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对统计参与高校全方位的决策进行了讨论,并阐明了统计对高校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校国际化的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国际化作为中国高校目前的发展重点,对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创新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不仅是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高校内外部组织机构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为高校持续创新提供有力的体制保证。针对目前我国对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的研究不足,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调查分析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现代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提出了我国高校国际化组织模式演进轨迹,即直线二级星型模式一参谋三级星型模式一星型环状模式一开放式网络模式。在此基础上,调查了我国高校的国际化组织模式的情况,实现了组织模式与战略的良性匹配,为国际化战略的组织实施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统计参与高校全方位的决策进行了讨论,并阐明了统计对高校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校第三大职能,本文从高校自身特点和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向社会开放、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当前形势下,尤其是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应怎样融入知识经济,更好地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直接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几个相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众多大学把国际化发展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地方高校如何顺应这一潮流,借助国际化发展提升实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鲁东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践为例,对当前地方高校国际化发展问题予以阐述,以期为地方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梁剑红 《国际公关》2023,(23):104-106
随着数字化的高速发展,高校图书馆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如何使高校图书馆朝数字化方向发展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概述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出了若干条建议,希望能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服务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高校走国际化发展之路,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地方高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所处区域环境、师生认知、校园氛围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国际化尚存在许多不足。为了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地方高校需要从意识理念到具体工作、从制度到机制等方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大数据不断地更新换代,给读者提供更好阅读服务的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升级、提升图书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在充分认识智慧图书馆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针对高校图书馆所要服务对象的特征,创新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办科技企业,是大学功能的拓展.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大学特别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核心.本文对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高校办科技产业的意义及其定位认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科技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如何认识、面对高校办科技企业,如何规避校办科技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引智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智力、人才资本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而我国人才及知识创新能力的落后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迫切需要引进国外智力 ,尤其是高校的引进智力工作。我国目前急需国际化人才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应实现高校引智工作的系统化、市场化、高层次化和网络化 ,才能更好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引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国家治理高校结构失衡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来讲,形势的发展使转型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是由其内在的逻辑所规定的,但是每一个社会组织都需要其成员对其社会体系和体制的忠诚,实现社会组织的特定功能与目标,因此,社会控制不可避免。高校学术职业的社会控制本质上是对高深知识弥漫性权力的控制,是对知识传授、创新创造、应用过程的内容、方式的控制。政府、市场、学校、学科和学生是社会控制的五个主要力量,而制度与文化控制是高校学术职业社会控制的主要表达形式。高校学术职业的自主性与社会控制要以学术的自由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规范人的言行思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推动个体自身的认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思潮作为观念形态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理认知。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大学生成才,势必要关注社会思潮的发展,认清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和消解作用,采取积极对策,有针对性地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和引导,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论东西部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协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中,人力资源开发的差距是一个关键因素,而人力资源开发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使命。加强东西部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协作,是促进西部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运用大量统计数据,对东西部高校相关政策、措施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了逐一比对,论证了东西部高校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强东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协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商业化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中国高校商业化在未来道路尚不够明朗的情况下,现阶段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隐患.但从国际趋势看,中国高校商业化虽然滞后,但有其必然趋势.通过对中国高校的商业化现状的分析,可以了解中国高校商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并对这一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亦将发生深刻变化。本文首先从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对外交流等五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的历程与成就,然后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对民办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民办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民办高校发展仍然面临诸多自身内部问题等分析了民办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最后,从体制依托、服务转型、内涵发展、风险防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十二五”时期发展对策与建议。为民办高校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高等院校,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腐败现象也在滋生和蔓延,而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后者得以出现的根本原因。关注高校防止利益冲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新时期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从源头上预防高校腐败,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增强高校工作者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廉政教育科学化,为公共事业单位反腐败提供借鉴等方面,阐释了关注我国高等院校防止利益冲突问题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高校精准化资助体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反思和完善我国高校资助政策,构建更加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资助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视角,通过对各典型国家的大学生精准资助体系进行分析比较,从而为完善我国高校精准资助体系,促进改革发展成果的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现在我国大学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底线,大学精神衰微、迷失、变味甚至"变态"、"虚脱"了。据此认为,实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让大学精神"回归"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国内外大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大学精神的形成规律充分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越来越融入社会而并非独立于社会,再者我国后发外生型的发展特点也决定了中国大学无法走精神"回归"之路。只有重新定位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才是拯救我国大学精神的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20.
面对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到了相同高度。高校作为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阵地,自然成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还能改善民生和人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剖析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内涵,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并尝试从学科渗透、师资建设、生态文明道德养成、大学生生态实践等角度探讨在高校更好地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途径,以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