于小说家来说,诗人没有那么多世俗功利之心,他们更纯粹一些。您认为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诗以描写自然风景著称,人们评论他的诗,历来也多从写景艺术人手。《诗经》以来,诗歌中的景物,大多数是作为“起兴”的作用,景与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直到汉代,仍然保留这样的格局。陶潜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把景与情的关系融化了。但是,魏晋六朝人在写景之外,往往再直接出面提出这篇作品中喜怒哀乐的情怀,语言未免直露。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新诗史的研究,据我看,相对于其他中国现代分体文学史的研究而言,成果不算丰厚,相对比较薄弱.我们当然不是没有优秀的或是不错的诗论家、诗评家和诗歌史家,也不乏感觉敏锐、见解独到、学养醇厚、论说得体的具体成果.但是,恐怕应当承认,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新诗史方面的有份量的专著,至少可以说非常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